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首页
时事追踪
观点探索
外交亲历
国际视野
热点聚焦
中国周边
研究成果
外国人看中国
/
中国人看世界
非传统安全
一家之言
走出国门
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国际形势
秦天:俄乌冲突折射出伊朗核协议的“脆弱性”
2022-04-14 16:52
俄乌冲突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未来伊朗核协议的“脆弱性”,而且在协议谈判成功前,俄乌冲突恐怕不是最后一个干扰因素。这似乎预示着,即便谈判取得成功,新的伊朗核协议的履约之路或将继续受到大国竞争态势、中东地区形势和美伊两国内政的强烈干扰。而维护一个“脆弱的”伊朗核协议也将是对国际治理、大国合作与中东地区稳定的巨大考验。
郭晓兵:到底是谁需要北约?
2022-04-08 20:26
结构性矛盾决定了俄罗斯与北约只能是一对冤家。相比而言,美国维护霸权需要北约,其重要性是美国缔结的其他双边或地区安全条约所不能比拟的。当前东欧动荡恰恰为美国整合北约、加强集团凝聚力提供了绝好抓手。对欧洲而言,当前的紧张局势表明,北约的能力有自己的边界,在“驯服”俄罗斯方面苦无良策。欧洲安全未来的希望恐怕不在北约之内,而在北约之外;不会来自北大西洋彼岸的干预,而是来自亚欧大陆的整体安全统筹。
王冰:元宇宙将如何影响国际关系?
2022-04-02 21:58
元宇宙指一个用户可以通过替身进入,实现与现实世界实时交互的、具有强大互操作性和用户开发能力的“去中心化”的人造虚拟世界。他将通过在真实世界上增加一个数字层,从而实现真实世界和数字空间的进一步融合。元宇宙在国际关系方面或导致国家在权力方面更加不平等;各国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差异进一步加大;新的权力主体出现和壮大。进而给全球治理带来新挑战。对此,我国应该: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完善相关监管法规;加强国际合作与参与竞争。
朱兆一:以色列打开外交“新局面”?
2022-03-31 20:48
国际认可度的降低和生存空间被挤压说明内塔尼亚胡过度依赖美国政府的外交策略较为单一,以新政府需要在继承其外交遗产的基础上,开创具有新联合政府特色的外交新局面。截至目前,以色列的外交政策呈现出一些新风格和新动向:美国在中东地区进行战略收缩留下的空间或将由以色列填充;与阿拉伯国家合作“全面开花”;修复与欧盟关系并“稳中有进”;中以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两国关系将取得更大发展。
王珍:拉美国家对乌克兰危机的态度分野
2022-03-25 20:22
当前美拉关系正在进入一个微妙复杂的新时期。拜登政府期待利用俄乌冲突重新把拉美收拢旗下,但拉美国家的态度分野表明美国的如意算盘落空了。拉美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国际上寻求合作伙伴的独立自主倾向在加强。俄乌冲突对世界格局的冲击或为拉美国家提供了机遇。拉美国家如能紧紧抓住这个机遇,调整发展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联合自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必将有一番新作为,新气象。
丁隆:“和解潮”开启中东外交新航向
2022-03-23 20:26
中东局势长期动荡,矛盾根深蒂固,领土、资源、民族、宗教等不一而足。即便在这次“和解潮”中,导致有关国家之间关系紧张的许多矛盾也依然如故。但无论如何,“和解潮”的出现说明中东国家进入了新的状态。综合来看,“和解潮”是中东外交的重大转向,符合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它的出现绝非偶然,也不会昙花一现。
陆瑾:伊朗莱希政府有何外交新动向
2022-03-10 20:24
伊朗总统莱希自2021年8月宣誓就职并组建被普遍认为具有保守派政治光谱的政府以来,在外交工作上以周边国家为起点和“邻国更优先”为原则,并进一步实施“向东看”战略,以深化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为重点。这些积极的外交政策对于伊朗稳定周边环境和削弱美国制裁的影响发挥了有效作用。
赵隆:俄乌冲突对世界格局的深层影响将逐步发酵
2022-03-07 19:36
一场俄乌冲突不仅将重塑欧洲地区安全格局,改变俄罗斯与西方的博弈总态势,因其溢出效应引发的全球力量的分化与组合、秩序的裂变与重构、思潮的碰撞与融合,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动荡与变革也将持续发酵,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如何应对“后冲突”时代的世界格局、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的新挑战,已经成为各国需要主动面对的优先任务。国际社会要加大促谈努力,化解可能的人道主义危机。各国也要调整自身定位和战略规划,主动适应冲突之后的世界新常态。
唐恬波:美国“角色转变”后,伊拉克困境会有所改变吗
2022-03-04 20:02
2011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把美国从伊拉克撤军称作“胜利时刻”,声称美国留下了一个不完美但“主权独立、稳定、自力更生”和“拥有民选代议制政府”的国家。十年之后的2021年12月,美国宣布正式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并将剩余驻伊拉克的2500名美军转变为“培训和顾问”角色。但此次美国总统拜登没有发表胜利演说,而伊拉克离独立、稳定和自主也更加遥远,其政治、安全与经济困境也很难因美国的“角色转变”而有所起色。
牛新春:伊核又从“问题”升级为“危机”
2022-02-23 19:41
目前种种迹象表明,伊朗核问题可能成为2022年中东的第一场危机,谈判出现“双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1893条
上一页
1
..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
190
下一页
推荐文章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李硕:中国气候外交转身悄然撬动世界秩序
钱文荣:朝核向题:为何美国要承担最主要责任?
吴祖荣:特朗普施政百日,美国未见剧变
李家成:韩国大选:"文安对决"由不分伯仲到拉开差距
热门文章
日媒:安倍发誓全力推进修宪 近九成民众支持现行宪法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安倍再次表明任内修宪强烈欲望 称时机已经成熟
民调:安倍支持率稳定 64%日本人批其有所懈怠
特朗普:在适当的情况下愿与金正恩会面
频道编辑
国际网
网址:
WWW.CFISNET.COM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9049794号-1
国际网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须注出处
Copyright©2012 cfis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