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首页
时事追踪
观点探索
外交亲历
国际视野
热点聚焦
中国周边
研究成果
外国人看中国
/
中国人看世界
非传统安全
一家之言
走出国门
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美国
>
美国
福山:美国已成失败国家
2017-01-23 18:36
我将“政治衰败”定义为组织完备的利益群体对政治权力的捕获,这些群体以牺牲更广泛的公众利益为代价,为谋求自身利益而扭曲体制。另外,一个衰败的体制无法整饬自身,因为那些根深蒂固的利益和思维方式阻碍了改革。最近几十年里,随着组织完备的精英利用否决制维护他们的利益,美国的政治体制已历经衰败。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不再民主,而是说,当一些美国人在政治进程中比他人拥有更多分量,代表性方面即出现危机。对不公正的这种认知,形成了影响到这次选举结果的第二大社会条件即不平等。
刘康:民粹-民族主义宣言:解读特朗普就职演讲
2017-01-22 17:18
美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国,也是全球高科技(全球化主要动力)的最大引领者。特朗普上台不可能改变这一局面。无论他怎么高调鼓吹美国第一、美国至上的民粹主义加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他必然致力于全球经济利益的再平衡、再分配。毫无疑问,特朗普的国际战略一定会高举美国利益大旗,这比奥巴马和民主党充满政治正确的全球化高调要更加凶狠严苛,在寻求全球权力平衡方面,也会比他的前任更加强硬。同时,奥巴马时代的政治正确意识形态高调会有所收敛。类似“9·11”后小布什反恐和新保守、新自由主义盛行的年代,美国意识形态钟摆会向右,向民粹、民族主义倾斜。这是一个大的历史趋势,从特朗普就职典礼中透出的种种迹象,似乎可以看到端倪。
凌胜利:奥巴马与特朗普 挖坑人与掘墓人
2017-01-20 15:03
就近期奥巴马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来看,奥巴马似乎成了特朗普的挖坑人,而特朗普将会成为奥巴马的掘墓人。特朗普上台后如果全面兑现其竞选承诺,将无疑会成为奥巴马政治遗产的掘墓人,特朗普都站在奥巴马的对立面。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奥巴马在此次演说中强调要信赖美国的民主制度,但对于特朗普这位特立独行的新总统而言,会愿意乖乖成为民主制度束缚下的总统吗?奥巴马给特朗普挖的坑大多是权宜之计,恐怕效果不大,而特朗普对奥巴马的掘墓影响将会更加深远。
陶短房:漫天要价,特朗普的外交策略能成功吗
2017-01-17 17:02
认为“特朗普是个商人,所以不知道哪些是‘不能商量’的”,这样的看法恐怕只对了一半:他的确是个商人,但就算原先不懂、此时此刻也断不会不懂何为“底线”,但“商人逻辑”会促使他去竭力试探这些“底线”是否真的那么“没商量”。而若想及早让他在某条底线前“打住”,唯一的办法,恐怕只能如某些分析家所言,让他尽快明白“停下,否则不论付出多少都将一无所获”。
马晓霖:奥巴政治遗产能留几成?
2017-01-17 17:01
奥巴马的政治遗产并非完美,他任内美国社会日渐撕裂,精英与草根对立加剧,黑白种族矛盾重新凸显,枪患现象更加突出,社会治安明显恶化,并导致民主党影响力下降且输掉总统选举。由于继任者特朗普与奥巴马理念差异较大,特别是奉行逆全球化和保守主义,奥巴马的政治遗产能有几份得以保留,将是很大的悬念。
张敬伟:奥巴马的告别之旅不轻松
2017-01-13 14:54
奥巴马和以往的退任总统不一样,轻轻松松地挥手告别白宫,去过自己的退休生涯。他有一位难缠的继任者,他任内几乎所有的政策和战略,都要被抛弃和颠覆。奥巴马最后时刻,还要和特朗普进行坚决的斗争。也许,奥巴马除了担忧自己的政治遗产被特朗普“清零”,更忧虑美国社会的割裂乃至分裂。如果特朗普坚持“推特治国”,漠视美国两党政治和国会制衡的传统,权力之手对市场和资本过度干预,对于舆论场的监督不以为意,美国人未必能够忍受特朗普四年。
马晓霖:挖坑使绊:白宫交班前的阻击战
2017-01-09 16:04
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路线之争和门派博弈从来不是秘密,也未曾消停或放松,但是,似乎双方很少有特朗普接班前夕的如此针锋相对。这个现象既是美国民主政治的游戏规则使然,更说明美国社会从底层到精英的分裂已水火不容,建制派与反建制的特朗普制衡和对抗已不共戴天。
张敬伟:奥巴马战“双普”的三角游戏
2017-01-06 17:53
特朗普最多只有两个4年的任期。如果第一个任期搞砸了,就没有第二个任期。普京要在4年内搞定特朗普,这可是个不可能完成的艰难任务。而且,奥巴马在特朗普没有上台之前就给普京和特朗普来了个下马威。这预示着美俄关系未来的曲折更多,而不是更好。
程亚文:撕裂的美国还能破镜重圆吗
2017-01-04 17:37
今日美国与南北战争前夕的美国有不少相似,但相似景象并不一定导致同样的结果,而只是说明了出现类似不良后继的可能性。同时还要看到,社会和政治的撕裂,并不只是发生在美国,而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对很多国家乃至全球的稳定,都已产生严重威胁。
吴心伯:面对特朗普冲击波,中国和世界准备好了吗?
2017-01-03 16:00
特朗普提名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布兰斯塔德担任驻华大使,表明他希望利用后者在对华交往上的资源和经验来推进美国对华经济外交。另一方面,特朗普会淡化对华外交的意识形态色彩,也不会与中国在西太平洋强力开展地缘政治竞争,但会警惕中国军事力量发展。此外,鉴于共和党一贯的亲台倾向,美国和台湾地区关系的发展值得关注。至于他上任后会在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上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1118条
上一页
1
..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
112
下一页
推荐文章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李硕:中国气候外交转身悄然撬动世界秩序
钱文荣:朝核向题:为何美国要承担最主要责任?
吴祖荣:特朗普施政百日,美国未见剧变
李家成:韩国大选:"文安对决"由不分伯仲到拉开差距
热门文章
日媒:安倍发誓全力推进修宪 近九成民众支持现行宪法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安倍再次表明任内修宪强烈欲望 称时机已经成熟
民调:安倍支持率稳定 64%日本人批其有所懈怠
特朗普:在适当的情况下愿与金正恩会面
频道编辑
国际网
网址:
WWW.CFISNET.COM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9049794号-1
国际网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须注出处
Copyright©2012 cfis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