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东北亚 > 正文
曹 世 功: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危境、困局及前景
发表时间:2016-09-19 17:00 来源:国际网
当前半岛无核化出现“三不”形势,即:对话搞不成,动武打不起,默认行不通。由于没有新的突破性因素出现,新的政策路径迷茫未定,半岛无核化的僵持、延宕局面仍将持续。在双方博弈的新阶段,斗争将更加尖锐、复杂。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发生质变和转化,出现妥协共赢和你死我活两种前景。

一、朝鲜拥核逼近危险临界点

2016年9月9日,预料之中的朝鲜第五次核试终于炸响,世界为之震惊。联合国及有关各国纷纷表态,强烈谴责、反对并紧急磋商对策,敦促朝鲜悬崖勒马,回归无核化道路。从反应的强度看,超过以往四次核试。

国际社会的反应,透视出强烈担心和焦虑,反映了事态的复杂和严峻。第五次核试标志着朝鲜的核能力建设到达关键的节点。据朝鲜官方宣称,此次核试“旨在鉴定新研制的核弹头威力”,是为了“检查和确认朝鲜人民军战略军火星炮兵部队已装备的战略弹道导弹火箭能够搭载的标准化、规格化的核弹头的构造和动作特点及威力”,简而言之,这是一次小型化实战型核弹爆炸试验。

普遍认为,第五次核试是由“核爆炸装置”向“小型化核弹头”进化的分水岭,成功度过这道关口,即意味着朝鲜的核武装进入加快完成的新阶段。一般估计,再进行一到两次核试,核弹小型化即可最后“收官”。

自今年年初截至9月,朝鲜以“急行军”速度先后进行过16次导弹试射,其中包括三次潜射导弹试验,导弹技术突飞猛进,在此基础上,如果再解决核弹头与导弹的搭载问题,实现“弹弹结合”,则可投入实战部署,形成实际核战力。

专家认为,根据技术能力,朝鲜解决核弹头与导弹搭载问题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从朝鲜倾举国之力发展核武的坚定决心和实际推进速度来看,时间可能不需太久。韩国军方估计,朝鲜的核弹离实战部署可能需要两到三年。

自2006年10月第一次核试起,朝鲜瞄准“有核国家”目标一路狂奔,先后五次核爆炸试验,加上数十次导弹试射,目前距离最终完成核武装仅有一步之遥。以解决朝核危机为使命的六方会谈未能阻止朝的核武装进程,目前已停摆多年。国际社会的多轮制裁都未能动摇朝鲜核武装的决心,号称“超强制裁”的联合国2270号决议实施不过半年,朝就进行了第五次核试,国际制裁根本未放到朝鲜眼里。朝鲜宛如尾巴绑着火把的野牛,横冲直撞,所向披靡。

无可否认,至少截至目前,国际社会的努力遭到严重挫败,半岛无核化濒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朝核问题未来将会走向何方?对话协商能否很快启动?武力解决可能性究竟多大?默认、朝鲜拥核是否可能?半岛无核化前景如何?一系列重大问题迫使人们思考和给出答案。

二、对话议程不可能很快重启

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是实现半岛无核化的基本原则和正确路径,六方会谈则是展开对话协商的最佳平台。自2003年8月启动以来,六方会谈历经艰难曲折,到2007年9月先后举行过6轮,对缓和朝核危机,推进半岛无核化和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谈进程所形成的一些重要理念和原则,未来仍然具有发挥强大生命力的空间。但是,由于主要成员国朝鲜排斥、拒绝和美韩消极对待,相当长时期内重启希望渺茫。

朝鲜一开始对参加六方会谈就不情愿、不积极,特别是由于美国对朝判断和政策错误,各方利益目标不同、同床异梦以及会谈缺乏约束力等机制性缺陷,会谈步履维艰,终致搁浅。2009年4月朝鲜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宣称“六方会谈已经死亡”,核导弹开发步伐由此大大加快。迄今六方会谈停摆已逾9年,重启动力消耗殆尽。

关键在于朝鲜的立场、态度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如果说2009年4月以前朝鲜对六方会谈还心存一点念想的话,那么在此之后,它已铁定一条心向拥核目标大踏步前进了。朝鲜在2009年5月、2013年2月的第二、三次核试后,宣布已成为“有核国家”,2012年将拥核写入宪法,2013年确立“核武力与经济建设并进”路线,表明了绝不弃核的决心。随着2016年以来的连续两次核试,朝宣称已晋升“堂堂核大国”的行列。朝鲜在核武装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已经不可能自动回头。

随着拥核成为既定事实,朝鲜的外交方针已做根本性调整,即:一方面全力争取国际社会承认其“有核国家”地位,一方面从“有核国家”的立场出发处理对外事务。朝鲜目前并不一概拒绝对话协商,包括六方会谈,但前提是必须以承认朝鲜拥核既成事实为基础谈核裁军问题。因此,如果六方会谈仍坚持半岛无核化的宗旨,朝就不可能响应。

美国作为朝核问题核心当事方,对六方会谈的失败负有主要责任。它需要消除朝的核扩散和核导威胁,但又反复掂量盘算、待价而沽,并未将其摆到重要位置;它口口声声要解决朝核问题,但又排斥通过“停和机制”转换从本源上加以解决;它对落实六方会谈成果并不热心,甚至旁生枝节、制造障碍。实际上上美国并不真心和急于解决朝核问题,它关注的是如何维持和强化在本地区的霸权,对通过六方会谈消除朝核危机和构建东北亚和平机制不感兴趣,甚至心存反感和抵触。小布什政府扬言要对朝鲜发起先制打击,表明了敌视朝鲜的政策本质;奥巴马政权实行“战略忍耐”政策,一再提高对话门槛,实际上也是排斥对话。

尽管目前美韩口头上仍未堵死对话的大门,但事实表明,自朝鲜第三特别是第四次核试以后,其对朝政策的重心已逐步转向制裁和“以压促变”,试图造成朝“政权更迭”和“崩溃”。第五次核试后,美韩第一动作就是升级威慑、制裁,进一步加紧对朝制裁绞杀、武力威胁和“人权战”、“心理战”。这必然引起朝鲜更加强烈警惕和反击,进行“超强硬对强硬”的应对,使重启对话协商更加遥遥无期。

三、武力解决的路径走不通

单从理论上讲,武力打击算是解决朝核问题的一个路径。新加坡国立大学郑永年教授今年2月23日在《联合早报》发表文章,把“伊拉克萨达姆模式”作为朝鲜问题三个可能性之一。“先制打击”在美韩等国的政策宣示中也曾一再出现过。那么,武力打击能够成为解决朝核问题的现实政策选项吗?回答是否定的。

不能否认,美国有足够的能力将朝鲜击垮甚至灭掉几次,但是,实力并非战争决策的唯一根据,制约因素的评估及战争代价、得失的权衡,也是影响战争决策的重要因素。

首先,朝鲜不会主动轻启战端,为美国提供武力打击的借口和机会。朝鲜虽不断炫耀军力,但其综合国力与美韩相比不啻天壤之差,加之没有也不可能获得盟友支援,一旦开战只有败亡一途。核武器增强了朝的威慑能力和战略底气,但不到生死存亡关头不能轻易使用。朝没有“二次打击”的报复能力,打核战无异于选择自杀,这不是朝鲜执政者追求的目标。朝一再喧嚣要把敌手“变成一片火海”和“发起先发制人核打击”,但那不过是实战“刺猬战术”和吓阻战略而已。

从实力上看,美国最有资格对朝发起先制打击。但战争决心绝不单单源于实力,重要的决策因素还包括对国内外环境、战略轻重缓急、特别是战争代价和后果的评估权衡。在所有这些方面,美国都受到重大制约。

美国国内长期经济衰退、政治混乱、霸权地位相对衰落以及对历次战争教训的记忆,成为牵其制发动新的对朝战争的重要因素。中东、欧洲的乱局以及恐怖主义威胁仍是美国十分棘手的挑战,遏制中国崛起的“重返亚洲”战略进展并不顺利,在这种情况下对朝开战,势必打乱其全球战略部署,美国对此不能不慎重考虑。

同时,中俄毗邻朝鲜半岛,半岛爆发战乱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直接波及、威胁两国安全,必将引起两国全力反对和抵制,有可能形成联合阵线。中国一贯坚持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稳定、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绝不容许在自己家门口生战、生乱。中国在建国未久、国力极为虚弱的情况下毅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声威,维护了和平;今天,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止战平乱的能力空前增强,这是美国在决策对朝武力打击时难以忽略的。

单从消除朝鲜核能力的角度看,美国目前也已失去了武力打击朝鲜的“窗口期”,贸然动武代价巨大,有可能带来空前的大灾难。

1994年第一次核危机时,朝鲜还处在核试的前期准备阶段,第一次核试是在12年之后。从军事角度看,此时正是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的最佳时机,但是,克林顿政府由于内外牵制和利害权衡,最终取消了军事打击朝鲜核设施的计划。现如今朝已五次核试,“核牙齿”已基本长成,再考虑实行武力打击,恐为时已晚。

面临武力打击,朝鲜绝不会坐以待毙。为捍卫政权,必然会举国动员,拼死抵抗,甚至不排除动用核弹。“没有朝鲜的地球没有存在价值”,这句传说为金正日所说的名言,如实画出了朝鲜在遭到武力进攻时不惜同归于尽的决心。实际上第三次核试之后,朝就不止一次宣称必要时将进行“先发制人核打击”。从朝鲜的处境和心态上看,决不能将其视为单纯的虚言恫吓。

由于长期强军备战,朝鲜已实现“国土要塞化”,军事设施、军工厂、武器装备均分散建设或隐蔽在地下,武力打击不可能一举切除。美国有能力用“外科手术式打击”将朝核设施及导弹基地端掉,但朝精心掩藏的核弹及弹道导弹发射系统不可能没有“漏网之鱼”。更何况随着潜射导弹技术进步和流动导弹车的运用,朝鲜核导弹的攻击和生存能力大大提升,即便在“精确打击”之下也会有“漏网”核弹,这样,朝就有足够的还手机会。凭朝目前能力,韩国全境、日本本土和关岛美军基地都在核攻击范围之内,一旦演为现实,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在现代战争的条件下,即便能避免核战而将战争局限在常规战范围内,所造成的破坏和牺牲,也将大大超过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啃下全民武装、长期备战、拼死一搏的朝鲜这块硬骨头,美韩势必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实际上得不偿失。韩国地缘战略环境恶劣,在朝鲜大规模密集炮火袭击下,必成一片焦土,现代化建设成果将毁于一旦,经济社会发展将倒退数十年,任何一届有起码理智的政府都不会轻下战争决断。1994年,克林顿政府取消了军事打击朝鲜核设施的计划,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时任总统金泳三强烈反对。

再说,即便灭掉了朝鲜现政权,美韩得到的也只是废墟一片,残局和后遗症难以收拾,战乱、动乱持续蔓延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能否达成韩国主导的统一还是未知数;特别是由于巨大民族牺牲,再次种下了同胞相残的仇恨,战争的创伤将长久难以平复。朴槿惠政府现在动辄扬言“灭亡”朝鲜,反映了试图通过战争一举打掉朝核并借机实现统一的焦躁、盲动情绪,实在是不智和不负责任。

四、默认、容忍难以成为现实

随着朝鲜拥核成为既成事实,以“印巴模式”处理朝核问题的主张日渐抬头,朝第五次核试有可能让这一主张进一步得势。

实行“印巴模式”,是朝鲜执著追求的目标,其本质是争取国际社会默认朝“有核国家”地位,容忍其进行核武装,从而放弃半岛无核化目标。但是,由于国际社会特别是朝核有关各国一致强烈反对,这种“绥靖”思潮难以形成主流和居于支配地位。

朝核问题的本质是美朝矛盾,美国是这对主要矛盾的主导方面。美国作为当今“世界老大”和朝鲜核开发“始作俑者”,在半岛和东北亚拥有巨大战略利益并且握有主导权,能否实行以“印巴模式”处理朝核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态度。

主张以“印巴模式”处理朝核问题的人们片面认为,美国在阻挡印巴拥核失败后,最终转变立场,为自己添了分,因此,在阻挡朝鲜拥核无效的情况下,也会如法炮制。判断错误的基本原因是,只凭简单形式逻辑推理,忽视了比较对象之间的本质差异。

其实,东北亚不是南亚,朝鲜也不是巴基斯坦和印度,美国在半岛及东北亚战略利益及其实现方式也与在南亚有极大不同。如果说在南亚美国默认印巴拥核,能够获得促进巴基斯坦反恐、期望印度核武抗衡中国等效果,并可在印巴之间形成“恐怖平衡”,那么,默认朝鲜拥核带来的只能是对美国全球利益和半岛及东北亚的既得利益的严重损害。

第一、默认朝鲜“有核国家”地位,等于为朝鲜核导弹开发进行“洗白”,也意味着朝继续保有核弹和核武库。朝还随时可能重启核计划,进一步完善、提升和积累核导能力。美国将朝视为“邪恶轴心”、“流氓国家”和“失败政权”,有朝鲜这只“核老虎”在卧榻之旁,美国岂有安眠之日。

第二、容忍朝鲜拥核,意味着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再度打开一道巨大缺口,为那些有潜在核开发动机的国家又树立了一个恶劣的榜样,明白无误地告诉它们:只要铁下一条心,不择手段,拥核终会成功。这将刺激和助长国际核扩散逆流,引起危险的连锁反应。同时,朝鲜直接对外核导扩散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一旦朝鲜核技术和导弹落入恐怖势力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朝鲜拥核合法化,必然会刺激日韩两国的拥核冲动。实际上,朝鲜每一次核试,都无一例外地推动日韩政界和媒体“拥核论”的高涨。日韩都具有潜在核开发能力,只要下决心,不用多久就能造出优质核弹。日韩实现核武装,将不可避免地破坏地区战略平衡,引起格局性重大变化,特别是日韩借助拥核形成独立安全能力,必然减少对美依赖,最终有可能导致美日、美韩同盟关系的削弱甚至解体,这是美国绝对不可能接受的。

第四、朝鲜拥核目的现阶段主要是是防范、抵御美国军事打击,求存自保;改变南北力量对比劣势,防止被韩“吸收统一”;在条件成熟时,将会以核武器为强力后盾,威逼韩国,加快推进“自主统一”。韩国从自身安全和实现统一的根本利益考虑,绝不可能容忍朝鲜拥核,倘若美国承认朝为“有核国家”,那就等于颠覆了双方关系的基础,美韩同盟必然走向解体。从维系美韩同盟考虑,美国不可能轻率迈出默认朝鲜拥核这一步。

五、理想结局与悲剧收场两种前途

综上,当前半岛无核化出现“三不”形势,即:对话搞不成,动武打不起,默认行不通。由于没有新的突破性因素出现,新的政策路径迷茫未定,半岛无核化的僵持、延宕局面仍将持续。在双方博弈的新阶段,斗争将更加尖锐、复杂。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发生质变和转化,出现妥协共赢和你死我活两种前景。

1、矛盾激化可能引发双败战争

一种可能是,朝鲜迷恋核武,拒不弃核,指靠以拥核抵御美韩侵略、颠覆,实现江山永固和取得“核大国”地位。为尽快完成核武装,它将加快冲刺,借以迫使美国承认其“有核国家”地位,打着白棋与自己谈判签署“和平协定”和实现两国建交。

美国为维护一己战略私利,可能继续坚持对朝敌视政策,沿用高压、制裁的一贯套路,以便利用朝核扩大在本地区的军事战略存在,加固美韩、美日同盟和美日韩三方合作体制,并借以离间中朝和中韩关系,强化自己的战略优势。

随着朝鲜核武装步伐加快,国际社会的紧迫感、危机感空前高涨,将不断加大反制力度,斗争趋于白热化。由于强力制约因素存在,朝与美韩双方都不敢主动轻启战端;但是,对立和对抗升级已大大降低了战争燃点,在矛盾持续激化的情况下,相互误判或擦枪走火引发战争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战争将带来灾难性后果。朝鲜政权不复存在,美韩也必遭空前的重创,收获的将会是难以估量的人命、财产损失和一片焦土废墟。朝核问题的解决付出了惊人的代价。

2、局势转圜的可能性犹存

另一方面,战争、动乱特别是热核战争的灾难性后果,客观上又成为“清醒剂”和“制动阀”,迫使有关当事者冷静和克制,避免把“棋”走死,滑向对头相撞。利害得失的权衡决定了朝美立场都不可能一成不变。矛盾累积到爆发的临界点,双方有可能回归冷静和对话,从而带来局势转圜。

从美国情况看,如果制裁和高压无法阻挡朝鲜拥核局面持续固化,半岛的紧张对立持续升级,韩国的安全恐慌及对美疑虑、不满上升,特别是当朝鲜核能力对美形成“实际威胁”时,美国迫于内外压力和出自利害权衡,可能重新检讨、修正原有政策。

从朝鲜情况看,在国际社会坚定不移、持续升级的反对、制裁和封堵下,当拥核未给朝带来安全感,反而空前加剧其安全恐慌,使其更加深陷于长期的国际孤立,并且,核武装造成的“外患”冲击不断波及到内部,加剧经济和社会危机,造成危及政权稳定的“内忧”,这时候,朝鲜就有可能被迫进行反思,做出变“拥核保和”为“以核易和”的战略转变。

在美朝政策转向的条件下,对话协商会重拾动力,六方会谈重启将水到渠成。落实六方会谈的各项原则,实现半岛长治久安将重获希望。

3、久拖下去朝鲜前途凶险

再一种可能性是:美韩与朝鲜双方互不让步,拒绝政策转向,形成长期拖延和僵持局面。美韩旨在施展“拖延战略”,试图“以拖待变”和“以压促变”;朝鲜如果丧失战略清醒,不能识别和破解,即会铸成历史性错误。

美国的做法是拉紧日韩,持续增强对朝联合防御体系和战略威慑力量,包括不断进行大规模联合军演,引进核潜艇、核动力航母、战略轰炸机等战略武器包括部署“萨德”,借以全力抵消朝鲜的核威慑力,刺激和诱使朝进行军备竞赛,消耗其国力和资源,加剧其经济、社会危机;同时,不断加大国际和单边制裁,并全方位展开“人权战”和“心理战”,对朝实行挤压、封杀、渗透和扰乱,以此促朝崩溃,实现不战而胜。

美日韩的联合扼杀计划将会使朝鲜处境更加险恶。朝坚持拥核失去了道义制高点,其综合实力与美韩不可同日而语,时间不在朝鲜一边。它每进行一次核试和射导,安全环境就会毫无悬念地恶化一步。如果朝一意孤行,固守拥核错误路线,继续以提升核导能力为中心,与美韩进行一场毫无胜算的军备竞赛,那么美韩拖垮朝鲜的图谋得逞就将成为大概率。

(作者为中国亚太学会朝鲜半岛研究会委员)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