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欧洲 >
欧洲
  • 叶天乐:泽连斯基的愤怒难改乌克兰“双输”命运 2025-03-03 22:37
    由于乌克兰在涉及自身利益的和平谈判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他难以摆脱既无法主导甚至参与战后安排,又被迫让渡资源主权的命运。更值得警惕的是,雅尔塔体系虽由大国主导,但以国际规则为基础,中小国家尚能通过国际多边机制争取权益。然而,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其外交政策日益显露出“新殖民主义”特征,与殖民时代列强行径如出一辙。
  • 赵怀普:欧盟对华政策“硬化”及其限度 2025-02-27 23:07
    虽然欧盟至今仍然声称无意对华“脱钩”,无意对华冲突,不放弃对华接触战略,但欧盟已从以往强调对华接触与合作的软性或柔性的外交,转变为强硬姿态下对华疏离、竞争乃至对抗的“硬化”状态。这种“硬化”具体表现为对华负面认知加深、合作意愿减弱、对抗性行为增多,以及涉华安全议题上的强硬态度。同时,欧盟加强与美国在涉华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将使中国面临较大战略压力。今后,欧盟对华政策“硬化”,使中欧关系面临进一步下滑的风险。然而,鉴于中欧关系具有韧性和互利性质,双方不会放任关系持续下滑,预计欧盟对华政策“硬化”影响有限。
  • 陈旸:美国抽身,欧洲防务自主之路道阻且长 2025-02-25 20:20
    美国防长的表态对欧洲犹如晴天霹雳,欧洲意识到,美国即将从欧洲安全中抽身。对欧洲而言,这虽然也为其防务力量生长提供了空间。但鉴于欧洲的一系列防务设想在未来四年内不可能一蹴而就,而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却可以在四年任期内随时从欧洲抽身。更难的是,欧洲对美国的安全依赖深入骨髓。由此可见,欧洲发展自身防务能力,独立自主捍卫自身安全利益,道阻且长。
  • 黄萌萌:德国“战略自主”之路会怎么走 2025-02-25 20:16
    为达到战略自主的目的,德国新政府必然会承担更多欧盟防务责任,推动欧盟参与解决俄乌冲突的谈判,加强欧盟框架下的军备建设,提升国防开支在GDP中的占比超过2%的标准。但同时,新政府也将努力维持德美关系的韧性。此外,未来德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将在延续中调整,并呈现出两面性的特点。
  • 吕蕴谋:英国与乌克兰签订“百年协议”有何深意 2025-02-24 23:51
    此次签订协议的时间节点耐人寻味,背后动机值得思考,协议旨在稳定政策预期、提振乌克兰士气、展现欧洲对乌的支持,并对俄威慑,彰显英国在援乌及未来欧洲安全秩序构建中的领导力。然而,美国政策导向对于俄乌局势走向至关重要,特朗普重返白宫导致美国对乌政策陷入不确定之中,成为影响俄乌局势的最大变量。
  • 胡子南:欧洲说好的“战略自主”呢? 2025-02-21 19:43
    目标与现实的落差,导致欧洲“战略自主”流于口号。正如马克龙所言,欧洲的觉醒需要“痛苦的自我革新”,但欧盟成员国在主权让渡、资源分配和安全承诺上的分歧,使得“战略自主”悬而未决。目前,美国单极霸权越来越难“控局”,世界正进入权力碎片化、多极化发展的时代。欧洲站在历史转折点:是继续沉湎于冷战思维下的“民主对抗威权”叙事,还是以智能时代的包容智慧重塑全球化内涵。作者认为,人类文明的未来,终究决定于我们能否以新型全球化超越东西方的藩篱。
  • 师冠男:欧洲正从餐桌上被拽下,美欧关系面临“崩坏” 2025-02-21 00:05
    欧洲对美欧分歧的增多与扩大早有预期,但接连经受几日的震荡与“洗礼”后,欧洲开始意识到:美欧关系不只出现裂痕,还可能“崩坏”,传统上“坚不可摧”的跨大西洋关系或许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安全分歧只是美欧关系崩坏的冰山一角,美国似乎正全盘否定“美欧旧秩序”。面对来势汹汹的特朗普政府,欧洲是时候考虑什么是真正的战略自主、谁是真正的伙伴了。
  • 董一凡:面对“越顶外交”,欧洲能否破局? 2025-02-19 23:04
    美国将欧洲排除在其主导的乌克兰和平进程外,将继续动摇欧洲对于美欧关系乃至欧洲安全的信仰和保障基础,今后欧洲要么将自身安全与北约影响力及威慑力继续捆绑;要么反思冷战后欧洲安全架构的扭曲和失衡,探索一条寻求长久、相互安全的新路。但由于欧洲传统政客对敌我观念、安全观念“走火入魔”,欧洲在短期内仍会让自己陷在自我预设的道德和原则困境里,延续着经济、民生、发展空间上的“失血常态”。
  • 姜锋:价值观分歧动摇美欧关系根基 2025-02-18 23:19
    第61届慕安会近日闭幕,本届慕安会不仅见证了负责人的新老接替,也见证了欧美关系的剧烈转变、全球安全格局的变数增加、欧洲安全自主的艰难起步,因而被赋予了深刻的历史意义。与此同时,中欧关系进一步深化,欧洲对中国有新期待,各方高度关注中国对外政策的理念和具体行动。尤其与美国“教训欧洲”的言论截然不同,中方讲话展现出尊重、责任和维护国际规则的精神;在欧美关系可能遭遇深刻调整的当下,欧洲应重新评估其对华政策,中欧关系有望迎来新发展。
  • 宋新宁:欧盟或成中美博弈“幕后推手”? 2025-02-14 18:47
    曾被视为中美博弈被动参与者的欧盟,如今却以其对中国“制度性敌手”的定位,显露出在全球战略格局中的独特意志和行动能力。欧盟对华政策的演变轨迹揭示了其在中美关系紧张背后的复杂角色和战略考量。自2006年来,欧盟对中国的态度经历了从“贸易上的最大挑战”到“制度性敌手”的显著变化。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欧盟提出“开放性战略自主”,至2023年实施“去风险”战略,这旨在强化战略性产业保护,降低对中国的依赖,标志着欧盟对华关系迈入了一个战略重构的新阶段。同时,中欧双边贸易额自2021年起呈下滑趋势,这预示着曾经作为双边关系“稳定器”的经贸联系正面临考验。尽管如此,中欧经贸关系仍保持在可控区间,并在服务贸易等新兴领域展现出新的增长空间。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