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欧洲 >
欧洲
  • 崔洪建:跨大西洋关系将面临剧烈颠簸? 2024-10-30 00:02
    拜登需要通过展示与欧洲的“团结”来证明他任内的“重振盟友体系”政策没有失败,尽管他已经没有能力来安慰德国和其他欧洲盟友。德国需要通过高规格接待拜登、举行德美英法四国领导人会晤,来体现其在欧洲乃至整个西方阵营中的重要性。但这次由德国做东、美国做主的欧美高层互动,并没有获得任何能摆上桌面的进展和成果。未来如果民主党人不能继续留在白宫,拜登这次仓促的德国之行留下的,就只能是一个将再次经历剧烈颠簸的跨大西洋关系。
  • 曲兵:英国政府希望改善对华关系,但面临内外阻力 2024-10-22 12:57
    目前,经济困境推动英国政府对华政策调整。英外交大臣访华时表示,期待开启英中伙伴关系强劲发展新阶段,中方也同意全面恢复两国各领域对话合作机制。因此,外界预测中英关系将升温、快进,更多合作将随之而来。尽管,未来中英关系的发展还会遇到英国对华鹰派及盟友的不少障碍,但政治制度不同并不是两国合作的阻碍。求同存异的务实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团结应对全球性挑战。
  • 吕蕴谋:北约扩军计划加深欧洲安全困局 2024-10-22 00:15
    可以预见,若该计划顺利实施将显著壮大北约军事力量,部分改变欧陆地区军力对比格局。同时,一个底气更足、更咄咄逼人的北约不仅将显著增加俄罗斯的“不安全感”,还将大幅提升冲突升级甚至失控的风险,对乌克兰危机的降温、解决有害无益。另外,被捆绑在北约框架下的欧洲也将被迫在“抗俄”的轨道上越走越远。
  • 高歌:中东欧国家能否沿着三种战略路线走下去 2024-10-19 09:06
    为应对欧洲之变和世界之变,中东欧国家大致选择了三种不同的战略:波兰等多数中东欧国家追随美西方,其中波兰谋求在美西方集团中发挥带头作用;匈牙利在美西方框架内“特立独行”,斯洛伐克紧随其后;塞尔维亚则在美西方和俄罗斯之间寻求平衡。未来,它们能否沿着这三种战略路线走下去,不仅取决于其是否符合维护和争取自身利益的需要,而且取决于美西方的态度。毕竟,中东欧16国中已有11个欧盟成员国和14个北约成员国,西巴尔干五国也处在入盟进程的不同阶段。中东欧国家无论何去何从,都很难走出美西方的藩篱。
  • 李莹莹:泽连斯基的“胜利计划”只是难以实现的“愿望清单” 2024-10-17 17:05
    近日,乌克兰向欧洲寻求帮助,希望欧洲国家在美国大选前向乌作出更多安全承诺,西方国家对此反应冷淡。泽连斯基极力推动“胜利计划”并给出战争结束的时间表,实质是谋求西方国家升级对乌支持,以停战的幌子提升在战场上的地位,但这或导致战事进一步升级。下月美国大选结果将对俄乌战事走向产生重大影响。特朗普一旦胜选,乌克兰或被迫同意停火谈判。但由于俄与西方矛盾难以调和,美国建制派将继续遏制、消耗俄罗斯。
  • 朱晓中:中东欧“回归”与欧盟的未来 2024-10-17 01:06
    东扩是欧盟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外交政策之一,它为欧洲一体化开辟了新的视野和疆界。同时,中东欧国家与欧盟双方收益颇丰。尽管欧盟的“大爆炸式”东扩取得了成功,但它并不足以成为未来欧盟扩大的典范,每一次扩容与深化都会带来新的挑战。对此,欧盟需要改革甚至重塑,这将是一个建立在三大支柱上的“重建”,旨在在地缘政治、经济发展和欧洲价值观之间寻找突破性妥协。
  • 耿鹏涛:法国最年长总理将如何“走钢丝” 2024-10-15 01:12
    面对法国政治对立、社会撕裂和民众的不信任,巴尼耶很清楚自己的总理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他不得不主要依靠中间派和右翼阵营,向极右翼国民联盟妥协,全力应对极左翼发难。新政府需要维持平稳,捱过危机,很难再推出大的改革举措。因此,巴尼耶既要显示与先前政府的不同,又要小心翼翼地避开党争陷阱。
  • 刘雅卓:中国电动汽车能给欧洲带去什么? 2024-10-15 01:09
    中国电动汽车带给欧洲的不是风险和挑战,而是绿色合作的新机遇,开放创新的新空间。而欧盟如何摆脱困局,实现自由贸易和产业竞争的“双赢”?这需要妥处外部分歧的智慧,也需要直面自身问题的勇气。
  • 赵会荣:乌克兰政府“大换血”,能助其摆脱困境吗 2024-10-09 00:32
    在俄乌局势仍处于对峙僵持状态、乌总统泽连斯基即将赴美争取更大支持之际,乌政府高层“大换血”更多是为了重新集结力量应对即将到来的秋季挑战。就目前来看,这一举动或许有助于乌克兰社会和西方支持者继续对乌政府保持期待和信心,但难以助其从根本上摆脱战场内外的困境。
  • 郭晓兵:美远程导弹重返欧洲,将加剧全球危局 2024-07-19 18:42
    近日,美国宣布将从2026年开始在德国部署远程火力,这将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陆基中程导弹首次重返德国。此举引发俄罗斯强烈反应,或将加剧欧洲军备竞赛,并冲击国际军控体系加剧导弹扩散风险,令变乱交织的地区和国际形势更趋动荡。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