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首页
时事追踪
观点探索
外交亲历
国际视野
热点聚焦
中国周边
研究成果
外国人看中国
/
中国人看世界
非传统安全
一家之言
走出国门
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南亚
>
南亚
杨怡爽:从印度到婆罗多,文字游戏还是政治野心?
2023-10-25 18:29
有人认为,印度“国名之争”不过是一个文字游戏,但另有观点认为,该企图背后隐藏着更深远的政治意图。一国之名往往反映了该国的身份认同和国家构想方式。印度国名之争是其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该争议将继续影响印度的内政和外交,我们依然需要观察当今的印度到底如何设想自己。
王思远:站队以色列,莫迪到底咋想的?
2023-10-19 19:12
印人党政府看来,国内层面,占人口多数的印度教徒是需要拉拢团结的首要群体,推行“反穆色彩”的国内外议题可达此目的。国际层面,印度“扩大战略空间”意图始终面临来自“穆斯林国家”的压力。此外,以、印同样面临“伊斯兰恐怖主义”威胁,具有打击伊斯兰恐怖主义的“天然和共同的利益”。同时,以在美政治和战略中影响巨大,是重要政治杠杆。受上述思想影响,冷战后印度的中东外交政策,在巴以问题上出现明显偏转。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涵盖犹太复国主义、印度教民族主义、基督教十字军的联盟可能正在形成,这种联盟一旦成型,必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战略层面形成复杂的勾连和共谋。
王瑟:印加外交冲突缘何持续升级?
2023-10-12 18:31
表面来看,印加政府若向对方退让,不仅会被反对派抨击,也必将损及领导人尊严和威信,触动执政党竞选根基,甚至国家“荣耀”。从深层意义上讲,印度与西方国家远非“铁板一块”。双方强化合作并非出于“共同价值观”,而是出于共同应对“中国威胁”的战略需要。这种为共同利益而淡化分歧的做法终有一天会“爆雷”。可以预见,未来此类事件会持续上演。
张家栋:印度或正处于一个危险关键点
2023-10-09 18:03
印度一方面想利用国际形势的变化谋利,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它也利用美西方对自身的战略需求,积极拓展自己的国际空间,有时甚至有些有恃无恐。从历史上看,民主化进程往往伴随着严重的风险,如果长期滥用民族主义牌和民粹主义牌,很可能恶化自己的国际形象,对印度的长远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印度可能正处于某个危险的关键点。
王震:塔利班执政两周年
2023-09-27 20:42
塔利班重新掌权两年来:政治上,阿富汗比2001年以来都要稳定。经济上,当前阿富汗正面临人道主义危机。安全上,阿境内还活动着一批跨国武装势力,但性质和立场与“911”事件之前有很大变化。外交上,尽管塔利班并未在外交领域取得根本性突破,但未被完全孤立。由此可见,塔利班给阿富汗带来了巨大改变,只是它并未完成人们期待中的蜕变和涅槃。
孙伊然: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能合作吗?
2023-09-27 20:31
如果IMEC进展顺利,其对中国及“一带一路”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毋庸讳言,该项目的某些参与方对中国及“一带一路”抱有竞争性意向。但这种竞争意向的存在,和它会不会真的构成挑战,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从现有情形来看,只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因地制宜、注重实效,IMEC大概率不会构成挑战甚至威胁。因此,对IMEC,中国可在有利于国际发展合作的基本前提下,以“乐见其成、相机合作”的开放态度,应时而动、顺势而为。
金君达:美印打造“现代香料之路”,可能只是“画饼之路”
2023-09-27 20:21
美印等国近期对标“一带一路”倡议,宣布将建设“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但其落实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包括美国政治选举对项目的延续性形成挑战,美国经济情况无法支撑项目落实成本,以及难以调动项目内其他成员国。诸如IMEC之类的以美国主导的合作框架,本质上是为美国巩固自身“全球领导力”、限制中国服务的,无法真正惠及沿线国家,这也决定了它们往往难以持续。
刘怀武:摘中国“果子”,印度想让非洲国家“抬进安理会五常
2023-09-21 19:52
非盟正式加入G20,对于提升非洲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权与参与度意义非凡。此举也被印度媒体推为其外交方针和不懈努力的功劳。但非盟正式加入G20早在2022年便已成为较广泛的国际共识,中法美及众多非洲国家均希望非盟加入G20。而印度利用G20轮值主席国身份,开展一系列行为,“顺水推舟”,有着突出自身作用,淡化他国角色的意图。印一直寻求争取“全球南方”领导者地位,做足对“全球南方”国家的人情而争取“入常”,同时基于当前全球各国对非关系来强化对非布局。印度对“全球南方”的承诺带有明确的利己、排他的实用主义特点。对此,中国应基于人类共同前途命运关心的倡议,为全球南方国家谋发展、造福利,以应对当前的形势和局面。
楼春豪:印度战略投机“多头下注”能持久吗
2023-09-15 19:04
倘若印度真能以战略自主、公平公正原则来处理与各方的关系,那它确实有可能实现“多向外交”的总体平衡,甚至成为沟通各方、消除误解、缓和矛盾的桥梁。只不过,印度的“多向外交”有着强烈的地缘政治动机,这必然使印度的“多向外交”走偏走歪甚至走向死胡同。因此,印度理应把更多资源投入到聚焦发展议题、解决发展赤字的多边机制,对那些以意识形态划线、搞阵营化对抗的小集团,则应避而远之。
王世达:世界百年变局中的印度大国梦
2023-09-13 22:20
作为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大国,印度自独立之日就有“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之战略雄心,也具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基本条件,但无论是在安全或发展领域,印度若想成为“净提供者”都有系列亟待克服的重大问题。“重建罗摩盛世”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印度自己的努力,而正视差距永远是缩短差距乃至迎头赶上的前提。
444条
上一页
1
..
3
4
5
6
7
8
9
10
11
..
45
下一页
推荐文章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李硕:中国气候外交转身悄然撬动世界秩序
钱文荣:朝核向题:为何美国要承担最主要责任?
吴祖荣:特朗普施政百日,美国未见剧变
李家成:韩国大选:"文安对决"由不分伯仲到拉开差距
热门文章
日媒:安倍发誓全力推进修宪 近九成民众支持现行宪法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安倍再次表明任内修宪强烈欲望 称时机已经成熟
民调:安倍支持率稳定 64%日本人批其有所懈怠
特朗普:在适当的情况下愿与金正恩会面
频道编辑
国际网
网址:
WWW.CFISNET.COM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9049794号-1
国际网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须注出处
Copyright©2012 cfis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