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日本 >
日本
  • 徐长文:日本也将迎来经济的“新常态” 2015-02-02 17:36
    今后1%左右的增长将成为日本经济的“新常态”。安倍政府执政两年来,持续推动的日元贬值,使贫富差距拉大并拖累经济增长。但若放弃日元贬值,又担心利率上涨,安倍政府已经陷入两难境地。日后“安倍经济学”将难以为继,经济的下行压力大。安倍提出并积极推动的“安倍经济学”,目前看来只有“第一支箭”金融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第二支箭”财政对策,将难以继续。至于“第三支箭”成长战略,如果日元持续贬值至1美元兑115日元以上,对日本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可导致进口价格暴涨、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风险。
  • 顾正龙:安倍中东之行的多重目标 2015-01-21 18:38
    新年伊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高调出访中东,此次中东之行,安倍追求的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其外交政策从战术上看,是为了振兴日本经济。从战略层面看,安倍拓展日本外交空间的做法,除了要遏制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在中东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取得“脱美”而独立的资本。事实上,安倍中东之行也是日本外交拓宽战术层面的例行安排,其目的是为明年竞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非常任理事国和最终入常拉票。
  • 刘华:如何面对安倍长期执政? 2014-12-22 18:06
    面对安倍政权长期化、日本面临诸多国内问题、日本对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中日关系仍很脆弱,以及今后几年可能是中国改革发展“攻坚期”等背景下,面对安倍政权,中国也许可以做以下几件事:一,做好外交战长期化的准备,二,做好国际经贸战长期化的准备,三,做好东海、岛争等热点问题的危机管控和预案准备,四,从长远计,夯实对日关系基础,五,要重视培养“人”。这里一方面是中国对日打交道的人才,另一方面是要在日本社会培养更多了解中国的人。
  • 张云:从日本大选看发达国家民主制困境 2014-12-17 13:52
    “安倍经济学”前面两支箭,使用余地已很小,如果第三支箭射不好,日本的不确定性就会加大。如何向选民说明为什么要减少支出,从原来的利益分配向痛苦分配转变,这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必然结果,但遗憾的是日本的政治仍然处于本地化的状态,这就造成了发达民主主义的一个巨大的困境。解决这个困境一方面当然需要有勇气的政治家,更加重要的是需要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高质量的选民。高效的民主制需要高质的选民人群,才能真正起到积极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作用,同时高素质的选民才会倒逼政治候选人提出高质的政策方案。发达国家民主制能否在经济低增长的情况下,说服选民政治要从原有的利益分配向痛苦分配转变,同时展示将来可能的利益分配蓝图,将关系到这些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持续性。
  • 徐静波:安倍为什么会取得大选胜利? 2014-12-15 16:32
    安倍取得此次大选胜利最大的原因,在于他实施的安倍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让日本经济产生了复苏。第二大原因,是日本在野党四分五裂,没能捏成一团,让选民们找不到支持的力量。第三大原因,是天帮忙,低气温使得许多选民不愿冒雪投票。第四大原因,是日本年轻人懒得投票。如果在明年9月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安倍能够获得连任的话,他可能当4年的首相。这4年中,安倍可能会修改日本宪法。
  • 罗格夫:日本能够重启吗? 2014-12-05 18:28
    光靠需求政策无法防止又一个失去的二十年,更不能保证带来一个黄金二十年。人口减少是导致1992年日本金融危机及其后长期问题的关键因素。日本仍是一个富裕国家,但其真实人均收入已落后于其他许多发达国家——在一些指标上包括英国,更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的经验给欧洲带来了重要教训,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刺激政策尽管对于短期支持需求必不可少,但无法解决长期结构性缺陷。如果安倍经济学2.0不能采取深刻的结构性改革,也不会起到比1.0好的效果。
  • 张望:安倍解散众议院为修宪大业铺路 2014-11-28 17:30
    通过本次突然的解散国会,安倍期望依靠目前既有的优势对尚未完成准备的在野党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挽回正在下挫的支持率,夺回政治主动权,为继续推动尚未完成的修宪大业铺路。然而,日本目前的燃眉之急不是修宪,而是人口减少。日本过去的成功经验是建立在经济处于高速增长,且周边亚洲国家相对弱小的前提下。如今,在中韩崛起,美国收缩的国际背景下,日本要想再度崛起,就必须痛下决心彻底改造本国的经济结构,通过对既得利益集团大刀阔斧地改革,重新打造日本的国际品牌。随着人口不断减少,负债年年增加,日本所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张望:“习安会”背后的中日战略僵局 2014-11-21 14:42
    由于现实的安全利益,过往互动的不快经验和歷史问题的残留,中日双方的战略互疑正与日俱增。最近中国国内的一个民调显示,中国社会精英对中日关係的前景比普通民众更加悲观。两国有识之士有必要尝试多去瞭解对方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多向对方解释己方不安的来源,力图寻求双方认识上的最大公约数,避免不必要的猜疑和对立。
  • 孙兴杰 :地缘权力转移视角下的中日互动 2014-11-14 15:49
    中国的“一带一路”外交和安倍的外交在东南亚地区有汇合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在于此,而安倍几乎遍访东盟十国,中日之间在东南亚的竞争恐怕已经从实力转向智慧与规则。APEC峰会为中国提供了机会,中国倡导亚太自贸区,既是为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关系(RCEP)和TPP提供合作的平台,同时也是实现亚太经济圈与欧亚经济圈对接的纽带。中国从东亚国家走向世界国家,“一带一路”是支撑;日本从世界国家回到亚洲国家,“国家正常化”是发动机,因此,东南亚的确仍是中日两国的叠合点,也是博弈场。
  • 黄靖:安倍改弦易辙出路何在? 2014-10-20 16:34
    国际局势和日本内政都没有按安倍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内外交困下的安倍,不得不改弦易辙,以修复中日关系作为摆脱困境的出路。但安倍想要修复中日关系,必定要在一些关键性的原则,特别是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做出明确表示。对中国而言,钓鱼岛之争是领土争议,有妥协空间。但神社问题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中国立场绝不会有丝毫动摇。如果安倍在此不做明确表示,中国态度很难改变。如果安倍一意孤行,坚持右翼立场,那么在其执政期间,中日关系前景仍将渺茫。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