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欧洲 >
欧洲
  • 杨解朴:默茨胜选,德国内政外交有何变化 2025-03-20 18:46
    面对政治失稳、经济衰退,以及特朗普给欧洲安全和经贸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压。尽管默茨政府难以做到稳定高效,但其仍将大力提振德国经济,同时积极重塑欧洲领导者角色。德国最终能否成为欧洲“领头羊”,将取决于默茨能否在自主与依赖、安全与增长间找到可持续路径。对华关系上,默茨将在“去风险”与务实合作间并行。相较其前任,虽然默茨对华态度较为强硬,但德国对华政策亦受多边国际体系影响,美国若对欧发动贸易战,可能迫使德国或欧洲软化对华强硬立场,转向经济平衡策略。
  • 李冠杰:英国机会来了? 2025-03-19 19:39
    英国“脱欧”后,法德主导欧洲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英国的“全球英国”战略短期内无法增强它在欧洲和全球的影响力。俄乌冲突爆发给英国提供了一个难得契机。通过积极参与这场较量,英国以非欧盟国家身份的便利,能够更加灵活地制定外交政策。但鉴于英国当前的军事实力和经济状况,英国政府只能在大国之间采取平衡外交,以此彰显英国在全球的存在感。
  • 曹慧:意大利有望成为欧洲新领导者? 2025-03-18 21:27
    意大利虽短期内难以取代法德的传统领导地位,但已成为重要的战略支点。未来一段时间内,欧洲可能形成德法意“三角架构”的新平衡。长期来看,意大利能否真正成为欧洲领导者,取决于其结构性改革的深度和地缘战略定力。内部协调不力、资金不足以及部分全球南方国家的疏离,仍是其成为领导者的主要障碍。意需要在多边合作中更加注重包容性和实效性,以确保其倡议能够真正推动全球问题的解决。
  • 张林初:法国能给欧洲撑起“核保护伞”吗 2025-03-14 15:28
    法国愿与欧洲国家就“核共享”问题进行战略讨论,反映了欧美同盟关系裂痕的加深,标志着欧洲防务自主迈出了关键一步,欧洲正以核威慑力量为筹码,探索“后美国时代”的欧洲安全架构。但由于欧洲各国立场不一、法国核力量不足、法国不会轻易放弃核控制权,该计划在实际推行中面临诸多挑战,任重而道远。
  • 姜锋:美国转嫁霸权成本,欧洲或成重灾区 2025-03-14 15:25
    欧洲的“价值观外交”与美国的“交易外交”格格不入。在“交易外交”的原则下,与美国安全、经贸关系最密切的国家,以及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将被迫分担美国的全球霸权成本。欧洲与美国在安全、经贸领域有着最为密切的依赖关系,也是最富有的区域,因此首当其冲成为美国霸权成本转嫁的最佳对象。欧洲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应把自己的战略自主依附于他人的基础上,这意味着在对外关系上要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是以第三方的利益定义,这当然包括对华关系。
  • 张飚:脱欧五周年,英国过得怎么样 2025-03-13 18:52
    今年是英国正式脱欧五周年,此前,“脱欧派”给英国民众描绘了一幅脱离欧盟后的美好前景。但目前的英国,在政治上事事参与,却无力掌控局势;在全球经济中表现不俗,但仍低于预期;同时,尚未成为“软权力和科技实力的超级大国”。整体而言,“脱欧派”给民众描绘出一幅极其美好的未来发展画卷。但这幅画卷更像一幅拼图,美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碎片固然存在,缺失却更多。今后,英国政府能否将这些缺失的拼图补上,交上一份令民众满意的答卷,是一个严峻考验。
  • 徐刚:抗议潮下,塞尔维亚政局将走向何方 2025-03-11 23:55
    塞尔维亚抗议潮愈演愈烈,执政当局所展示出的最大合作意愿未得到善意理解和正向反馈,与抗议群体合作和对话的渠道尚不畅通。事实上,此次抗议潮的背后因素错综复杂,幕后力量仍有待确认。表面看,塞新政府如何产生及其组成成为事态发展的焦点,但武契奇政权特别是其个人的安排实为危机走向关键。当前塞局势仍可控,但鉴于塞位于中欧和东南欧的十字路口,各种力量暗中博弈,塞政局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 孙红:法国撤了,但又似乎没完全撤 2025-03-10 22:42
    撤军是法国与非洲国家互动博弈的结果,是法非关系深刻变革的缩影。同时,在撤出非洲军事力量已成定局的背景下,法国正在军事、政治、外交方面加速调整对非战略,以维持其在非洲的战略影响力。
  • 赵俊杰:欧洲能独立撑起“战略保护伞”吗? 2025-03-07 19:06
    目前,建设推动欧洲安全自主的“战略保护伞”,已成为法德两国重要共识。但在经历数十年“武备废弛”后,建设欧洲“战略保护伞”的难度前所未有。“战略保护伞”有两层含义:欧洲必须有足够威慑的核打击力量;同时,欧洲还要有规模强大的常规武装力量。二者缺一不可,但欧洲二者力量都不足。
  • 李莹莹:美国暂停援助,乌克兰会立即崩溃吗? 2025-03-06 18:59
    短期内,乌尚可通过自主军工生产和欧洲的增援维持一定防御力。但考虑到乌军现有的弹药储备仅能维持几个月,俄预计会借机加大攻势,突破乌东防线。长远来看,乌能否坚挺将取决于欧洲能否快速整合资源、提升军工产能,以及美国政策是否长期转向。如果乌防线最后陷入崩溃,他将不得不考虑接受“被强加的和平”。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