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首页
时事追踪
观点探索
外交亲历
国际视野
热点聚焦
中国周边
研究成果
外国人看中国
/
中国人看世界
非传统安全
一家之言
走出国门
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国际形势
孙海潮:法国能否摆脱极端恐怖主义危害
2020-10-26 17:46
尽管马克龙总统在反对激进伊斯兰主义的行动上相当果敢、决绝,法国社会也认识到把惩治极端宗教分裂活动列入法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恐非短期之功。在目前经济持续低迷且还将长期停滞的形势下,外籍移民的处境势必更加艰难,而原住民仇外导致的社会对立情绪也居高不下,极端思潮和极端势力导致的社会动荡难以彻底消弭。法国乃至美欧国家想要摆脱恐怖主义危害,殊非易事。
张贵洪等:“中立之友小组”为多边主义提供新动力
2020-10-23 18:37
近年来,国际秩序面临二战后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可能令世界再次陷入分裂。在这一背景下,中立理念尤为重要,中立原则已成为加强区域和全球范围内和平与安全、增加国家间互信和推动国际合作的有效工具。“中立之友小组”应运而生,向世界发出了通过多边主义克服危机的积极信号。同时,在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升级、全球抗疫合作依然乏力的当下,“中立之友小组”为国际社会践行多边主义提供了新动力和新路径。
马明月:巴黎“斩首案”背后的老问题:法国极端主义的生长土
2020-10-22 19:03
巴黎“斩首案”的发生,从深层原因来看实际上是法国穆斯林与主流社会不断被撕裂,穆斯林问题不断被政治化,矛盾不断被激化的表现。一方面法国人“仇视伊斯兰”情绪夹杂在“捍卫共和国价值”的声浪中愈演愈烈,而另一方面伊斯兰极端主义则在普通穆斯林保留伊斯兰信仰传统和缓慢地被法兰西同化之间找到了生长土壤。为缓解穆斯林与法国主流社会之间矛盾不断被激化,法政府需倾听穆斯林的诉求以此消除仇恨,为穆斯林寻找融入法国的有效途径。
金良祥:伊朗常规武器贸易制裁解除后,美国对伊政策历史惯性
2020-10-21 18:07
武器制裁解除虽将产生深远影响,但其对伊核协议的影响有限。伊朗没有作出退出伊核协议是高明之举,未来也没有必要退出。今后,美国对伊政策仍将沿着历史惯性向前发展,仍会对伊追加制裁,但其意义主要表现在政治方面,而没有实际意义,因为美国保持、恢复和追加对伊朗的制裁,其范围早已覆盖伊朗经济的方方面面,其对伊核协议的影响也有限。
郭晓兵:中国为什么拒绝加入三边军控谈判?
2020-10-20 17:00
美国鼓吹的“三边军控谈判”不合理、不公平、不可行,中国拒绝加入该谈判。特朗普政府抛出三边军控谈判倡议的初衷,不是让中国参加军控,而是让美国退出军控。因为目前美国独霸优势受到挑战,该体系已不符合美国安全利益。尽管中国拒绝美国不切实际的三边军控谈判倡议,但并不意味着置身于国际军控进程之外。
孙海潮: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和政治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2020-10-20 16:47
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或将延续数十年。为应对疫情,多国采取宽松财政政策,造成巨额财政亏空,为今后发展留下重大隐患。同时,美国领导力减弱,全球合作动摇,大国不和等特点将更加突出。此外,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想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复苏前景暗淡,地区和国家间暴力冲突的可能性增加。不过,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将提升,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王晋:以色列外交突围取得重大进展
2020-10-14 18:02
2020年9月15日,以色列与阿联酋和巴林在美国签署关系正常化的协议,这既是以色列对阿拉伯世界“分化出击”的成果,也离不开美国的帮助。不过,与阿联酋、巴林实现关系正常化,同海湾阿拉伯国家实现关系突破,并不意味着以色列就此可以高枕无忧。以色列外交环境的改善,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潜在的矛盾和纷争。
刘岚雨:战略还是权宜:伊朗如何看待中伊全面合作?
2020-10-10 17:30
目前伊朗政界和学界仍然主要是从权宜角度来看待中伊全面合作的。虽然伊朗最高领袖透露出自己是从战略角度看待中伊合作关系的,但是在民众对中伊25年合作协议的质疑声前不得不在表述中将中国描述成为工具性的朋友,这说明领袖在处理中伊关系时仍很大程度受到舆情的制约。考虑到伊朗现阶段主要是从权宜角度来看待中伊关系,那么未来伊朗的对华政策可能会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将主要取决于未来美伊关系的变化。
杨超等:新冠疫情下的民粹主义与去全球化冲击
2020-10-09 17:51
新冠病毒的出现,彻底逆转了只顾市场不顾社会的“超级全球化”进程。在人的生命安全面前,民粹主义的诉求变得极富正当性。由于在新冠疫情中,美国一再奉行孤立主义政策,自行求存。各国面临如何在没有霸权的世界里善用已有的国际机制,进行有效全球治理的难题。中国需要以极大的耐心和诚意,对内深化市场改革,狠练内功,对外扩大开放,切实团结世界各国,做好国际机制建设的工作,谋求新的全球共治。
李亚男:东地中海争端:土欧关系再承压
2020-09-27 17:14
土欧之间的相互需求是结构性的。同时,意识形态和政策分歧不断扩大的趋势在短期内也看不到逆转可能,加上悬而未解的历史问题,这些都决定了类似东地中海争端这样的冲突还会持续上演。未来,斗而不破或成为土欧博弈的“新常态”。
1928条
上一页
1
..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
193
下一页
推荐文章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李硕:中国气候外交转身悄然撬动世界秩序
钱文荣:朝核向题:为何美国要承担最主要责任?
吴祖荣:特朗普施政百日,美国未见剧变
李家成:韩国大选:"文安对决"由不分伯仲到拉开差距
热门文章
日媒:安倍发誓全力推进修宪 近九成民众支持现行宪法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安倍再次表明任内修宪强烈欲望 称时机已经成熟
民调:安倍支持率稳定 64%日本人批其有所懈怠
特朗普:在适当的情况下愿与金正恩会面
频道编辑
国际网
网址:
WWW.CFISNET.COM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9049794号-1
国际网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须注出处
Copyright©2012 cfis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