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首页
时事追踪
观点探索
外交亲历
国际视野
热点聚焦
中国周边
研究成果
外国人看中国
/
中国人看世界
非传统安全
一家之言
走出国门
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欧洲
>
欧洲
姜锋:美国转嫁霸权成本,欧洲或成重灾区
2025-03-14 15:25
欧洲的“价值观外交”与美国的“交易外交”格格不入。在“交易外交”的原则下,与美国安全、经贸关系最密切的国家,以及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将被迫分担美国的全球霸权成本。欧洲与美国在安全、经贸领域有着最为密切的依赖关系,也是最富有的区域,因此首当其冲成为美国霸权成本转嫁的最佳对象。欧洲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应把自己的战略自主依附于他人的基础上,这意味着在对外关系上要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是以第三方的利益定义,这当然包括对华关系。
张飚:脱欧五周年,英国过得怎么样
2025-03-13 18:52
今年是英国正式脱欧五周年,此前,“脱欧派”给英国民众描绘了一幅脱离欧盟后的美好前景。但目前的英国,在政治上事事参与,却无力掌控局势;在全球经济中表现不俗,但仍低于预期;同时,尚未成为“软权力和科技实力的超级大国”。整体而言,“脱欧派”给民众描绘出一幅极其美好的未来发展画卷。但这幅画卷更像一幅拼图,美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碎片固然存在,缺失却更多。今后,英国政府能否将这些缺失的拼图补上,交上一份令民众满意的答卷,是一个严峻考验。
徐刚:抗议潮下,塞尔维亚政局将走向何方
2025-03-11 23:55
塞尔维亚抗议潮愈演愈烈,执政当局所展示出的最大合作意愿未得到善意理解和正向反馈,与抗议群体合作和对话的渠道尚不畅通。事实上,此次抗议潮的背后因素错综复杂,幕后力量仍有待确认。表面看,塞新政府如何产生及其组成成为事态发展的焦点,但武契奇政权特别是其个人的安排实为危机走向关键。当前塞局势仍可控,但鉴于塞位于中欧和东南欧的十字路口,各种力量暗中博弈,塞政局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孙红:法国撤了,但又似乎没完全撤
2025-03-10 22:42
撤军是法国与非洲国家互动博弈的结果,是法非关系深刻变革的缩影。同时,在撤出非洲军事力量已成定局的背景下,法国正在军事、政治、外交方面加速调整对非战略,以维持其在非洲的战略影响力。
赵俊杰:欧洲能独立撑起“战略保护伞”吗?
2025-03-07 19:06
目前,建设推动欧洲安全自主的“战略保护伞”,已成为法德两国重要共识。但在经历数十年“武备废弛”后,建设欧洲“战略保护伞”的难度前所未有。“战略保护伞”有两层含义:欧洲必须有足够威慑的核打击力量;同时,欧洲还要有规模强大的常规武装力量。二者缺一不可,但欧洲二者力量都不足。
李莹莹:美国暂停援助,乌克兰会立即崩溃吗?
2025-03-06 18:59
短期内,乌尚可通过自主军工生产和欧洲的增援维持一定防御力。但考虑到乌军现有的弹药储备仅能维持几个月,俄预计会借机加大攻势,突破乌东防线。长远来看,乌能否坚挺将取决于欧洲能否快速整合资源、提升军工产能,以及美国政策是否长期转向。如果乌防线最后陷入崩溃,他将不得不考虑接受“被强加的和平”。
周秋君:法非关系重塑之路充满变数
2025-03-06 18:57
法国竞争力趋弱,使其难以全面兼顾非洲事务、欧洲防务以及对乌援助。对此,马克龙尝试调整对非政策,但这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矛盾。法国本土产业竞争力不断下滑,单纯依靠文化认同,难以填补经济利益流失造成的缺口。而非洲国家愈发重视自主发展权,更倾向于探寻多元化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因素都将令法国重塑法非关系之路充满变数。
张健:“想做美国附庸而不得”的欧洲,其实还有另一条路可走
2025-03-05 15:04
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以来的一系列政策对美欧同盟体系造成强烈冲击,迫使欧洲重新审视对美、对华关系及战略自主问题。中国一贯支持欧洲一体化和战略自主,而欧洲近年来由于内部经济、社会和政治格局变化,以及迫于美国压力,对华关系出现波动。新形势下,中欧共同利益和中欧关系稳定的重要性凸显。欧方应以此为契机,加强构建战略自主,摆脱美国干涉,同中国加强多领域、深层次合作,共建多极化世界秩序。
刘晨:“缩水”的“大联合政府”能否拯救德国?
2025-03-05 15:01
“缩水”的“大联合政府”在德国政治经济困局下应运而生,然而,看似“老”的问题也在内部撕裂与外部压力的叠加作用下产生了新变化,给“大联合政府”带来空前的考验。当前,德国乃至欧洲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未来的德国政府肩负巨大的挑战。
张云:美俄“越顶外交”与欧洲战略焦虑
2025-03-04 18:58
冷战后,欧洲将自己看作冷战胜利者,并陶醉在这种自我认知当中。但目前欧洲最大的战略挑战不是俄罗斯,而是内部竞争力的下降。欧洲复兴需要务实主义的回归,欧洲的未来取决于保持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确保欧洲的生活质量、就业和社会安全。如果说特朗普的“越顶外交”是一次强烈冲击,那么希望这个外部影响能够加速欧洲战略认知的觉醒。
803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81
下一页
推荐文章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李硕:中国气候外交转身悄然撬动世界秩序
钱文荣:朝核向题:为何美国要承担最主要责任?
吴祖荣:特朗普施政百日,美国未见剧变
李家成:韩国大选:"文安对决"由不分伯仲到拉开差距
热门文章
日媒:安倍发誓全力推进修宪 近九成民众支持现行宪法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安倍再次表明任内修宪强烈欲望 称时机已经成熟
民调:安倍支持率稳定 64%日本人批其有所懈怠
特朗普:在适当的情况下愿与金正恩会面
频道编辑
国际网
网址:
WWW.CFISNET.COM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9049794号-1
国际网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须注出处
Copyright©2012 cfis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