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日本 > 正文
张云:新安保法案实施对日美,中日关系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6-04-06 16:45 来源:国际网
“日美关系对等论”者们认为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日本会消除原有的同盟不平衡性,减少美国认为日本免费搭车的不平心理,通过日美一体化还能够增强日本在同盟中的发言权。但是对等的日美关系可能很难从新安保法制中获得。另外新安保法制的另一个逻辑是增强对中国崛起带来不确定性的威慑力。这种逻辑的主要思路是面对一个不断强大和崛起的中国,而美国的相对衰落情况下,原来美国主要承担的威慑角色,需要由日本来分担才能保持地区的力量平衡,在此基础上同中国交往才有底气和信心,因而解禁集体自卫权和强化同盟可以更加有效地同中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这种思路听上去有些一定道理,但事实上很容易造成中日之间战略互不信任的恶性循环。

3月29日,以集体自卫权解禁为核心的日本新安保相关法正式实施,这是战后日本安全政策的重大转折点。

从日本外交的角度来说,修改旧安保法制主要源于两大逻辑,第一、日美同盟将会变得更加对等,从原来单方面美国保护日本向双向性转变;第二、通过强化日美同盟来积极对应地区和国际安全中的不确定因素,包括中国的崛起,而这两大逻辑的共同实现路径则是日美一体化。本文主要通过上述两大逻辑的角度分析新法制对日美与中日关系的影响。

日美是否会更加对等

笔者认为,认知日本新安保法制的起点不能建立在一提起安保法制修改,就立即同安倍政府右倾化和安全政策军国主义化挂钩,不是说这些看法没有道理,而是从一开始就用这样定性的方式去认知另一个国家和社会,很容易造成认知灵活度的减少,导致误认知的出现。

事实上,集团自卫权的讨论在日本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人们很容易忘记现在日本最大在野党民主党执政时期就积极讨论这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的结果是多年来日本国内讨论的一个结论的体现,而安倍扮演了一个强力催化剂作用使得其成为政策。

其次,日本民众也并非一些专家所说的那样反对安保改革。尽管去年9月安保法案国会审议期间爆发了大规模游行,但是半年后的共同社于2月的民调显示支持安保法案的达47%,主张废止安保法案为38%。安保法制改革既不是安倍一个右倾内阁就完成的“革命性变革”,也不是完全没有民众基础的举动。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讨论对日美关系的影响。

尽管日本的集团自卫权解禁常常被放在遏制中国的角度来解读,但事实上,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主要同日美关系相关。战后,一方面以“吉田主义”为代表的日本主流政治精英,巧妙地利用了美国制定的宪法,通过内阁法制局发布官方解释集体自卫权违宪避免卷入美国的战争,另一方面,日本也从未放弃过将来国力恢复后要实现真正的自主的愿望,这就是为什么自民党在建党之初就将修改美制宪法作为党的重要日程的原因。

战后70年,日本的安保政策就是在这种悖论中缓慢演进。因此,解禁集体自卫权首要动机就是为了追求更加对等的日美关系。

“日美关系对等论”者们认为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日本也可以为美国的安全提供帮助,这就会消除原有的同盟不平衡性,减少美国认为日本免费搭车的不平心理,通过日美一体化还能够增强日本在同盟中的发言权。2015年4月,日美发表了新的防卫合作指针,11月初双方同意设立日美同盟新的三个层级的磋商机构来实现一体化。但是,对等的日美关系可能很难从新安保法制中获得。

首先,日美一体化会让日美关系中的不一致性更加明显。例如日本如果要求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共同设计作战计划,美国将很难处理;相反如果美国希望日本扮演更全球规模的军事盟友,而日本并没有这个心理准备,这些相互测试相反会让同盟关系受损。

第二,日美即使一体化仍然改变不了美国主导的大结构,日本最终会领悟到想要的对等关系并未实现。从美国角度来说,日美一体化符合其国家利益,可以以此进一步拉住日本维持在全球与地区的战略优势,但美国的战略利益同日本在很多地方不一致。例如对俄外交,日本关心北方四岛和日俄和平条约缔结,而美国需要盟国步调一致制裁俄罗斯,日美一体化会可能会让日本外交自由度进一步减少而非增加。

同盟威慑逻辑与中日战略互不信任

新安保法制的另一个逻辑是增强对中国崛起带来不确定性的威慑力。这种逻辑的主要思路是面对一个不断强大和崛起的中国,而美国的相对衰落情况下,原来美国主要承担的威慑角色,需要由日本来分担才能保持地区的力量平衡,在此基础上同中国交往才有底气和信心,因而解禁集体自卫权和强化同盟可以更加有效地同中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这种传统现实主义的思路听上去有些一定道理,但事实上很容易造成中日之间战略互不信任的恶性循环。

首先,确定修改安保法制,强化同盟威慑力后再同中国进行战略互动的顺序,并不会为中国所接受。在对应中国的话语体系中解禁的集体自卫权,以及同盟强化无疑会让中国认为日美试图遏制中国发展,而中美之间有无数的管道可以减少相互之间的误判,但上述“先后顺序”的逻辑,让中日之间实质性战略沟通几乎不存在。

尽管日本多次强调要发展中日战略互信,军方建立热线和海空联络机制等,然而威慑力的思维决定了在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强调中国崛起的挑战甚至威胁,这就会让中国产生日本是说一套做一套的认知,中国外长王毅在今年的全国人大记者会上就把日本外交形容为“双面人”。

第二,日本在中国战略棋盘中的重要性可能会进一步下降,而不是日本希望看到的增加。从中国来说,日本选择日美一体化就意味其战略自主空间进一步受到限制,而军事一体化则会让日本在军力发展、部署、行动上进一步受到美国控制,这样一来中国与日本进行直接战略安全沟通的意愿自然受损,因为从战略上来讲,中美的有效沟通就可以管好日本的不确定性。

日本将会发现同盟威慑力的增加并没有让中国“更加容易交往”,因为冷战的历史告诉我们威慑的效果从来就不是直线式的。

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日本有权利决定是否拥有集体自卫权,然而拥有了集体自卫权后,是否就能够解决战后几十年来困扰日本外交的结构性问题,是否会让日美同盟更加对等,让中日关系更加稳定,则是个很大的问号。

(作者为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文章转自联合早报)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