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国际形势
  • 杨伯江:“后新冠”时期的世界将会怎样 2020-04-23 17:59
    当前,疫情已成为影响当前国家间关系,乃至国际格局及秩序变动的重大因素。而且此次疫情发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行进过程中,可能成为一个历史转折点。未来全球化方向不会逆转,但节奏将有所调整。此外国际关系的区域化发展趋势可能加速。同时中美战略博弈持续激化,日本仍将扮演“两面人”角色并会给自己“加戏”。对此,中国“危”“机”并存,转危为机关键在于应对。
  • 张燕生:疫情后将面对一个不同的世界和中国 2020-04-23 17:49
    目前应对新冠病毒的有效方式是隔离,但隔离会造成消费、投资、贸易、物流、商流和人流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等国民经济循环和产业链接的停顿和中断。新冠疫情的全球性影响将引发国际格局、世界秩序、全球供应链以及中国经济贸易和产业布局的改变。疫情结束后,我们将面对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供应链、不一样的中国未来。
  • 张贵洪:国际组织全球治理使命将更加艰巨 2020-04-22 18:16
    疫情后的世界将不再是“原来的世界”,国际力量面临重组,国际秩序可能重塑。任何一个国际组织,只有不断变革,才有可能在新的秩序中得到强化,否则就会被淘汰或被取代。同时疫情后,中国的国际组织策略需要进行调整,我们的重点可转向国际组织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特使顾问、咨询专家等。
  • 傅莹对话基辛格: 中美最大分歧点究竟是什么? 2020-04-20 17:37
    基辛格认为,一般认为未来世界秩序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会有一个新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其中有不同秩序,就像主权国家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发挥作用一样;二是不会有秩序,而会有某种形式的混乱。应有第三种可能性,就是建立一个共同的秩序,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挑战依然很大。目前中美两国最大的分歧点在于:中美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紧密合作。当然某些方面,分歧是存在的,在这些领域,我们应当告诉对方彼此的担忧是什么,而不是互相威胁。
  • 廖峥嵘:新冠疫情对全球化的影响 2020-04-14 18:00
    近年来,全球化走向“区域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而疫情可能强化“区域化”。因此全球化的未来在短期内要看疫情防控发展态势,但长期看,还是取决于各国在政治上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复杂挑战。同时,由于全球化的未来大体上将取决于中国与美、欧正在展开的全面博弈。因此有人认为,从全球经济发展大局来看,未来形成北美、欧洲、东亚(加上东南亚)等多个完整产业链中心是客观趋势。我们要对此做好准备。
  • 忻华:疫情恶化加剧美欧战略竞争 2020-04-10 17:19
    大西洋两岸疫情的持续恶化,不仅使美欧心理上的鸿沟不断加深,彼此间的战略互信愈加缺失,也导致美欧的战略竞争进一步加剧。更重要的是,疫情可能会促使美欧双方的决策层深入反思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全球化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乃至现有的全球治理架构,可能会又一次遭遇重创。
  • 张茉楠:疫情加快重构全球经贸秩序,对中美关系是重大考验 2020-04-10 17:07
    疫情加快重构全球经贸秩序,对中美关系也是又一次重大考验。然而,与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完全不同的是,目前G20宏观政策协调机制几近失效,当年中美携手合力应对金融海啸的信任基础也大大削弱。疫情冲击让全球化矛盾更尖锐,供需失衡局面更凸显,中美关系也更紧张。而且,目前这场灾难并没有结束大国间的竞争。
  • 兰顺正:新冠疫情对于中东局势影响几何 2020-04-09 17:36
    此次新冠疫情的蔓延迫使各方无暇顾及其他,在客观上有助中东地区局势的降温,因此在疫情被有效控制前,中东多地的局势将趋于平稳。不过无法忽视的是,在这个需要全球合作的档口,也不乏趁火打劫者。
  • 专访美国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前中国业务局局长黄育川:“赖” 2020-04-08 17:44
    尽管此次疫情并没有导致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权力平衡的根本性转变,它只是强化了西方对全球化的担忧,因为全球化被认为并没有给美欧普通民众带来太多好处。但特朗普政府正在远离美国一手打造并支持的国际体系,不再为其提供公共产品。这导致一个“真空”,这或许是疫情对全球体系的一个考验。
  • 金灿荣:抗疫大考揭示国际政治现实 2020-04-07 17:27
    抗疫是一张公平的考卷。现在的初步考试结果,就是曾经横扫六合的西方不再如很多人想象得那般强大。无论文明还是国家都有它的发展周期。现在西方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从壮年期进入了更年期,世界的主导性力量随之发生变化,新冠肺炎疫情以非常残酷的方式揭示了这个事实。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