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首页
时事追踪
观点探索
外交亲历
国际视野
热点聚焦
中国周边
研究成果
外国人看中国
/
中国人看世界
非传统安全
一家之言
走出国门
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国际形势
冯仲平:中欧关系有望止跌回稳
2023-01-05 10:13
总体来看,虽然欧洲不会改变对华三分法认知定位,但由于中欧均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努力保持对话和接触,随着中欧双方围绕共同利益展开有效合作,中欧关系有望止跌回稳。
丁晓星:乌克兰危机的走向及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023-01-05 10:05
由于乌克兰危机仍在持续,其国际影响还难有定论,目前看到的比较明显的影响有:首先,标志着“后冷战时代”的终结。其次,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受到挑战。第三,全球化受到冲击,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加剧。第四,大国对抗加剧,阵营化趋势加强。同时也应看到,乌克兰危机对国际秩序也难以造成颠覆性的影响。
楼春豪:周边安全的多重挑战与中国塑造
2023-01-03 17:16
2022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并非河清海晏,大国博弈焦点、发展治理难点、地区安全热点等交织共振,周边安全环境复杂严峻,中国始终坚持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中的首要位置,不断开创周边外交新局面,引领塑造总体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
刘海方:变动世界秩序中的非洲
2023-01-03 17:13
非洲是国际格局中的一大战略方阵。当前,随着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深度调整。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以往对于弱小国家长期不公平不公正的国际秩序出现松动和改观,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在这一新趋势中,非洲国家整体呈现出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持续上升的势头。
李岩等:世界政治进入新的十字路口
2022-12-27 20:15
2022年,国际形势的百年变局特征更加明显,世界政治之变愈发具有全局性、时代性和历史性。这一年,全球政治乱象纷呈,集团政治甚嚣尘上,非国家行为体成为影响变局的新变量……凡此都昭示着世界政治正在进入新的十字路口。面对变局,中国坚持历史的正确方向,以重大政策倡议引领全球合作。
赵明昊:拜登政府对外战略在应对地缘冲突和推进战略竞争之间
2022-12-23 20:50
拜登政府对乌克兰危机的处理,无疑是2022年美国外交政策的“中心点”。但应对乌克兰危机并没有中断其推进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步伐,且在此背景下,美对华“战略竞争”的布局也在深化。解读2022年的美对外战略,必须把这三条主线上发生的事情串起来。鉴于拜登政府强调,未来十年是美国与中国进行较量的“决定性十年”,美国对华战略的目标就是“竞而胜之”,显然,美国在中美之争上愈发志在必得,中国需做好应对更大压力的准备。
李岩:2022年的中美关系:围绕危机的博弈与平衡
2022-12-23 20:49
在放弃对华接触与打压的长期政策之后,这种既对华全方位遏压又避免危机失控的做法,构成了新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新两面性。鉴于国际格局的总体特征与中美实力对比态势的进一步演变,这种新两面性可能将主导相当长时期内的美国对华战略思路。
牛新春:美国担心中东“真空”被中国填上,中美会在中东展开
2022-12-22 20:16
传统上,中美在中东利益重叠多,矛盾冲突少,因而两国在中东处境相对宽松。但近年来,随着中国同中东国家的多领域交往日渐频繁,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攀升,美国出于担心被中国取代的焦虑,针对中国展开排他性竞争。未来在没有重大突发事件刺激的情况下,中美不会主动大幅调整现行中东政策,而是在互动中谨慎观察微调。
黄靖:中美关系短期内难出现战略性转圜
2022-12-21 15:44
中美关系短期内很难出现战略性转圜,同时,中美之外的第三方与中美两国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欧盟和北约在对华政策上不可同日而语,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华是一个积极迹象。但法德两国对华政策的调整最终取决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和对外政策取向。美国中选后,日韩澳对华政策都有明显的缓和现象。整体看,盟国和美国离心离德的趋势会越来越强烈。发展中国家在中美“竞争”之间不选边站的立场更坚定;不支持对抗的态度更明确;寻求“和平共存”的努力更明显。俄乌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三个根本性的战略挑战,但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及其路径决定了中国必须维护并完善现行国际秩序,而一个和平稳定的美国是保持确定性的必要基础,因此,中国依然努力管控中美关系,阻止中美关系滑坠到危险境地。
李彬:国际军控秩序进入艰难时期
2022-12-19 15:22
随着国际格局的演变和发展,目前国际军备控制进入了一个极为困难的时期,防扩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达成多年、行之有效的军控条约已经失效,幸存的条约也在实施上步履维艰。新的军事技术领域竞争激烈,国际社会对如何规范其发展缺乏一致认识。国际军控领域虽已满目疮痍,好在探讨出路的国际对话仍在进行。在努力达成新的国际规范前,各国自我克制是走出荆棘、度过危机的重要条件。
1893条
上一页
1
..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190
下一页
推荐文章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李硕:中国气候外交转身悄然撬动世界秩序
钱文荣:朝核向题:为何美国要承担最主要责任?
吴祖荣:特朗普施政百日,美国未见剧变
李家成:韩国大选:"文安对决"由不分伯仲到拉开差距
热门文章
日媒:安倍发誓全力推进修宪 近九成民众支持现行宪法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安倍再次表明任内修宪强烈欲望 称时机已经成熟
民调:安倍支持率稳定 64%日本人批其有所懈怠
特朗普:在适当的情况下愿与金正恩会面
频道编辑
国际网
网址:
WWW.CFISNET.COM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9049794号-1
国际网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须注出处
Copyright©2012 cfis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