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南亚 > 正文
张家栋:印度:积极作为的一年
发表时间:2024-01-23 19:26 来源:国际网
2023年,印度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两次举办G20峰会和全球南方之声峰会,刷新了国际存在感。印人党在邦选举中获得胜利,巩固了执政地位,2024年大选前景看好。总体来看,虽然仍然存在很多隐患和问题,但印度已加速从地区大国向世界大国迈进的步伐。

一、印度经济快速增长

2022年,印度GDP总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在2022(4月1日)-2023(3月31日)财年,印度GDP增长7.2%,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居首位。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15%的贡献,仅次于中国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进入2023年,印度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在前三个季度,印度GDP增速分别为6.1%、7.8%和7.6%。2023年第四季度,印度经济指标也好于预期。印度央行(RBI)预计,在2023-2024财年,印度GDP增速将为7%。

印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成效明显。2023年,印度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达到122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3%。不断增加的投资,使印度的基础设施产生了本质性变化。2014年以来,印度每年新增高等级公路约1万公里,机场数量增加了一倍,铁路运输效率也明显提高,互联网覆盖率明显提高。印度注册网民达8.8125亿人,居世界第二位。印度的电子支付系统发展迅速,约2.6亿人使用“统一支付接口”(UPI),让印度在支付领域领先于世界绝大部分国家。

印度的金融和债务状况总体健康。印度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较低。2023年6月的数据显示,印度政府债务占名义GDP的比例为58.3%,低于2021年3月的最高值58.6%。印度对外资的吸引力逆势上扬。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占GDP的比例,2000年时为3.3%,在2018-2022年间下降到1.3%。在此期间,印度获得的FDI从2015年占全球FDI的2.1%,上升到2022年的3.8%。2023年,印度所吸收到的净FDI将会减少,但没有影响印度的整体金融状况。2023年,摩根印度指数(MSCI-India Index)上涨了12%,远远高于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2%。

二、印人党继续执政是大概率事件

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崛起以及印度政治权力的集中化,是当前印度政治的主要特征。

一方面,印度教民族主义继续崛起并对印度国家认同不断再造。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核心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RSS)在印度社会中占据强势地位,深耕印度基层,是印人党在2014年和2019年两次赢得大选的重要因素。现在,印人党政府内阁核心成员,几乎与国民志愿服务团都有些关系。

印度教民族主义使印度的内外政策更加主动、积极。印度教民族主义者认为,印度首先要成为一个印度教国家(Hindu Rashtra),实现“有组织的统一”(Sangathan)和“种族净化”(Shuddhi),然后才能建成“统一印度”(Akhand Bharat)。这对印度的内政外交都有强大的影响。在内政方面,2019年,印度通过《公民身份法(修订)》,废止查谟—喀什米尔邦(Jammuand Kashmir)的特殊自治地位,强推国家法律体系一体化进程。在外交方面,莫迪总理提出“印度的天命”概念,将印度视为“世界导师”(Vishwa Guru)。

另一方面,印人党在地方选举中再占上风。2023年,印度有9个邦举行议会选举,其中印人党执政或参与执政的邦有4个,国大党执政的邦有2个。选举结果是:执政的印人党在卡纳塔克邦输给国大党,执政的国大党在拉贾斯坦邦和恰蒂斯加尔邦输给了印人党,印人党在拥有5600万选民的中央邦继续保持控制权。尤其是2023年12月的五邦选举结果公布以后,印度股市迅速上扬,表明印度工商界看好印人党继续执政的经济前景。国大党则赢得拥有海得拉巴IT中心的特伦甘纳邦,以及拥有班加罗尔IT中心的卡纳塔克邦。这种布局凸显了印度政治格局的南北分歧。

中央邦、拉贾斯坦邦和恰蒂斯加尔邦在印度人民院有62个席位,印人党获胜是2024年大选的重要风向标。总体来看,莫迪总理的支持率很高,印度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印人党政府可以利用执政地位、通过扩大福利开支和绕开地方政府直接争取选民。以国大党为代表的反对党虽然也试图加强团结,并组成“印度全国发展包容性联盟”(Indian National Developmental Inclusive Alliance),简称“印度联盟”(INDIA),以与印人党提倡的“婆罗多”(Bharata)概念相对抗,但协调困难。印人党赢得2024年大选是大概率事件。

三、印度大国雄心上升

印度在南亚的优势地位更加巩固,对外政策更加积极主动。在8月15日的独立日演讲中,莫迪宣布印度正站在转折点上,称新的世界秩序已经形成,印度具有人口、民主和多元三重优势,已准备好塑造国际新秩序,“世界将从印度散发的光芒中得到灵感”。

印度一年两次举办G20峰会,实属罕见。2023年9月,印度主办G20峰会,吸引非盟加入G20,把G20变成事实上的“G21”。印度主导的G20峰会更加聚焦发展、债务和气候变化等议程,以其平衡而得到俄罗斯的赞扬。在峰会期间,印度还与欧盟、法国、德国、意大利、沙特、阿联酋和美国签署备忘录,承诺发展“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印度还于2023年11月22日再度召开G20线上峰会,以推动G20峰会联合声明的落实工作。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了这个线上G20峰会并发表讲话。印度还出口转内销,发挥G20的国内政治功能。印度共举办约100次涉及G20的活动,涉及几乎所有的印度省级行政单位,让很多印度民众首次体验到印度的大国地位。

印度两次举办全球南方国家之声峰会,试图主导全球南方事务的话语权。2023年是全球南方概念的再发现之年。1月,印度邀请125个国家和地区举行“全球南方国家之声”线上峰会(Voice of Global South Summit)。2月,慕尼黑安全会议主题之一就是“重新调整南方与北方合作的罗盘”。5月,日本广岛G7峰会的大议程之一就是“加强与全球南方的联系”。为巩固自己在全球南方概念上的主导权,2023年11月17日,印度主办第二届“全球南方之声”峰会,并讨论了巴以冲突等新地区安全问题。

印度还努力扩大自己的文化影响力,努力在国内外塑造“婆罗多叙事”。在G20峰会上,印度以婆罗多自称,试图以本土概念Bharat替代国际概念India,以摆脱殖民主义色彩。为此,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ICCR)还于12月初举办第一届“知识印度”国际大会,印度外交部长、教育部长和传统医学部(AYUSH)部长参会并发言。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在发言中称,印度崛起不能仅体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在文化上也要崛起。很明显,文化已经被印度视为大国地位的支柱之一。

四、中印关系继续处于冷淡状态

2023年,中印关系曾有改善的机会,但最终没有实现突破。中印延续了疫情以来两国领导人没有双边正式会晤的历史,没有打破中印关系的冷淡状态。

中印在边界地区的重兵对峙仍然存在,在经贸和人文领域的紧张局面没有本质性缓解。印度继续打压中国在印企业和人员,给中方带来严重困扰。印度向中国企业施加压力,试图实现中国企业的“印度化”,要求中国在印企业增加印度资本和印方管理人员,明显突破正常政企界线。中印人文交流水平也非常低。2023年4-5月,中印驱逐或变相驱逐对方记者。此举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性意义,但却是中印人文关系薄弱的一个标志。印度继续对中国人的签证申请进行严格审查,导致中国工商人士和学者访问印度、进行正常工作和交流活动的困难很大。

但是,中印关系破局的可能性也在上升。一方面,中印边界争端形势稳中有缓。自加勒万河谷事件以来,截至2023年10月10日,中印已经举行20轮军长级对话,已经在加勒万河谷、班公湖等四个地区完成脱离接触。中印在德普桑地区的分歧虽然很大,但态势稳定。另一方面,中印的人文交流有破冰迹象。从2023年11月开始,复旦大学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代表团先后访问印度、进行双边对话,打破了疫情以来没有中国二轨代表团访印、参加双边对话的僵局。印度此举是一个试探,还是政策调整的开端,仍有待观察。印度政府目前正全力准备2024年大选,不愿因中印关系改善而冒国内政治风险。但是,中印在恢复直航和签证便利化等领域,明显存在共同利益。

小结

随着国力的上升和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崛起,印度内政外交与传统路线的差异越来越大。印度不再像过去那样强调印度与西方之间的价值观共识,转而大力建构“婆罗多叙事”,强调民主政治的印度特色和印度根源;不愿接受西方学生的形象,转而要充当世界的导师。这些变化在短期内提升印度的存在感,但在长期内也会影响印度与西方之间的关系。

(作者为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文章转自“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