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杜兰:中美在东南亚的经济、军事双重竞争加剧
发表时间:2016-04-15 17:53 来源:国际网

中美对东南亚的争夺对中美和东盟各自的利益均已产生了负面效应,也成为了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中国在周边面临巨大压力,美国被区域内国家“挟持”的风险也在增加。同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强硬不可避免影响中国对地区战略形势的认知,双方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性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管理中美竞争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议题。中美在东南亚的竞争有别于以往在这一区域展开的任何一场大国竞争。中美在经贸和安全方面各有长短,两国都不可能在该地区建立各自势力范围,而且中美间的竞争并不存在“零和”的特点。东盟国家也不希望看到中美间竞争加剧,中美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合作空间。中美两国应尽快思考如何有序管理双方竞争,加强战略沟通,明确彼此战略意图、避免误判,建立切实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并逐步探讨在亚太构建一个包容性、共赢的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新秩序。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伊始,就自诩为“太平洋总统”,高举“重返亚太”的旗帜,并逐步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尽管仅余的一年任期里,还面临来自国内外的诸多棘手问题,奥巴马政府仍然在下大力气巩固其亚太战略。东南亚一直是“再平衡”战略的重点,奥巴马任内美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得到全方位加强,并给中国的周边外交带来严峻挑战。近来美国继续加大对东南亚的投入,热炒南海问题,加强经济外交,中美在东南亚安全与经济领域的双重竞争态势凸显。

2月15-16日,奥巴马邀请东盟十国的领导人在美国加州召开非正式领导人会议。美方对此十分重视,在会前将双方当前关系定位为“前所未有”,会议的重点议题涉及经济和区域性安全领域,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签订、美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南海问题,以及非传统安全合作等。美方在会议上抛出了一个旨在加强与东盟经济合作的政策倡议“美国—东盟连接”计划。该倡议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商业、能源、创新与政策联通,美国将为此在东南亚建立三个“互联互通中心”,分别位于雅加达、新加坡与曼谷。南海问题是此次会议的重点议题。奥巴马在开幕致辞中就传达出强硬信息,称南海纠纷必须以和平而非威吓的方式解决,并谈到会议的主要目标是“推动我们对一个区域秩序的共同愿景,即国际规则和规范,包括航行自由得到遵守,以及通过和平和法律的途径来解决争端。”

美国—东盟领导人峰会既是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也体现出奥巴马希望为下届政府的东南亚政策奠定基调、指引方向的意图。2月2日,美国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在接受采访时称,美国与东盟的这次峰会是美国政府七年多来致力于亚太事务的顶峰,“亚太再平衡”战略不会随着政府换届而有所调整,美国要成为东南亚国家的安全伙伴和经济伙伴。

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调整是从东南亚国家开始的,东南亚是“再平衡”战略的支点地区。奥巴马任内七次出访东盟国家,比之前任何一个美国总统的两倍还要多。进入任上最后一年,奥巴马政府对东南亚的投入仍有增无减。2015年底,奥巴马在马来西亚参加东亚峰会期间,将美国与东盟关系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并着手制定2016—2020年的行动计划。国务卿克里于今年1月25、26日访问了老挝、柬埔寨,讨论如何加强双边关系、协调美国—东盟领导人峰会事宜,并在南海问题上争取两国的支持。目前已确定奥巴马将在今年5月访问越南,成为第三位访越的美国总统。他还将于下半年到访今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出席东盟会议。

美国近期在东南亚的动作呈现出军事和经济两手抓的特点。在军事上,美国加大对南海问题的介入。一方面,美国帮助东盟海上国家提升海上能力。2015年11月,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在出席东盟防长扩大会议时宣布,对海上安全倡议(Maritime Security Initiative)投入4.25亿美元,用于未来五年帮助地区盟友和伙伴国加强海上力量。白宫还将在今明两年拨出2.59亿美元协助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及马来西亚提升海事安全,其中菲律宾将获最多援助。2月9日至19日,美泰主导、亚太27国参加的“金色眼镜蛇”军演举行,美日澳南海联合军演也将登场。另一方面,美国增加自身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美国打着所谓“航行自由”的幌子,增加在南海的抵近侦察,进行海上、空中巡航。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近期表示,美军更多的南海自由巡航任务即将到来。而美国拉拢日、澳、印及东南亚国家联合巡航南海的可能性也在上升。同时,美军还计划在其前沿如关岛部署攻击型核潜艇或最新隐形驱逐舰。

经济上,美国加大经济外交力度,以改变东南亚国家“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二元格局”现状。2月4日,TPP12国在新西兰正式签署协议,预计2018年协议将正式生效。奥巴马去年在TPP达成初步协议后以及在今年的国情咨文中直言不讳地强调,TPP建立的目的就是要由美国而不是中国来制定世界贸易的规则。美国利用TPP在地区贸易体系中同中国“抢饭碗”的目的毋庸置疑。而此次推出的“美国—东盟连接”倡议,目的在于加强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合作,使东盟国家在经济上更依靠美国,有在东南亚同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竞争之意。

美国如此积极拉拢东盟,在东南亚发力,一方面是因为奥巴马希望巩固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成果,在下任前留下更多外交遗产。更主要原因是,美国在强化对华竞争,以维持长久以来的对华优势地位。奥巴马的东南亚政策以TPP和南海为两大抓手,目标都直指中国。当前,随着中国国力上升、中美利益分配格局发生变化,美国内决策层和学界在对华政策上开展了广泛的争论和反思,并且更多地将中国视为威胁,倾向于以强硬的手段规制中国的崛起。影响较大的有2015年3月美国对外关系学会发表的《修改美国对华大战略》报告,以及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兰普顿关于中美关系已走到“临界点”的观点。美国2015年《国家安全战略》则提出,将在“海上安全、贸易、人权等一系列议题上坚决要求中国遵守国际规则、规范,同时将基于自身实力地位管理与中国的竞争”,突出了对华竞争的政策。可以说,美国已在政治和经济影响力、规则和秩序的主导权等方面同中国在该地区展开全面竞争。

东南亚地区是中国新阶段周边外交的重点投入区域,是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区域。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5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制定了落实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第三份五年《行动计划》。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双方将举行纪念峰会,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国—东盟关系再上新台阶。可见,未来中国还将继续加大对东南亚的投入,在政治互信、经贸联系、安全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升级中国—东盟关系。中美在该地区的竞争恐怕将持续增加并长期化发展。

从东盟来说,虽然东盟十国间各自利益不同,但基本都坚持大国平衡外交的原则,力图充分利用地缘政治优势,在大国博弈中获取最大利益,避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此次美国—东盟领导人峰会上,尽管美国十分希望将南海问题纳入会议声明,但遭到一些东盟国家的反对。最终发布的联合声明仅泛泛地提及了与会国家“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维护航海与飞越自由”、“合理使用海洋和合法的海上贸易不受阻碍”等原则,未出现“南海”、“中国”等字眼。美国拉拢东盟一致对华的努力未能如愿。可以看出,东盟国家了解美国利用其对抗中国的企图,不愿成为美国的马前卒,甚至是大国竞争的“牺牲品”。当前该地区国家的主要关切是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希望保持向心力、真正实现一体化。中美竞相示好、拉拢东盟当然对东盟有利,不仅为其带来诸多好处,也提升了影响力。但美国拉着东盟国家炒作地区热点、与中国对立的举动,并不符合东盟的发展利益,有造成东盟分裂的风险,是东盟不愿看到也不会配合的。

中美对东南亚的争夺对中美和东盟各自的利益均已产生了负面效应,也成为了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中国在周边面临巨大压力,美国被区域内国家“挟持”的风险也在增加。同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强硬不可避免影响中国对地区战略形势的认知,双方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性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管理中美竞争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议题。中美在东南亚的竞争有别于以往在这一区域展开的任何一场大国竞争。中美在经贸和安全方面各有长短,两国都不可能在该地区建立各自势力范围,而且中美间的竞争并不存在“零和”的特点。东盟国家也不希望看到中美间竞争加剧,中美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合作空间。中美两国应尽快思考如何有序管理双方竞争,加强战略沟通,明确彼此战略意图、避免误判,建立切实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并逐步探讨在亚太构建一个包容性、共赢的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新秩序。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章转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站)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