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美国 >
美国
  • 张敬伟:中美“战略”能找到交集吗? 2015-06-01 17:12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从战略到策略,即通过全球战略回缩来呼朋唤友,在东海和南海让一众小伙伴滋扰中国;中国则是从策略到战略,即在中日中菲、越岛屿主权冲突中强化立场从而形成中国军事战略的系统化。其中,美国很敏感但未必明智,中国很敏锐但或有更理智选择。结果是,美国威慑不成反而让中国给美国在南海画出红线。不过在中美战略力量并不对称的现实下,中国还是不要和美国硬碰为好。中国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美国面子,美国可能就不会闹得那么凶。中美“战略”总能找到交集,毕竟中美两国不可能发生新的“太平洋战争”。中国认可美国亚太和全球老大的地位,美国给予中国海洋利益的承认,这是明智且双赢的选择。
  • 郑永年:美国衰落的五个因素 2015-05-26 16:49
  •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美国将如何调整对华大战略?(参考资料) 2015-05-20 17:38
    一直以来,美国都致力于将中国“纳入”自由的国际秩序之中,不过现在中国已威胁到美国在亚洲的独一无二的地位,并可能对美国全球力量造成威胁。华盛顿需要调整对华大战略,将重点放在制衡崛起的中国,而非继续扶持其不断上升的地位。这一策略主要针对中国地缘经济和军事力量对美国在亚洲和全球国家利益带来的威胁而制定,但美国及其盟友将继续与中国保持外交和经济上的互动与往来。
  • 王缉思:美国的实力地位和战略调整 2015-05-11 18:00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不是奥巴马政府的短期行为,而是代表了致力于大国合作、维护现存国际秩序的一种长远趋势。美国不会放弃它的全球霸权图谋,但其谋求霸权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现正处于美国特色的“韬光养晦”阶段,既有力不从心的一面,也有自愿收缩、“心不从力”的一面。这对中美关系利大于弊。中美在全球治理、经济复苏、金融稳定、反恐、防扩散等领域的利益汇合点有所增加。美对我国的外交和政治压力可能减轻。只要我国妥善处理同日本和其他周边国家的矛盾,同时拉近同欧盟、俄罗斯的距离,保持中美高层交往的势头,中美关系应可保持平稳。
  • 陈积敏:安倍访美的另一种解读 2015-05-08 14:36
    安倍访美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即美国冀望于通过安倍访美与美日关系化敌为友的转变,来呼吁与鼓励亚洲国家在历史问题上实现和解,因为这也是美国亚洲利益之所系。但这难以复制到东亚国家身上。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放松对日本的管束,扩大日本在军事领域的功能,促使安倍政府实现其所谓的“正常国家”目标,将进一步激化日本与邻国间的矛盾。美国一方面通过实际行为为日本“松绑”,甚至放纵日本的作为;另一方面又呼吁亚洲国家,尤其是中韩两国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实现和解,这一虚一实之间貌似在这一对矛盾中实现了平衡,但实则使其更为复杂化、胶着化,故美国之意图恐难遂愿。
  • 斯蒂芬斯:中美关系:磕碰中的“新常态” 2015-05-05 16:55
    21世纪的全球秩序条款将首先由中美关系中的“3C”(即合作、竞争和冲突)决定。迄今中美之间一直是磕磕碰碰的合作和竞争,但它们距离冲突仅有一步之遥。虽然北京方面称其新的世界观没有任何攻击性,然而大国的角色之一是保证本国周边的安全,北京并不打算将美国挤出东亚,但华盛顿构建的双边同盟网络是冷战留下的后遗症。此外对华盛顿而言,它正在放弃认为崛起的中国可成为当前全球秩序利益攸关者的想法。而且西太平洋地区的许多国家希望美国能继续在此发挥制衡中国的作用。不过制衡中国只是一个方面,中国的邻国们在与北京友好相处方面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而寻求永久优势的美国将会招致冲突。尽管任何一方都不想发生冷战,然而情势正在变得严峻,最好局面可能也就是一种极冷的和平状态。
  • 孙兴杰:奥巴马时代的美国霸权终结 2015-04-27 12:58
    奥巴马上任伊始,即推行“再平衡战略”,结束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两场战争,将美国的力量和资源转移到亚太地区。美国“战略再平衡”的真实含义是战略收缩,把更多地缘政治责任转移给盟友,让美国成为离岸平衡的霸主,但效果不显著。亚太地区的是美国想“要回来”的地方,但亚太秩序的调整更多的发生在经济领域,中美之间的关系不是零和游戏,而是竞合关系。两国之间的经贸密切,形成了金融领域的“恐怖平衡”,不合作就是两败俱伤。另外,两国之间的竞争更多体现在合作能力方面,而这些合作方案之间的竞争,无疑会重塑亚太秩序。奥巴马进行的“再平衡”战略,顺应了目前的世界秩序大转折,为美国迎接更大挑战提供了回旋空间。
  • 赵明昊:美国接连与“宿敌”言和,到底是几个意思? 2015-04-21 00:03
    美国接连实现与“宿敌”的关系缓和,并不是孤立的事件。这种与敌手言和的“大外交”往往出现在国际秩序大变革的时代。对于奥巴马政府外交的“出其不意”,中国除了静观其变,也不妨有所作为。当然,这绝不是说要去破坏美国的布局,而是说要有所借鉴,在自己的布局上下功夫。如果想真正建立“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或许需要以更大胆、更具创新性的方式处理一些长期困扰中国的外交大难题,比如日本问题和南海争议等。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主席已在多个场合强调,“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我们有理由期待,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外交,也能够把中国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中国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 房宁:希拉里胜选,美国会有不同吗? 2015-04-20 10:15
    随着有色人种越来越多,美国政治格局一定会发生变化,未来白人将失去行政权。但白人还可以继续统治美国很长时间,因为美国实现分权制衡的体制,国家层面是“三权分立”,议会有很大权力,可以制约总统,而美国的众议院是地方上选举的,地方选区划分是由州议会决定的,这样白人势力控制的州议会可以通过选区划分,长期保证白人把握州议会和联邦众议院的多数票。如果不改变这些制度,那么美国早在200多年前制定的那部了不起的宪法以及宣布的那些美好的理想与原则,就只能停留的《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里面。
  • 张敬伟:美国“门罗主义”寿终正寝? 2015-04-15 17:27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加上拉美国家在全球政治经济秩序中的地位的提升,使得“门罗主义”愈发成为美国外交政策中的鸡肋。因而,美国选择终结“门罗主义”也是无奈之举。但美国所谓的“门罗主义”终结论,并不意味着对拉美后院的放弃。美国只是以更为巧妙和聪明的方式,维持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和领导力。“门罗主义”远未终结,美国从未离开。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