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国际形势
  • 杜兰:中美在东南亚的经济、军事双重竞争加剧 2016-04-15 17:53
  • 陈积敏:从核安全峰会看中美关系发展 2016-04-15 17:51
    中美关系的发展应多一些接力,少一些借力。中美接力是通过两国在共同利益领域的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不仅有助于促进两国间的战略互信,也是实现在双边、地区乃至于全球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必要路径。中美借力则是通过战略投机的方式来实现单方的国家利益,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使其获得短期的战略收益,但却会加深双方的战略互疑。中美关系的发展应多一份理解,少一点指责。两国关系中不仅存在共同利益的一面,也存在利益矛盾,甚至冲突。国家间在面对共同利益时所体现出来的关系并不能反映出两国关系的全貌,也展现不了其本质,而恰恰是在两国利益出现矛盾的时候,才能表现出双边关系的成熟与否、稳定与否。
  • 师小芹:贪婪与恐惧:澳大利亚对华双重心理徒增战略苦恼 2016-04-15 17:41
    澳大利亚是个安全而孤独的国家,这种独特的处境带来两个深刻的影响。一是澳大利亚觉得自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保护者。二是在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大变动中,它对于自己的位置和身份存在困惑和挣扎。具体而言,“澳大利亚是不是亚洲国家或者澳大利亚人是不是亚洲人”是一个非常痛苦的问题。此外与亚洲邻国相比,澳兼有“富邻居”的优越感和恐惧感。这就造成在面对中国时,澳对华姿态给人一种疾言厉色的声势。而且虽然澳官方表示“选中国还是选美国”并不是一个真问题,但这个问题始终徘徊在澳大利亚人心头,成为其苦恼的一个根源。可以预期,澳在南海问题上基本会对美国亦步亦趋,同时也会在其它领域努力抵消此举给中国带来的不适感。
  • 林宏宇:奥巴马时期中美关系的变与不变 2016-04-13 18:41
    2009年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不顺利,美国对华政策“先扬后抑”,未来中美关系的前景不是很乐观;中国始终坚持以“新型大国关系”作为处理中美关系的圭臬,以期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在现实国家利益的驱动下,中美双方在大国关系上激烈博弈,各有得失,继续演绎着中美关系的“变与不变”。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总统任期即将结束,美国社会对其表现褒贬不一。但我们不可否认,奥巴马任期内中美关系的发展轨迹确实不同于以往,奥巴马有他自己的外交节奏与思路。另外,今年恰逢美国的大选年,从目前的选情来看,如果特朗普与希拉里侥幸杀进最后的竞技场,那么美国内政有可能进入某种“老人政治”时代,未来美国人也许还会怀念奥巴马的活力和风格。
  • 张敬伟:日安保法让太平洋变得不太平 2016-03-31 17:03
    美国需要一个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区,充当美国的马前卒。主要目的,就是靠武装的日本、添乱的东南亚国家,来约束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战略利益。问题是,美国真的能控制住武装起来的日本?随着美国战略回缩,尤其是民粹主义在美国的崛起,特朗普这样的无厘头政客,已经公开宣示美国不会为任何国家参战。看似和平主义的宣示,或许会让日本产生美国保护伞不可靠的危机,从而借力新安保法,一步步从集体自卫权变成日本自己的自卫权。届时,羽翼已丰的日本不仅对亚洲邻国构成威胁,美日之间或会爆发新的“太平洋战争”。对日新安保法,包括美国在内的亚太国家,都要引起充分的警惕。
  • 王晋:美国与以色列关系进入“垃圾时间” 2016-03-30 14:20
    目前奥巴马和内塔尼亚胡之间的矛盾有多重方面构成,除了人们常说的种族原因之外,两人的价值观、战略趋向和对于当前中东形势的看法都显得格格不入。其实对于以色列尤其是内塔尼亚胡来说,同美国之间的纷争,尤其是对于奥巴马的冷战,其实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政治冒险。内塔尼亚胡强硬的表态与以色列外交上的不断受挫,表明了以色列并没有能力承担美-以外交关系恶化带来的影响。今后伴随着美国大选的展开,以色列国内也似乎已经放弃了奥巴马政府,转而将注意力集中在下一任美国总统和各个总统候选人关于中东政策的表述之上。但是无论下一任总统谁来当选,以色列仍然需要美国,仍然避不开(至少在外交上)巴以和谈的话题。相安无事却若即若离的奥巴马与内塔尼亚胡,使得美国与以色列之间关系进入了“垃圾时间”。
  • 陈绍锋:东亚从“二元格局”走向“二元背离”? 2016-03-29 16:48
  • 徐瑶:美菲的“联盟安全困境”:针对南海重启基地,难化解民 2016-03-29 16:45
    任何一个联盟内部都存在被“牵连”和被“抛弃”的“联盟安全困境”。这种结构困境在驻军问题上就表现在,小国希望借驻军加强大国对自身的安全承诺,任何基地部署的显著削弱都易让小国产生被“抛弃”的战略疑虑。而大国则担心过度的安全承诺会增加自身被“牵连”的风险。当前美军在南海问题持续升温的背景下重返菲律宾,既降低了“联盟安全困境”带来的驻军成本,降低了驻军带来的民族主义风险,此外美国空军在菲律宾的进驻,将基本形成菲律宾前沿监控、澳大利亚作战训练、新加坡后勤保障的“铁三角”配置,开启了东南亚基地群“铁三角”整合的序幕,一箭三雕。
  • 拉赫曼:英国退欧很有可能成为现实 2016-03-24 17:50
    如今在英国,主流政治分析人士同样不愿相信民调发出的警示信号。近期的几次民调显示,6月23日举行公投时,将有占微弱多数的民众投票赞成英国退欧。但我交谈过的多数政治学者仍认为,英国真的投票退欧的情况不太可能出现。对于特朗普与英国退欧,华盛顿和伦敦的政治建制派发现很难相信,公众最终将做出建制派认为明显愚蠢的选择。此外许多外国领导人将对干预英国国内讨论感到迟疑。加之有些人可能已经产生了英国退欧极不可能发生的错觉。就像英国政治精英一样,他们应打消这种提供了虚假安慰的观念——而且动作要快。
  • 纪明葵:俄虽撤军却不会减少对叙利亚的控制 2016-03-23 18:29
    俄罗斯的存在将促成日内瓦谈判,并确保叙利亚权力和平过渡和重组,西方想彻底肢节叙利亚不太现实;各派虽然回到谈判桌上,但想要从新回到战前统一的叙利亚几乎难近可能。俄罗斯依托联合国安理会主导了叙利亚谈判、又重回中东、稳定了叙政权、保住了在叙的军事基地、又可减少叙难民继续涌入欧洲、换回了欧洲对俄罗斯的减少制裁;最终成为叙战最大赢家。尽管目前叙利亚内战转入谈判阶段,但只是由军事战场转入了政治战场,各派政治势力将围绕利益展开一场新的博弈,俄美欧仍是谈判的主角。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