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日本 >
日本
  • 刘江永:安倍外交组合拳旨在修宪意在中国 2016-05-09 19:16
    改善中日关系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不过如果主要障碍得不到化解,中日关系不仅难以改善,甚至还可能会恶化。既然明确了钓鱼岛归属认知争议是主要障碍,也就找到了改善两国关系的关键。日本与钓鱼岛问题相关的政策建立在历史认知偏差与法理误读基础之上,只要中方继续有针对性地把历史事实真相和法理依据说透,将日本的错误认知和误解逐一破解,这个问题就会找到转圜的突破口,两国关系也有可能找到改善的路线图。当然,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日方与我相向而行,这是改善中日关系的关键所在。
  • 周永生:无视美国警告,安倍为何执意会见普京? 2016-05-05 18:46
    安倍着力于改善对俄关系的战略,有值得理解与同情的方面。长期以来,曾经的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令日本感到了巨大的安全压力。日本长期重视领土问题,期待有朝一日能够要回北方四岛。而当前,俄罗斯在西方联合制裁之下,处于最软弱的状态,日本期待在经济上对俄罗斯给予大的支援和让步,换回领土。同俄方缔结和平条约,以便缓解来自于北方的安全压力,变威胁于合作。所以,安倍的对俄战略与政策能否取得进展?还要看北方四岛的解决结果。
  • 李杰:日本“苍龙”落败,我们更需警觉 2016-04-28 18:05
    这次日本在打破“武器出口三原则”之后,首次成套大型武器出口的失利,既有经验缺乏,也有各项规定和条件卡得太死的原因。倘若今后日本积累经验,摸准国际防务市场的“规矩”,继续降低成本并允许部分高新技术转让,甚至允许在购买国设厂建造,乃至搞好后期维修和保养的延伸等,日本的防务装备出口将有望扩大。
  • 张云:新安保法案实施对日美,中日关系的影响 2016-04-06 16:45
    “日美关系对等论”者们认为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日本会消除原有的同盟不平衡性,减少美国认为日本免费搭车的不平心理,通过日美一体化还能够增强日本在同盟中的发言权。但是对等的日美关系可能很难从新安保法制中获得。另外新安保法制的另一个逻辑是增强对中国崛起带来不确定性的威慑力。这种逻辑的主要思路是面对一个不断强大和崛起的中国,而美国的相对衰落情况下,原来美国主要承担的威慑角色,需要由日本来分担才能保持地区的力量平衡,在此基础上同中国交往才有底气和信心,因而解禁集体自卫权和强化同盟可以更加有效地同中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这种思路听上去有些一定道理,但事实上很容易造成中日之间战略互不信任的恶性循环。
  • 吴祖荣:日本“国家正常化”烟幕弹背后的真实战略图谋 2016-04-05 17:09
    安倍内阁军事战略对世界和平危害极大,中途夭折势在必然。首先,安倍内阁联手美军强化日本军事机器违背和平发展历史潮流,必将进一步唤起亚洲各国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警觉。其次,随着安倍军事战略的推进,日本的政治、军事、财政、安全和道义负担将不断增加。日本国内反对战争、要求废除新安保法的政治力量将呈不断壮大之势。第三,中国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稳定的事实和不懈努力,将毫不留情地揭穿安倍内阁扩军强军的谎言和虚构的依据。第四,日本军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日本独立行事倾向抬头将对日美军事同盟的运行不断注入新的变数。同盟经过日美相互利用的一时虚假兴盛之后,走衰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
  • 高洪:新安保法推着日本走上危途 2016-03-30 14:33
    安倍在日本强军强国道路上只能取得有限的“成功”,因为他的政治理想与日本社会政治生活现实存在较大距离。就当前而言,实施新安保法后的第一步迈向何方,决定着今后一百年的日本是重蹈历史覆辙,还是平稳地迈过战后的坎儿走向新岸。常言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人们在现实中拭目观察,而历史则在远处等待着,等待为安倍的政治生涯以及他所选择的国家道路盖棺定论。
  • 徐长文:今年上半年将是安倍政权的鬼门关 2016-02-18 12:51
    最近日本部分媒体报道说,今年上半年将是安倍政权的鬼门关,安倍政府能否过得去,人们正拭目以待。首先,个人IC卡出问题对安倍政权将造成致命打击。其次,安倍最头痛的冲绳县边野古机场迁移问题将愈演愈烈。第三,今年日本举行的G7峰会面临严峻的恐怖威胁。第四,“安倍经济学”的失败,使安倍政权雪上加霜。最后,日本地方对安倍政府越来越不满。
  • 宋伟:中日关系如何“破局” 2016-01-05 18:37
    短期内,中日关系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善。如何“破局”,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第一,在衡量利弊之后,中国和日本都要有足够的政治勇气向对方发出明确的善意信号,包括搁置领土问题,承认对方的优点和贡献,不过度伤害对方的感情。有一些明确的战略信号,我们至少可以稳定中日关系,不让中日政治关系滑向激烈的对抗关系。第二,为了改善中国自身的处境,防止日本进一步的保守化、军事化,获得美国的支持,中国应该努力改善和国际社会主要大国的关系,尤其是与美国的关系。
  • 约瑟夫-奈:巨大的文化障碍是安倍经济学绊脚石 2015-11-10 16:46
    安倍在外交和国防政策方面一直是比较成功的。但经济战线上的形势更为复杂。安倍经济学的前两项举措——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有效地恢复了需求。但结构改革的第三支箭一直在颤抖。一个重要的限制条件是劳动力供给。由于难以放宽移民限制,日本必须调动其利用不足的女性人力资源。但这一努力也必须克服巨大的文化障碍。除非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否则劳动力限制意味着日本将无法发挥其全部的经济潜力——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也是一样。日本是个成功、舒适的社会,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很大。但危险在于日本社会太过舒适,以至于他们只关注国内,那样就应验了传统智慧的看法。
  • 徐长文:增加国外游客人数对日本经济影响有限 2015-11-10 09:44
    中国游客对日本经济影响有限,因为在两国的经贸来往中,贸易所占比重最大,而日本在中国旅客中获得收入比重很小。日本与中国改善关系,深化两国的经贸合作,才是促进日本经济回升的关键。但由于日本“买岛”、日本对战后历史采取修正主义错误,致使两国关系恶化。加之日本经济低迷,中国经济增长放慢,两国经贸合作持续萎缩,目前的中日关系是“政冷经凉”。未来几年,中日双方的经贸合作难有较大幅度增长。今后1、2年,韩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国,中韩经贸合作和两国经济发展将进入新时期。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