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首页
时事追踪
观点探索
外交亲历
国际视野
热点聚焦
中国周边
研究成果
外国人看中国
/
中国人看世界
非传统安全
一家之言
走出国门
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东北亚
>
东北亚
李开盛:中韩如何避免萨德危机升级?
2016-08-15 18:52
当前中韩都有责任制止萨德危机的进一步升级,都要表现出一定的妥协意愿,而不是一味地坚持原有立场。从更长远看,中韩关系要实现真正的稳定和重建,要避免再次出现类似这样萨德的危机,就必须从根本上管理好朝核与美国因素。双方要从建立独立的中韩关系的战略高度,避免被朝核议题和美国因素过度“绑架”。
李相万谈萨德:鲁莽地参与大国博弈,韩国将成第一个牺牲者
2016-08-15 10:09
部署“萨德”是美国为了掌握亚太地区霸权而刺激中俄的决策,其后果可能会触发扩散性军事竞争。中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强调美国在东北亚地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是针对中国,并一直通过正式途径表达反对韩国加入导弹防御系统的意见。“萨德”是超越韩国安全需求的武器,并且韩国政府无法介入“萨德”系统的运作。历史告诉我们,韩国若鲁莽地参与到大国博弈中来,将会成为第一个牺牲者。
吕平:部署“萨德”难以实现韩国畅想的国家目标
2016-08-15 09:50
韩国冷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不仅在于国家实力提升,更有赖于自身高度灵活、弹性的外交活动,成为东北亚各国沟通“桥梁”。试想,一个失去外交灵活空间,而经济实力、国土面积、人口诸方面都与日本相形见绌的韩国,怎么可能在美国同盟体系内赢得与日本平起平坐的地位?此外对韩国而言,另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要搞清引导大国维持区域均势与成为大国均势组成部分的区别。前者可游走于诸国之间,牟利于列强之手;后者却只能为人所待价而沽。部署“萨德”令韩国防卫独立性进一步受到限制,沦为美国东北亚区域霸权的组成部分。即在彀中,如何又能获得中俄信任,周旋于大国之间?
李彬:从安全困境看中韩“萨德”之争
2016-08-09 14:00
中韩双方都不想向对方施加安全威胁,萨德部署决定引起的负面互动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合作性的方案有助于两国减缓安全困境。一种可选的方案是:韩国不部署萨德的TPY-2雷达,而是部署韩国已有的绿松雷达或者其他同级别的雷达。与绿松雷达相比,TPY-2雷达并不能给韩国提供更强大的对付朝鲜导弹威胁的能力,因为TPY-2雷达的探测距离远远超出朝鲜领土。中国的关切主要是萨德的雷达。如果韩国部署绿松级别的雷达,这一举措不会削弱韩国对付朝鲜导弹威胁的能力。同时,这还可以大幅度减轻中国对萨德部署的担心,从而修补中韩两国关系。
王付东:“萨德”部署韩国:东北亚的地缘之殇
2016-08-04 16:27
朝鲜半岛地处中、美、俄、日等大国势力交汇之地,又是连接海洋国家与大陆国家的要冲所在,过于偏向任何一方从长远上都不利于朝鲜半岛的真正利益。冷战后的韩国正是依托在东北亚地缘博弈中的左右逢源而大获其利。萨德入韩标志着韩国在军事上介入了美国的对华对俄遏制,这自然会引起中俄等国的警觉。此前韩国还可在大国之间游移和摇摆,但现在韩国的政策选择空间将日益缩小,朝鲜半岛的未来将更加扑朔迷离。
阮宗泽:“萨德”是徘徊在东北亚的新冷战幽灵
2016-08-03 17:58
在与韩国朋友交流时,他们强调韩国外交有其独立自主原则,不愿中国把韩国看成美国跟班。韩国应当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其自主性,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如今韩国对“萨德”打开大门,意味着韩国成为美国反导同盟的马前卒,必将损害韩国的自主原则,大大缩减其回旋空间,与韩国追求在半岛问题上发挥更大自主作用的目标背道而驰。
曹世功:新形势下中朝关系走向何方?
2016-08-01 14:06
既然不存在中朝恢复同盟的可能性,而且韩国也不会愚蠢地采取支持结成“美日韩三角同盟”的“自杀式选择”,那么,那种认为东北亚将要出现“中朝俄”与“美韩日”对抗格局和“冷战时代回归”的看法,貌似尖锐、新颖,实则完全不符合实际,无助于正确判断国际局势。此外还可以预见,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从国际防扩散、半岛及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将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半岛无核化,不折不扣地履行联合国对朝制裁决议,将继续坚持坚定维护半岛和平稳定、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正确方针。
曹世功:朝鲜“七大”后对外政策前瞻
2016-07-28 16:10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能否顺利贯彻并实现预定目标,不凭主观愿望和雄心壮志,主要取决于所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国情“和“世情”,是否符合时代要求和历史规律。追求一国安全、绝对安全的思路,在当下世界恐怕难以行得通,硬要推行,也会极为艰难,难免付出巨大代价。纵观朝鲜外交历程,一方面可以说是“成就斐然”,另一方面无可否认,也有严重失误和挫折,需要认真总结和反思。
梁立昌:应主动适应中朝关系“新常态”
2016-07-27 18:13
对中国来说,未来应主动适应中朝关系“新常态”,竞争冲突、协调合作都是国际关系的常态,中朝关系很可能因为朝核问题久拖不决陷入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中国不必担心,中朝利害冲突会无限扩大,朝鲜走上“疏华反华”的道路,也不要为朝鲜一时一事的亲华外交辞令而沾沾自喜,应客观看待和处理双方分歧,慎重对待和进行双边合作。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朝外交应彰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担当。中国的主张不应停留在口头上的严厉警告,在事态发生后应迅速采取行动解决冲突造成的乱局。
孙兴杰:萨德入韩 权力政治的回归
2016-07-25 15:31
萨德入韩之后,半岛问题的焦点已经转换,从朝核问题转换为东北亚战略的再平衡,因为大国战略威慑形成了平衡,所以,朝核问题才会变得比较棘手。萨德入韩后,美韩军事同盟发生了双重的变形:其一,美韩军事同盟的对象从针对朝鲜,变成了针对中国、俄罗斯等地区大国;其二,以反导系统作为纽带,美韩、美日同盟会有进一步的连接,韩国成为亚洲版小北约的组成部分。身在其中的韩国,似乎并没有想清楚其中的利害,也没有看清东亚地缘格局发展的方向。大国权力政治的游戏中,中小国家,很难成为赢家。
807条
上一页
1
..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
81
下一页
推荐文章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李硕:中国气候外交转身悄然撬动世界秩序
钱文荣:朝核向题:为何美国要承担最主要责任?
吴祖荣:特朗普施政百日,美国未见剧变
李家成:韩国大选:"文安对决"由不分伯仲到拉开差距
热门文章
日媒:安倍发誓全力推进修宪 近九成民众支持现行宪法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安倍再次表明任内修宪强烈欲望 称时机已经成熟
民调:安倍支持率稳定 64%日本人批其有所懈怠
特朗普:在适当的情况下愿与金正恩会面
频道编辑
国际网
网址:
WWW.CFISNET.COM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9049794号-1
国际网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须注出处
Copyright©2012 cfis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