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张贵洪等:“中立之友小组”为多边主义提供新动力
发表时间:2020-10-23 18:37 来源:国际网
近年来,国际秩序面临二战后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可能令世界再次陷入分裂。在这一背景下,中立理念尤为重要,中立原则已成为加强区域和全球范围内和平与安全、增加国家间互信和推动国际合作的有效工具。“中立之友小组”应运而生,向世界发出了通过多边主义克服危机的积极信号。同时,在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升级、全球抗疫合作依然乏力的当下,“中立之友小组”为国际社会践行多边主义提供了新动力和新路径。

8月27日,“中立促进和平、安全与发展之友小组”(以下简称“中立之友小组”)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成立,仪式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会上表示,成立“中立之友小组”为志同道合的国家搭建了一个增强理解互信、推进预防外交、深化多边合作的有益平台。

该小组由土库曼斯坦发起,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埃及、卡塔尔、伊拉克、爱尔兰、哥斯达黎加等18个国家成为首批成员。

中立制度的现代价值

“中立之友小组”成立的宗旨是倡导中立政策,推动各国在联合国框架下加强协调合作,致力于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促进和平、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中立”的观念、政策和制度具有悠久历史。1780年初,北美殖民地反英独立战争正酣。同年3月,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发布了武装中立宣言,提出了关于中立国商业自由的各项原则,明确反对英国的海上霸权。同年8月,丹麦、瑞典与俄国签署协议,正式形成武装中立联盟,钳制了英国海军对中立国商船的侵犯行动。

永久中立制度始于19世纪初。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该国因此也成为世界上首个永久中立国。1907年海牙和平会议曾通过两项国际公约,规定中立国及其人民在陆战和海战中的权利和义务。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避免卷入欧洲战争曾通过四个中立法案。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实行集体安全制度,这使传统的中立政策和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根据《国际联盟盟约》和《联合国宪章》,在发生侵略行为和战争时,会员国在法理上不能保持中立,这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集体安全机制下的中立政策和制度是否还有价值?事实上,中立行为和政策在当代仍然存在,中立制度也仍具有重要的意义。1955年奥地利恢复独立后也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1983年哥斯达黎加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同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设军队的国家,联合国和平大学就设在其首都圣何塞。目前,得到国际普遍承认的永久中立国还有瑞典、芬兰、爱尔兰、土库曼斯坦。

二战后的75年里没有发生世界性的大规模战争,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陷入冷战,国际社会分裂为两大阵营。在这一背景下,很多亚非拉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原则。尽管不结盟不能等同于中立,但体现了中立的精神。冷战结束后,国际上的军事同盟和集团依然存在,但一些国家决定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也不允许外国在其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一些国家承诺除自卫外,不发起、不参加任何战争和军事冲突。这些都是中立思想在一些国家外交政策和当今国际关系中的反映。

“中立之友小组”应运而生

“中立之友小组”的英文全称是The Group of Friends of Neutrality,这里不得不提到联合国框架下的“友好小组”(Groups of Friends)。“友好小组”兴起于冷战后,代表着解决全球问题时国际社会对多边主义的一种信任和支持。它是由联合国成员国所组成的联盟,以推动和实现与特定问题相关的某种目标或结果。“友好小组”最初应用于预防外交和维和行动领域,近年来作为一种多边主义工具,用来应对诸如气候变化和冲突后建设等多种全球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国际社会迄今已建立43个规模和目标各不相同的“友好小组”,以推动人权、地区冲突、人口贩卖等问题的解决。2019年,在古特雷斯秘书长的推动下,至少有五个“友好小组”启动。

土库曼斯坦是“中立之友小组”的发起国。2020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也是土获得永久中立国地位25周年。土是唯一的以联大决议方式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永久中立国。近25年来,土利用其中立国地位和中立政策积极倡导国家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关系。2007年12月,联合国中亚地区预防性外交中心在土正式成立。在土的倡议下,2017年2月,第71届联大通过决议宣布每年的12月12日为国际中立日。这些进展表明土与联合国的良好合作关系,也显示出土的中立地位成为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积极因素。中立国地位是土重要的政治和外交资源。成立“中立之友小组”被认为是其利用中立机制来改善国际政治气候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立之友小组”的首批成员国有18个,占联合国会员国近1/10。作为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和俄罗斯的加入为该小组注入了强大力量。小组其他成员来自亚非欧拉等国家,这使该小组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多边主义需要新动力和新路径

联合国大会在2017年2月通过的决议中指出,一些国家采取保持中立的政策有助于在区域和全球层面加强和平与安全,并在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和互利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些国家保持中立的政策能够促进预防性外交的开展,而预防性外交也是联合国的核心职能之一。

预防性外交是指为了预防争端升级为冲突或在冲突爆发后为了控制其蔓延而采取的行动。预防性外交有着诸多工具,包括早期预警、预防冲突、调解、斡旋、实况调查团、谈判、特使、非正式协商等。中方也提到,“中立之友小组”为相关国家搭建了推进预防外交的平台。

近年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凌行径严重扰乱了国际秩序,“甩锅”“脱钩”“退群”等行为破坏了国际合作。大国战略竞争使国际秩序面临二战后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可能令世界再次陷入分裂。在这一背景下,中立理念尤为重要,中立原则已成为加强区域和全球范围内和平与安全、增加国家间互信和推动国际合作的有效工具。“中立之友小组”应运而生,向世界发出了通过多边主义克服危机的积极信号。

席卷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发展的方式和方向。9月15日,第75届联大开幕,古特雷斯秘书长强调,面临诸多威胁与挑战,国际社会应坚定捍卫多边主义。中方提出要坚持多边理念、采取多边行动、遵守多边协议以及强化多边机构。

在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升级、全球抗疫合作依然乏力的当下,“中立之友小组”为国际社会践行多边主义提供新动力和新路径,这体现在:首先,平衡而不是“选边”。平衡是秩序稳定的基础。平衡有别于均势和制衡。如在外交中,各国都要考虑利益、安全和发展的平衡。历史上,面对大国战略竞争,很多中小国家出于各种考虑采取平衡外交,拒绝“选边站”。这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具有积极意义。其次,多元而不是“单边”。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历史与文化、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无论什么样的国家,都要遵守国际社会的基本准则和共同价值,信守承诺,既不强加或屈从于他国,也不逃避责任和义务。第三,共生而不是“脱钩”。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是国际关系发展的总趋势。互利合作、公平竞争,有利于大国关系处于正常轨道。“脱钩”是失败之举,而非共生之道。

(作者张贵洪为复旦大学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王悦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