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首页
时事追踪
观点探索
外交亲历
国际视野
热点聚焦
中国周边
研究成果
外国人看中国
/
中国人看世界
非传统安全
一家之言
走出国门
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东北亚
>
东北亚
王静:俄朝不会再次结盟
2014-12-05 18:25
金正恩寄望俄罗斯成为“替代中国”的战略选择,藉此打破西方对朝经济封锁并消除对华依赖。朝鲜加强与俄罗斯的关系,或能成为金正恩政权的一根救命稻草。但中国现在是俄最强有力的支持者,俄绝不会因朝鲜而惹恼中国,俄朝不会再次结盟,更不会重回“斯大林时代”。病急乱投医,不是治本之策,半岛无核化才是金正恩的正途。中、俄、朝三方互动将进入一个敏感而微妙的时期。中国不仅应防止朝鲜成为俄罗斯博弈中国的支点,且还应防止朝鲜成为美俄制华的又一张王牌。
孙兴杰:东亚秩序或遥遥无期
2014-12-02 16:48
中国现在的一带一路战略需要更多的沟通与联系,建立互信,让亚洲能够成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但在目前的格局下,中国的亚洲战略反倒会引起美国、日本乃是韩国的猜疑,勾起了历史记忆。在任何秩序中,安全都是最基本和最迫切的诉求,东亚目前的军事格局出现了阵营化的苗头,有可能激活冷战的因子。幸好在政府之外,市场与社会提供了外交的新管道,东亚地区的繁荣依赖于开放的市场体系,这也是东亚成为世界权力新中心的根源。无论市场还是社会都要求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为了亚洲大市场,各国需要接受小政府主义的理念,让市场与社会扮演重要的角色,以此来平衡国家外交的战略博弈色彩。
近藤大介:安倍内阁的最后赌注
2014-11-27 14:41
2015年,可能会成为日本首相安倍下台的一年,预计下一任的首相将会从自民党干事长谷垣祯一与地方创生担当大臣石破茂之间产生。而日本政坛也将在进入选举模式的同时,暗暗开启“次任政权”的新篇章。
李开盛:论碎片化状态下的东北亚竞合困境
2014-11-19 12:51
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相比,东北亚可能是地区合作最为落后的地理区域之一。权力、安全、经济等方面的利益冲突,以及传统文化、历史记忆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观念冲突,使得东北亚诸国在不同议题上结成不同的国家合作或议题合作区块,从而形成一种多重碎片化的格局。
孙兴杰:朝鲜半岛的僵局与破局
2014-11-14 18:58
一个国家的核威慑力取决于其使用核武器的可信度,朝鲜的行为模式已经告诉世人,若拥有核武器,很可能会投入使用,这种可信度随着朝鲜核弹的武器化而变成了切实的威胁。信任是半岛的稀缺产品,也是半岛局势堪忧的根源,没有信任意味着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就会自我救赎,就会军备竞赛。而且不仅朝鲜与各大国之间没有信任,更多的是核威慑,各大国之间也缺少信任,甚至在制裁朝鲜的问题上也没有共识和定力,被朝鲜逐一攻破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最后,这个地缘的破碎带上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依然是强势的规范和观念,这是巨大的秩序反差。凡此种种,半岛局势处于变局之中,急于打破僵局并不一定是好事,朝核问题积弊已久,在一两年内获得重大突破只是个理想,而没有定力的破局只能破坏目前以制裁促使朝核转机的局面。
徐一睿:从东亚共同体到TPP:日中渐行渐远
2014-08-27 16:45
日本的国家战略从东亚共同体向TPP转移的过程,也伴随着中日关系外部环境的恶化,此前,提到中日关系往往会形容为“政冷经热”,但现在用“政冻经冷”来形容中日关系会更贴切。人们往往会将中日关系恶化归根为安倍晋三的右倾化路线,但从日本从东亚共同体向TPP的转变过程,可以明显的看到中日经贸寒潮的背后是日本亚洲战略变化的必然结果。
张敬伟:中日关系能否解套?
2014-08-12 16:52
中日乃至中日韩关系正常化符合区域利益,中日领导日实现会晤也让人期待。但是安倍凭借机会主义姿态很难获得中国谅解,安倍仅有不参拜靖国神社的态度还不行,更要在中日间的核心冲突上有所表示,即搁置钓鱼岛主权争议。现实矛盾不破解,中日关系难解套。
黄彬华:安倍何以沦为“空中飞人”
2014-08-07 16:16
安倍穿梭五大洲,对47个国家进行“飞行外交”,外表只是要实现其“俯瞰地球仪外交”目标,实际则是要以此抬高身价,巩固日美盟友关系之余,也能助日本对中国施加强大的压力,先是解除历史紧箍咒的枷锁,后便是让日本提早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它既然急于要求成为一个“正常国家”,说明它原本就“不是”一个“正常国家”,而其来龙去脉,大家心知肚明,单靠“飞行外交”是解不开谜底的。
陈向阳:牢牢掌握东北亚博弈战略主动权
2014-08-04 15:31
习主席访韩彰显了中国参与东北亚博弈的战略主动权,中国的新东北亚战略将对东北亚地缘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中朝韩三角中,中国将与南、北均衡发展关系,故该三角将呈等腰形。在中日韩三角中,右倾化的日本已成中韩共同挑战,中韩联手抵制日本已是大势所趋。在中美韩三角中,美韩距离趋于拉大,而中韩距离则趋于缩小。在“六方会谈”的六方之间,中俄因美国霸权强权而稳步接近,美日相互利用抱成一团,朝鲜因不满中韩接近而接近日本,故而呈现中俄与美日彼此抗衡、韩朝两家居中游移的战略态势。
鲍盛刚:日本威胁与亚太再平衡
2014-07-16 17:28
日本解禁自卫权,是安倍政府“正常国家”道路最具实质意义的一步。这意味着,日本可以摆脱和平宪法的束缚,以“集体自卫”的名义动刀动枪。这离不开美国的支持和怂恿,美国的目的就是利用日本牵制中国,美国巧实力外交就是离岸平衡,让各种力量相互争斗,相互牵制,避免在欧亚大陆出现美国的竞争者,以此确保美国的本土安全与对世界的领导力。但安倍否定日本侵略历史,否定战后秩序,正在使日本成为亚洲和平的威胁,美国放出日本,说明了美国的短视和无奈,这不过是美国的饮鸩止渴罢了。
691条
上一页
1
..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
70
下一页
推荐文章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李硕:中国气候外交转身悄然撬动世界秩序
钱文荣:朝核向题:为何美国要承担最主要责任?
吴祖荣:特朗普施政百日,美国未见剧变
李家成:韩国大选:"文安对决"由不分伯仲到拉开差距
热门文章
日媒:安倍发誓全力推进修宪 近九成民众支持现行宪法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安倍再次表明任内修宪强烈欲望 称时机已经成熟
民调:安倍支持率稳定 64%日本人批其有所懈怠
特朗普:在适当的情况下愿与金正恩会面
频道编辑
国际网
网址:
WWW.CFISNET.COM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9049794号-1
国际网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须注出处
Copyright©2012 cfis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