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孙成昊:北约“印太化”与中美欧关系的未来
发表时间:2022-07-18 20:48 来源:国际网
如果欧洲逐步被美国纳入对华“大国竞争”的战略轨道,北约推动“印太化”将因为成为美欧的共同需求而加速,中国面临的战略环境将更为复杂。不过,未来中美欧关系的走向将未定。而且在对华“大国竞争”这个问题上,美欧并不相同。尽管北约峰会再次证明,美国正努力绑定欧亚和印太两大地缘板块,但中美俄欧的关系绝不是简单的美欧对阵中俄的阵营式对抗,美国力推的北约“印太化”也并不符合中、欧及地区国家的利益。

在今年的北约峰会上,北约发布了新版“战略概念”文件。自从1991年开始,北约基本上每隔10年会发布这样一份文件,以阐明战略立场,并规划未来10年的行动路线。这份文件从一开始就受到外界高度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安全格局面临冷战后最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则是北约在美国引领下正快速推进以“印太化”为核心的“全球化”进程。

这两方面的内容集中体现在文件对俄观和对华观的历史性转折。随着北约盟国的不安全感上升,北约调整了此前对俄罗斯采取的“新思维”,转而将俄罗斯定义为影响同盟安全和欧洲-大西洋地区和平稳定“最重大和直接的安全威胁”。对中国,北约认为中国“公开的野心和胁迫性的政策挑战我们的利益、安全和价值观”,给欧洲-大西洋安全带来“系统性挑战”(systemic challenge,亦有学者翻译为“体制性挑战”“制度性挑战”“体系性挑战”等)。同时,文件还多次将中俄“绑定”,渲染两国对“基于准则的国际秩序”的挑战。

对中俄的“绑定”实质上是拜登政府推动北约“印太化”的重要一步。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拜登政府看到平衡甚至联通大西洋和太平洋战略的新机遇,通过协调北约与“印太”盟友的互动塑造中国周边环境,在亚太地区渲染“中国威胁”,输出北约“小国联合对抗大国”的理念,以此制衡中国发展。因此,今年的北约峰会一反常态,首次邀请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领导人共同参会,力图初步构建“北约+”新机制。

然而,北约“印太化”面临两大阻力。一是美国与北约欧洲盟友对中俄以及欧亚、亚太两大场域的认知并不相同。尽管新版“战略概念”文件首次将中国列入并称之为“系统性挑战”,但也强调对华建设性接触,这多少体现了北约内部在对华问题上仍存分歧。而且,文件中对俄罗斯的定位更为负面,表明北约欧洲成员国仍将俄罗斯视为欧洲安全面临的更紧迫问题,而不是远在亚太的中国。

二是北约与欧盟在欧洲安全主导权上的认知不会长期一致。俄乌危机迫使欧盟反思其引以为豪的“规范性实力”,意识到需要在威慑和防御俄罗斯方面发挥更强大的作用,仅靠“软实力”无法实现所谓的“战略自主”。面对战后欧洲安全格局的历史性变化,一些欧洲学者已经意识到,只有加强自身防务建设,成为真正的一极,才不会成为“大国竞争”的工具和牺牲品,而不是永远依赖北约的安全保护。虽然现阶段欧洲追求自主的行动不会摆脱欧美同盟框架,但如果欧洲在防务领域只是依靠美国主导的北约,就绝不可能实现“战略自主”的目标。从长远看,这种自主与依赖的深层次矛盾将决定欧美在欧洲安全上的潜在博弈,并将对北约这一美欧同盟的安全纽带产生重大影响。

与北约“印太化”紧密相关的问题是中美欧战略关系的未来走向。如果欧洲逐步被美国纳入对华“大国竞争”的战略轨道,北约推动“印太化”将因为成为美欧的共同需求而加速,中国面临的战略环境将变得更为复杂。

展望未来,中美欧关系的走向将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个因素是,欧洲对美国的认知将决定美国能否成功拉拢欧洲。拜登执政后努力谋求重振跨大西洋关系,欧洲方面虽然期待但也保持谨慎。欧洲很清楚,特朗普的当选说明美国政治底色出现变化,这种变化对支持跨大西洋合作不利,也将影响特朗普以后的美国总统。欧洲认为,拜登执政之后的“中产阶级外交”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没有本质区别。欧洲近期对美国国内堕胎权的争议极为关注,认为美国国内的保守主义、本土主义等思潮势力强大,担心这意味着在2024年,特朗普式的政治人物很可能卷土重来。

第二个因素是,欧盟推进“战略自主”的前景将决定欧洲在中美竞争中的自主能动性。俄乌冲突确实打乱了欧盟谋求战略自主的脚步,甚至迟滞了进程,但欧盟的决心更加坚定。尤其在防务领域,俄罗斯的行动让欧盟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实现“战略自主”与自身是否拥有强大的防务能力息息相关。欧盟的“战略自主”目标未必是脱离美国的自主,但如果欧盟实实在在地增强在欧洲安全架构中的作用,客观上将会带来在一定程度自主于美国的可能性。

第三个因素是,欧洲对中国的认知和相应政策将影响中欧关系的稳定性。由于欧盟对华态度的复杂性,针对不同事务和政策,欧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与中国接触。近两年来,欧洲对华认知和政策逐步向消极面移动,但同时也呼吁应当与中国在气变、全球卫生等领域继续合作。在政策实施方面,欧盟不断升级对华工具箱,如在意识形态上加大对华打压甚至制裁力度,经济上加强投资保护、产业链审查,军事上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不断增强在印太地区的“存在感”,与美国打造针对中国的技术联盟等。

总体看,在对华“大国竞争”这个问题上,美欧并不相同,美国的战略目标是护霸,因此针对中国的是体系性竞争甚至对抗;欧洲的战略目标是发展,因此针对中国的是在同一体系内的影响力之争。尽管北约峰会再次证明,美国正努力绑定欧亚和印太两大地缘板块,但中美俄欧的关系绝不是简单的美欧对阵中俄的阵营式对抗,美国力推的北约“印太化”也并不符合中国、欧洲以及地区国家的利益。

(作者为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文章转自“中美聚焦”)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