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美国 >
美国
  • 王鹏:蓬佩奥频频发表对华负面言论背后:部分美国政治精英焦 2019-06-12 18:07
    焦虑中的美国精英在国际舞台上变本加厉地发挥美国外交政策中的霸凌主义,给本来就并不太平的世界带来新的安全威胁,也让尚未复苏的全球经济再度蒙上阴影。面对这种情况,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需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一方面并不惧怕其种种无理的霸凌行为和外交讹诈,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斗争;一方面则要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
  • 张运成:美国陷入二元经济结构困境 2019-06-11 17:44
    从助美解决“二元”困境的角度入手,将“实现动态平衡的中美贸易”和促进双边投资作为切入点,推动中美经贸关系脱困向好。中国可以更务实态度回应美方合理关切;也要着力挖掘、培育合作新亮点。中美经济互动体量迅速增大,应推动美早日出合稳定中美经贸关系的综合解决方案,包括签订双边投资协定、自贸协议,最大限度消除美政策反复导致的经贸关系不确定性。此外,中国应汲取美“二元”经济和政治困境教训,扭住实体经济这一主业发展。
  • 沈丁立:重弹旧安全观老调是历史倒退 2019-06-11 17:30
    旧式安全观崇尚硬实力,信奉的是对抗,讲究的是我赢你输。这种安全观迫使各国无休止地进行硬实力竞争,势必造成源于“安全两难”的“囚徒困境”。美国在拥有了一段重视合作安全的长远眼光后,如今又回到了以邻为壑、与世界为敌的旧式安全观的格局。这种封闭自身、打压列国的保守主义思维,必将葬送那个曾经以相互合作带来更大范围安全稳定的时代,最终也难以独善其身。
  • 沃尔特:美国并非如它想象的那样强大 2019-06-06 17:50
    尽管美国是非常强大的,出于多种原因,美国处于特权地位;但美国的权力也是有限的,美国必须设定待解决事项的优先次序,并在许多问题上与其他国家合作。而且,其他国家不可能因受到胁迫就卑躬屈膝,有效和持久的国际协议需要一定程度的相互妥协,即便与敌对国家之间也是如此。
  • 韩召颖:特朗普政府经济政策的制约因素与前景探析 2019-05-31 19:28
    “美国优先”短期有助于刺激经济回升,回应选民期待。但长期观察,“美国优先”不仅无法破解制约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结构性问题,弥合政党、族群和阶层裂痕,而且金融领域的去监管政策还会助长金融业对制造业的挤压,加剧劳资分配失衡,恶化实体经济复苏基础。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制造的不确定、恐惧和敌意可能导致连锁贸易报复,形成的排他性“贸易集团”,进而诱发球性经济衰退。这些美国均难以“独善其身”。
  • 赵明昊:升级对华贸易摩擦特朗普自鸣得意,美国内外舆论别有 2019-05-24 18:54
    对于进一步升级对中国的施压,特朗普可谓“自鸣得意”。然而,特朗普的此番吹嘘已在美国内外引发质疑,对于美国升级对华贸易摩擦的做法,出现大量的反对声音。首先,贸易争端带给美国的损害不容低估。其次,随着贸易摩擦久拖不决且不断深化,美国民众和企业对特朗普政府的不满趋于上升。第三,“科技战”会损害美国自身的创新生态和长期竞争力。
  • 王鹏:美国政府加关税究竟苦了谁? 2019-05-24 18:40
    不管此次美国对华,乃至对全世界包括欧盟、日本、韩国等其传统盟友的贸易战走向何方,美国老百姓绝不会因此而获得一分钱的红利,反而会因为美国食利集团进一步掌控世界资源与市场的一意孤行,而陷于动荡持久的苦厄之中。这,才是贸易摩擦带给美国人民的真正结局。
  • 朱锋:美国家安全机器显露狰狞面目 2019-05-23 17:42
    面对美国的打压,中国的综合势力还处于下风,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在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的同时,也要避其锋芒、扬我所长。在执着地坚持管控中美分歧的同时,着眼于两国间长期“缠斗”,是我们需要建立、也可以建立的社会共识。此外,我们要抓住战略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继续融入世界,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 董云裳:特朗普对华发力,想再得些东西 2019-05-22 19:01
    董云裳认为,对于贸易谈判破裂,可能在快接近谈判尾声的时候,双方谈判代表都希望能在协议中尽量为自己多争取一些利益。也有可能特朗普为获得更多的国内支持,希望最后发一发力再得到一些东西。对于美国对华政策,她并没有感受到美国整体上对中国有什么敌意。美中关系太过复杂,有很多事情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面同时发生。当一个美国议员要解决一件事,另外还有50个问题亟待解决,出现这种局面的时候,看起来好像是一种敌意或攻击态度的展现,但其实并非如此。他们所针对的对象并非中国这个国家,而是希望解决与中国有关的各种问题。
  • 斯基德莫尔:华盛顿“让整个美国惊恐”的危险性 2019-05-21 18:36
    对中国崛起,来自白宫和“当前危险委员会”的反华行动极大夸大了事实。从政治角度讲,这种再次“让整个国家惊恐”的努力显然起到了效果。与此同时,它们毫无必要地加剧了国际冲突。而且,一旦公众被完全动员起来,这种恐惧情绪很难被平息下去。目前来看,并没多少迹象表明美国民众已经准备支持与中国进行一场激烈较量,但危言耸听经常会奏效。美中关系最近的阵阵寒意可能进一步变成严寒,这将给两国人民带来损害。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