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欧洲 > 正文
李超:默茨政府将如何改变德国及欧洲
发表时间:2025-05-08 16:41 来源:国际网
2025年5月6日,德国联邦议院选举来自联盟党的默茨出任总理。至此,德国政府完成过渡,“默茨时代”正式开启。默茨在竞选中多次宣誓要让德国和欧洲“再次伟大”,他进取心强,尽管面临较大挑战,仍有可能一定程度推动德国变革,促推德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默茨引领德国政坛之变

德国新政府是在重重危机、内外交困的压力下诞生的,默茨当选也经历了一番波折。在联邦议院的第一轮投票中,他并未如期获得半数以上选票,是联邦德国历史上的首次,直至下午第二轮投票才当选,这为其后续执政蒙上了一层阴影。但综合分析,鉴于默茨个性鲜明,顾忌较少,在组阁谈判期间即展现了一定的魄力,他依然有可能推动德国实现一些变革。

执政风格或将转向灵活。不同于前任总理朔尔茨的内敛谨慎,年届七十的默茨是联邦德国上任时年龄最大的总理,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急欲有所建树。为尽快组成政府,他不惜在部长席位及福利等政策主张上妥协让步,积极迎合“小伙伴”社民党的要求,令社民党“虽败犹胜”。他推翻先前坚持财政紧缩的承诺,利用新议会成立之前的窗口期,拉拢即将退出执政的绿党,投票突破了宪法有关债务上限的规定。为了换取绿党的支持,他同意将举债设立的5000亿欧元基础设施特别基金中的1000亿用于绿色转型。默茨违背竞选承诺,支持率大幅下滑,可能是导致其未能顺利如期当选的重要原因,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反映出他灵活、有魄力、不甘于墨守成规的一面。

政策取向有望更加积极。默茨看重德国在欧盟内的领导作用,为此,他在对外政策上也积极向欧盟主流靠拢,并展现出强硬、有力的一面。如,面对特朗普带来的冲击,默茨胜选后调整了过去极为亲美的表态,更多强调要推动欧洲实现战略自主。他已主导德国取消了对军费设置上限,近期还考虑退订美国的F-35战机,以支持“欧洲防务系统”,立场与法国接近。他对俄态度强硬、坚决,考虑扭转朔尔茨时期的谨慎态度,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这些都有利于默茨未来在欧盟内赢得更高话语权。

政治生态可能乱中见稳。德国政党格局碎片化日益严重,朔尔茨领导的三党联合政府内讧不断,提前垮台;此次选举总理首轮投票中,执政两党内部多人倒戈,显示对默茨的不满。不过我们也看到,先前部分呼声较高的小党并未进入议会,执政的中右翼联盟党与中左翼社民党为传统大党,经验较为丰富,默克尔执政16年中有12年为这种组阁模式,施政上相对专业、理性。两党仅用45天即完成组阁谈判,为近几十年来最快;在第一轮投票失利后,两党也能迅速调整,反对党皆未对提前开展第二轮投票设置障碍。默茨政府虽开局不佳,但此意外事件也可能为两党敲响警钟,促使其更重视管控分歧,避免重蹈覆辙。

战略影响几何

默茨引领德国政坛之变,力争推动德国更积极发挥领导作用,可能带来重大战略影响,首要可能是重塑欧盟内的权力格局。过去几年,内部动荡削弱了法、德的领导作用,地缘上靠近俄罗斯的中东欧、北欧国家话语权上升,欧盟委员会也在主席冯德莱恩的主导下影响力大增。默茨性格上较为强势,直言“没有德国,欧洲的决定都不完整”,预计不会任由欧盟机构主导政策走向。他看重“大国主导”,上任首日即访问法国、波兰,有意强化“魏玛三角”(德、法、波),并联合英国,整体提升欧洲的全球影响力。未来欧洲权力重心或将呈现由东向西、由欧盟机构回归“大国主导”的态势。从能力上看,德国历来因“钱袋子”充盈而担当欧盟“事实上的领导者”。默茨政府已突破“债务刹车”的限制,目前设立了5000亿欧元的“基建特别基金”并允许在军费投入上不设上限,这将增强德国在欧盟内说话的底气。

欧洲战略自主也将迎来新的机遇期。默茨继承朔尔茨的“时代转折”概念,但认为转折的核心是“跨大西洋关系的变化”。特朗普第一任时,默克尔就曾发出“完全依赖别国的时代一去不返”的感叹,此次美国冲击再度来袭,德国战略界也不乏反思之声,承认欧美渐行渐远之势不可逆转,德国必须为“一个没有美国支持的欧洲及北约”做好准备。从默茨胜选后的言论举动来看,虽为“大西洋主义者”,但也更多彰显出自身“欧洲主义者”的形象。德国本就拥有有较强工业实力,目前又已突破政策限制,拿出巨额资金支持军工行业,可对欧盟防务自主及实施相对独立的安全政策形成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德国新政府也将给中德关系带来一些新变化。坦率讲,中德关系过去几年遇到一些挑战,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内部分歧大,缺乏连贯性。由于朔尔茨总理与外交部长、经济部长分属不同政党,执掌外交和对外贸易事务的绿党在处理涉及中国的许多问题上不够务实。而新政府中,这两个部都由联盟党主掌,将能够确保落实总理府制定的对华政策。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作为具有成熟对华交往经验的联盟党和社民党,将能够以相对务实的态度看待中国,推动对华接触与合作,妥善处理双方分歧,并为构建良好的中欧关系贡献力量。

当然也要看到,默茨政府虽雄心勃勃,但政策落实并非易事,德国角色的转变、影响力的发挥并不见得一帆风顺。从内部看,极右政党德国选择党的民调支持率目前已高居榜首,执政两党在议会中优势很小,各方面政策很可能遭遇反对党阻击。若相关政策不能迅速起效,特别是若不能有效提振经济、改善民生,不排除政局再度生变的可能。近日,德国选择党被内政部门认定为“极端政党”,政党活动受到一些限制,这也加剧了民意分裂,不利于政局保持稳定。从外部看,地缘争夺依然激烈,俄乌冲突正处在关键转折期,德国必须考虑如何引领欧盟有效介入,避免遭边缘化;面对特朗普的不确定性,如何在对美合作与战略自主之间抉择考验德国政府的智慧;在对华问题上,中德在多领域竞争面上升是不争的事实,德国及欧盟内对华不友好的声音也一直存在,这势必对默茨政府制定全面平衡的对华政策形成不小压力。但不管怎样,面对重重考验,默茨政府已迈出了积极有为的一步,我们期待其能够带领德国重新成为动荡世界的一支稳定力量。

(作者为欧洲研究所副所长,文章转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