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国际形势
  • 董冰:苏丹冲突局势严重升级 2023-04-19 22:02
    当前的战火是政治转型期苏丹不同势力间争权夺利、各自为政乱象的一次集中体现。未来一段时期内,苏丹局势恐仍难以企稳,向文官统治过渡的进程亦难以推进。同时,本次战事因深层利益争夺而起,即使未来双方因外界施压、斡旋重回谈判桌,在缺乏有力约束的情况下再次交火的风险依然较大。若双方坚持对抗,甚至有升级为全面内战的可能。苏丹地处战略要地,其安全局势对周边广大地区均有影响,如战事升级,可能引发新的地区冲突。
  • 张洁:地区力量持续战略调整,阵营对立呼之欲出 2023-04-19 11:43
    在中美博弈与乌克兰危机的双重影响下,地区主要力量持续进行战略调整。其中,日韩澳加大与美国的战略协调与联盟合作,成为美国实施“印太战略”的核心力量;俄罗斯近年来推进的“向东看”政策被迫停滞,但此前俄方所下的“先手棋”以及危机升级后与中印的战略协调,确保了俄对周边事务依然具有影响力。印度则以不断增长的国家实力为基础,继续加强与美国的盟友国家的合作并以此抗衡中国,但同时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体现了更多战略自主性。东盟经过短暂的战略焦虑期后,开始加强战略自主,尤其是2022年底的三大主场外交,相当程度上重塑了自身在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
  • 张洁:“规锁”与反“规锁”: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主要矛盾 2023-04-18 10:30
    美国将中国视为“惟一具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和能力的国家”,声称中国正在“胁迫”和“侵略”全球,尤其是“印太”地区”。因此,美国必须“塑造中国所处的战略环境”,在中国周边形成“规锁”中国之势。基于上述认知,拜登政府持续加强对“印太”地区的战略投入,同时重点强化盟友与伙伴体系建设,利用议题炒作把控地区安全议程,从而全方位维护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有效”“持久”的影响力。
  • 张一飞:西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终结 2023-04-14 19:33
    西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是基于自由主义思想的国家间互动模式及其结果。当下,该秩序正在经历新一轮由兴转衰的历史演变过程。如果这一秩序因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固有特征和全球宏观条件的周期性恶化而衰退频发,则终将走向自由主义思想的对立面并彻底终结。
  • 李昊:芬兰加入北约:俄乌冲突叠加北欧剧变,失衡的欧洲更无 2023-04-07 19:39
    芬兰正式加入北约,不仅彻底改变了二战后北欧地缘政治版图,也标志着冷战后北约与俄关系的彻底瓦解。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安全困境大大加剧。俄“特别军事行动”不仅没有达到阻止北约东扩的战略目的,反而全面加速了北约东扩。北约也不得不面对一场规模空前的常规战争、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以来最接近核战争的风险,以及一个更加不确定的欧洲未来。当前,双方通过政治、外交手段解决分歧的可能性变得更加不确定,进行直接军事对抗的可能性显著提高了。
  • 陈文鑫等:乌克兰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2023-04-07 19:32
    乌克兰危机升级一年来,对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产生深远影响。后冷战时代国际秩序逐渐崩塌,国际政治阵营化和国际经济逆全球化趋势增强,全球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新军事技术正将人类引向一个“新的战争时代”。美利用乌与俄打代理人战争,借机强化同盟体系,稳内、笼欧、制俄,成为这场危机最大获益者。在西方支持下,乌克兰的战斗能力和战斗意志大增,俄乌双方均不会轻言求和。这将导致冲突长期化,进而推升核战争的风险。同时,谈判控制危机的可能也不能排除。危机向欧洲提出了战略自主重要性的命题,向亚洲国家发出了警惕美国在本地区挑起新的代理人战争的警告。中国发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和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为当事方走出危机和国际社会构建持久和平提供了新思路。
  • 郑永年:中国如何给世界提供更多“确定性”? 2023-04-04 20:05
    “开放”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没有开放就很难发展。只有自己一个国家发展起来,其他国家发展不起来不能叫普惠。所以,要用开放来解决世界所面临的问题。发展动力和安全,这两者就是中国为区域和国际秩序提供的最大和最核心的公共产品。亚洲经济是有韧性的,新冠疫情三年,亚洲内部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基本上没受什么大的影响。只要亚洲国家不发生像现在欧洲那样的战争冲突,前景无限好。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三者互相关联。共同发展和共同安全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没有安全,哪有发展?没有发展,哪有安全?另一方面,全球文明倡议更加重要。西方近代以来的文明实际上是互学互鉴的结果,这也是我们中国所提倡的。
  • 专访朱锋:当下中美关系已发生质变 “春寒料峭”恐将持续一阵 2023-04-03 18:38
    “后乌克兰危机”时代的美、欧、俄的三方较量和角力仍将长期持续,三方长期处于地缘战略对峙的“后-后冷战时代”事实上已难以避免。乌克兰危机意味着“后冷战时代”的终结,大国关系重回对话与合作轨道的后冷战时代已经结束。但世界也没有进入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时代。中美关系不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不过,当下中美关系已发生质变,没有5到10年的时间,难以有实质性改善。而经贸也已不再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不过,中美关系依然乐观,因为当下已进入21世纪,中美两国如果像以往历史所上演的那样陷入无休止的大国冲突争斗中,那便是完全否认了这个时代发展进步的意义和影响。
  • 李绍先:大国博弈与当前中东的国际地位 2023-03-29 18:13
    当前,大国在中东的角力趋于激烈,中东在大国竞争中的地位抬升,中东地区国家回旋余地加大,地区大国自主意识增强。对中国来讲,中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和中东国家保持着传统友好关系,是当今世界大国中唯一与所有中东国家没有历史包袱的国家。更需指出的是,在中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当下,高质量“一带一路”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而中东在其中的地位日趋凸显。同时,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中东地缘政治发生的变化,无论是俄国家战略方向向东、向南发展趋势,还是中东地区主要国家自主意识的增强,都为深化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带来新的机遇。
  • 李亚男:“世纪强震”牵动土耳其内外形势 2023-03-24 19:18
    这场大地震是现代土耳其建国百年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又发生在近20年来最关键的一次议会选举和总统大选之前,加剧了土政经形势和外交前景的不确定性。具体而言:经济复苏再遭重创,难民问题更显紧迫,对外关系隐现转机,选举前景扑朔迷离。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