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首页
时事追踪
观点探索
外交亲历
国际视野
热点聚焦
中国周边
研究成果
外国人看中国
/
中国人看世界
非传统安全
一家之言
走出国门
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欧洲
>
欧洲
高沛楠:欧洲政治棋盘上的“三个马斯克”
2025-01-16 19:08
欧洲国家与马斯克的“口水仗”是欧美矛盾分歧扩大的又一个缩影。预料特朗普上任后,欧洲势必面临更大来自美国的压力。而欧洲能否能摆脱窘境,取决于欧洲推进战略自主、减少对美依赖的决心与魄力。
吕蕴谋:又一国家“右转”,欧洲极右翼何以迅速崛起?
2025-01-15 17:41
近年来,欧洲极右翼政党迅速崛起,其原因包括经济增长乏力、政治乱象频发、民众安全感降低以及社交媒体推波助澜。欧洲极右翼的崛起将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加剧欧洲社会撕裂,但部分极右翼政党也开始对欧洲一体化抱有建设性态度,因此,未来欧洲政治生态走向,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董一凡:马斯克交好欧洲右翼对跨大西洋关系意味着什么?
2025-01-11 01:12
马斯克与欧洲右翼政党的紧密关系代表了美欧保守主义势力在外交、政治与经济利益上的相互利用。欧美右翼的联手可能强化特朗普在对欧外交中忽视欧盟机构的偏好,影响欧洲团结应对“特朗普冲击”的努力,并可能削弱欧盟外交的自由主义价值和普世主义色彩。
刘晨:德国极右翼政党缘何异军突起?
2025-01-07 22:10
近年来,德国选择党在德国政坛快速崛起,其成功原因在于德国经济疲软催生民众不安全感、没有执政包袱可灵活调整策略、擅长利用社交媒体打造亲民形象以及强调民族认同吸引新生代。尽管德国选择党支持率不断上升,但由于主流政党拒绝与其合作,他距离登台执政仍有较长距离。
郭明旭:把脉欧洲“内伤”
2025-01-03 18:43
展望2025年,欧洲前路依然十分坎坷:从内部看,欧洲政治不稳定性仍存。从外部看,欧洲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难以有效转圜,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将加剧跨大西洋关系不确定性,将极大压缩欧洲战略选择的空间,使欧洲在新的一年遭受“寒邪入侵”。未来欧洲能否恢复元气,一方面取决于能否找到好的“药方”,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是否有刮骨疗毒的决心与勇气。
张健:欧洲2024:柳暗花明未可期
2024-12-27 20:47
2024年是欧洲的选举年和换届年,欧洲面临重重压力,经济深陷泥淖,同时民粹主义浪潮翻涌,安全困境加剧。但对此,欧洲领导力赤字严重,德法无力领导欧洲一体化和战略自主建设,超国家机构影响力上升但与成员国和民众脱节,加之欧洲还须应对美国可能带来的挑战和破坏。因此,欧洲推进一体化和战略自主的紧迫性前所未有,可鉴于欧盟内部难成共识,未来路在何方仍需探索。
冯仲平:欧洲在多重挑战下将聚焦经济和防务两大议题
2024-12-26 20:24
2024年,受乌克兰危机和巴以冲突的持续影响,以及美国大选的冲击,欧洲内政外交陷入更大困境。对此,欧盟新一届领导人力图在即将开启的五年任期内将提升欧洲经济竞争力和加强防务建设作为战略重点。2024年,尽管中欧关系面临诸多挑战,但多数欧洲国家的对华政策是理性和务实的。展望未来,随着特朗普回归,中欧关系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今后,中欧既要重视双方关系本身的发展,也要有意识地将其置于中欧美、中欧俄两个三边关系中观察。
张健:欧美关系失衡加大与欧盟战略自主前景
2024-12-25 15:46
欧盟无论在经济、金融,还是科技、军事等重要领域,与美国的差距都在拉大。同时,欧洲对美国的依赖也在增大,特别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更是形成对美国安全、能源、市场以及资本和科技的全方位依赖。欧美关系失衡加大引发了欧洲的焦虑,包括对欧洲可能成为美国“附庸”的担心。特朗普第二任期内,欧洲可能更加迎合美国,更多屈从于美国的要求,但也可能在内外压力下加快推进战略自主进程。欧盟何去何从,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朗普第二任期内政策调整的方向和力度。
简军波:德国困局:“日本化”道路,就在下一个路口?
2024-12-25 00:39
德国政坛的动荡,在于经济发展长期低迷,但明年新上任的德国政府要解决目前的经济困境和民生困顿也非易事。面对上述挑战,德国若不认真思考和采取积极行动加以解决,可能走上一条长期增长停滞甚至萎缩、社会失去活力和创造力的“日本化”的道路,而且也会影响欧洲一体化进程。德国正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是否会走上“日本化”的道路,关键看其改革的决心和意志有多强。
吕蕴谋:英国对华立场为何出现“软化”?
2024-12-25 00:37
英国对华态度积极转变的原因有三。一,英国对华强硬政策不可持续。二,英国对华存在强烈经济需求。三,当前国际政治变量较大,英需通过改善对华关系增加确定性。鉴于工党政府虽多次释放务实信号,但仍未完全放下对华意识形态“棱镜”。预计,在其对中英关系的“全面审查评估”中,不免仍会存在一定误解和偏见。未来中英若要重建信任,重回“黄金时代”,仍需双方共同努力。
768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77
下一页
推荐文章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李硕:中国气候外交转身悄然撬动世界秩序
钱文荣:朝核向题:为何美国要承担最主要责任?
吴祖荣:特朗普施政百日,美国未见剧变
李家成:韩国大选:"文安对决"由不分伯仲到拉开差距
热门文章
日媒:安倍发誓全力推进修宪 近九成民众支持现行宪法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安倍再次表明任内修宪强烈欲望 称时机已经成熟
民调:安倍支持率稳定 64%日本人批其有所懈怠
特朗普:在适当的情况下愿与金正恩会面
频道编辑
国际网
网址:
WWW.CFISNET.COM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9049794号-1
国际网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须注出处
Copyright©2012 cfis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