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南亚 > 正文
张书剑:莫迪强硬处理印加外交风波,铸成“双刃剑”?
发表时间:2023-11-06 19:28 来源:国际网
随着中东巴以冲突再起,印度与加拿大的外交风波逐渐淡出西方主流媒体视野,莫迪政府似乎成为此次外交争端中的“最大赢家”,在外交与内政上均实现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然而,莫迪政府的强势作风并非毫无成本。一方面,“境外杀人”的嫌疑将给印度苦心经营的国家形象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任性”的印度已对美西方的国内政治与族群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抬升了美西方对印度崛起的焦虑与不安。

自9月18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公开指责印度情报机构参与谋杀加拿大籍锡克教领袖尼贾尔,并驱逐了一名有外交官身份的印度情报官员以来,印加两国的矛盾已从“口水战”升级为双边关系的全面危机。印度先是对等驱逐了一名加拿大外交官,继而宣布暂停对加拿大公民的签证业务,随后又要求40多名加拿大驻印外交官“限期离境”。一场发生在今年6月的神秘刺杀事件在经过三个月的发酵后不仅使印加关系跌入谷底,也让打着“价值观同盟”旗号笼络印度的美西方陷入尴尬境地。

锡克教分离主义死灰复燃

6月18日,尼贾尔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一处锡克教庙宇附近的停车场遭枪击身亡。现场监控显示至少六人参与了此次袭击,其中两名枪手射出大约50发子弹,34发命中目标。尼贾尔此前已被印度政府指控为锡克教分离主义“卡利斯坦运动”头目,涉嫌在印度境内煽动反政府活动。据加拿大安全部门调查,该事件与印度情报机构“研究分析局”存在密切联系。

“卡利斯坦运动”旨在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区建立名为“卡利斯坦”的锡克教国家,上世纪80年代是其活动高峰。以宾德兰瓦勒为首的分离主义分子在旁遮普邦制造了大量教派仇杀事件,并率领武装人员控制位于该邦阿姆利则的锡克教圣地金庙。1984年6月,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发起“蓝星行动”,命令军队攻入金庙,击毙了宾德兰瓦勒。但此次行动给锡克教徒带来极大刺激,英迪拉·甘地在同年10月遭锡克教警卫枪杀身亡。总理遇刺随即在包括首都新德里在内的北印多地引发大规模暴力骚乱,造成大量锡克教平民身亡。为报复“蓝星行动”及印度国内针对锡克教徒的暴力事件,藏匿于加拿大的“卡利斯坦运动”极端分子在1985年炸毁了由加拿大蒙特利尔飞往伦敦的印度航空182号班机,致机上329人全部遇难。

在印度政府的政治斡旋与其安全机构的强力打击之下,“卡利斯坦运动”在上世纪90年代逐渐趋于平静,锡克教分离主义在印度境内基本丧失大规模活动能力。然而,2020年莫迪政府强推三项农业改革法案激起了以锡克教徒为主的旁遮普邦农民的强烈反对,这为“卡利斯坦运动”的意外复苏创造了条件。侨居海外多年的分离主义分子不仅趁此机会加大对印度本土的渗透,还不断围攻印度在美、加、英、澳等国的使领馆。

鉴于锡克教分离主义曾引发惨痛历史教训,莫迪政府在应对“卡利斯坦运动”时延续了一贯的强硬作风。除在外交上对长期庇护“卡利斯坦运动”的支持者、公开声援农民抗议的加拿大发起声讨外,媒体披露莫迪政府还策划了多起针对“卡利斯坦运动”头目的“境外行动”。自今年5月以来,包括尼贾尔在内已有至少三名“卡利斯坦运动”头目“意外身亡”。5月,被印度列入“恐怖分子名单”的该组织头目潘杰瓦尔在巴基斯坦拉合尔遭枪击身亡。6月16日,曾在印度驻英国高级专员公署(大使馆)扯下印度国旗的“卡利斯坦运动”支持者坎达在当地一家医院“突然死亡”。英媒称,印度研究分析局在行动能力上已能与“擅长境外暗杀”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相提并论。

美西方陷入尴尬境地

特鲁多公开抨击印度“境外杀人”,暗含争取境内锡克教移民支持的选举政治考量。然而,特鲁多主动挑起与印度的外交争端,着实让美国拜登政府及其主导的“五眼联盟”陷入两难境地。

尽管加拿大在第一时间要求美英盟友声援,但后者并未在外交上全力支持特鲁多。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讲话中表达了“对跨国镇压的高度警惕”,并且“鼓励印度配合加拿大开展联合调查”。为避免过度刺激印度,布林肯还在表态中重申“美印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对印度一贯挑剔的《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英语主流媒体罕见地公开呼吁加拿大“审时度势”,勿因个别事件破坏了美国同盟体系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

同时,美国也在非公开渠道对印度施压,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据报道,美国驻加拿大大使大卫·科恩在采访中确认“五眼联盟”的共享情报为特鲁多的声明提供了支持,并表示美国已要求印度配合加拿大展开调查。另据英媒报道,美国已对本国部分锡克教徒发出警报,并加强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在其境内。

眼见未获盟友的全力支持,势单力薄的特鲁多不得不一改自今年9月二十国集团峰会以来在涉“卡利斯坦运动”议题上与莫迪纠缠的态度,频繁释放“加拿大不想让争端升级”的“外交善意”。10月15日,特鲁多还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对印度教传统节日九夜节的祝福,尝试在双边关系陷入尴尬时传递缓和信号。

莫迪成最大赢家?

随着中东巴以冲突再起,印度与加拿大的外交风波逐渐淡出西方主流媒体视野,莫迪政府似乎成为此次外交争端中的“最大赢家”。在国际层面,莫迪政府抓住美西方急于拉拢自身的战略需求,坚持展现强硬姿态并成功迫使加拿大做出让步。此举不仅使印度在免受制裁的情况下实现打击震慑境外“卡利斯坦运动”,同时迫使美、加、英、澳等国加强对境内锡克教侨民的管控,在外交与安全上实现了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国内,莫迪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强硬姿态,既凸显了其政府捍卫“国家安全”的决心与能力,又彰显了印度“战略自主”的大国地位,在即将迎来2024年全国大选之际为自身收割了一波民族主义政治红利。然而,莫迪政府的强势作风并非毫无成本。一方面,“境外杀人”的嫌疑将给印度苦心经营的国家形象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对有志于成为全球大国的印度而言,散居欧美各国的印度侨民原本可作为印度拓展软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重要资源,但印度情报机构在海外的“高调活动”对不满莫迪政府的海外锡克教侨民乃至其他印度裔而言将形成威胁,反而为藏匿于海外的分离主义分子提供了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任性”的印度已对美西方的国内政治与族群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抬升了美西方对印度崛起的焦虑与不安。而美西方对印度“战略自主”的不满,无疑将对印度当前所处的国际环境带来难以弥合的负面影响。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