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首页
时事追踪
观点探索
外交亲历
国际视野
热点聚焦
中国周边
研究成果
外国人看中国
/
中国人看世界
非传统安全
一家之言
走出国门
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日本
>
日本
张望:安倍对华外交为何不断反复?中国对日认识需走出两个极
2015-07-13 18:19
中日友好是安倍政权争取国内支持的手段,不是目的,其最终目标是令日本正常国家化。2014年安倍推动中日首脑会谈,很大程度上和国内支持低迷和美国施压有关,非真心推动中日和解。针对安倍目前针对中国的两手策略,中国的对日认知须摆脱两个极端,一是把日本视为一个“期盼日中友好,对历史已作出足够反省的日本”;另一个是把日本看成一个“准备和中国全面军事摊牌,准备阻碍中国复兴的日本”。目前日本的国家走向,介于前述两者之间,是以维持对华优势为前提的国家军事正常化。而且日本目前正面临极为关键的转型期,前景难以乐观。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当前一个执意亲美的日本,中国必须具备足够的战略耐心,静静等待安倍治下的日本出现变化,同时加速打造具有吸引力的软实力,为争取安倍后的日本做好外交准备。
陈积敏:日本强推新安保法案的影响
2015-06-30 18:16
6月4日,日本三位宪法专家在国会下议院宪法审查会上均表示,新安保法案“违反宪法”,这一事件已给一心想强推新安保法案的安倍内阁以当头棒喝,并对安倍政府野心勃勃地寻求“正常国家”地位的激进政策带来重大冲击,同时也会对日本的国际形象与美日关系造成负面影响。首先,新安保法案能否在本届国会顺利通过变数重重。其次,安倍政府的执政基础将会有所动摇。再次,安倍政府的国际形象将再受质疑。最后,未来日美关系的发展恐将受累。
徐长文:安倍为国会通过行使集团自卫权法案机关算尽
2015-06-29 15:46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承诺其在美国宣布的今年夏季的日本国会上通过行使集团自卫权等安全保障法案,想方设法积极推进。但是在日本国内却遭到广泛、激烈地抵制。据《日本经济新闻》进行的民意调查,在日本国民中赞成在本次国会通过行使集体自卫法案的只有25%,而反对通过该法案的则高达55%。安倍政府意识到,如在本次国会上强行通过,内阁支持率势必大跌十个百分点以上,不利于安倍政府执政。最好的办法就是延期国会,抓紧时机做工作,争取法案的顺利通过。所以,安倍政府决定将本次国会延期至9月,还并准备在与俄罗斯、朝鲜外交上有所突破,以争取民意并在国会上顺利通过该法案。
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在中国政经恳谈会的演讲
2015-06-24 17:34
张云:日本安保政策修改与南中国海问题
2015-05-27 16:53
日本作为海洋国家关心南中国海问题可以理解,但是以何种方式在安全上介入南中国海问题,将会在本区域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会不会对于南中国海局势的缓解有积极作用也是一个问号。设想如果日本在南中国海同美国合作强化海洋巡逻和监控的话,势必会造成中国对日本战略意图怀疑的进一步升级,东盟国家将面临在中美之间选边后,还要在中日之间选边的的战略压力。日本修改安全政策本身是其主权内部的事情,在国际上似乎是日美同盟的事情,但对于地区安全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必须认真对待。特别是安保政策放宽后,如何对待南中国海问题将不仅是现实的焦点问题,还会影响中美日三国今后相互战略认知,处理不好会让南中国海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吴祖荣:中日友好大势所趋
2015-05-25 18:24
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游戏逻辑,主动适应中国和平崛起,是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主动、积极抓住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机遇,全力拓展和深化同中国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是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如果日本依旧受各种陈旧观念和对国际关系走向误判的束缚,错失与中国加强合作的良机,必然在亚洲新一轮经济合作大棋局中失利。中日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正确历史观和全新发展观的引领下,中日两国人民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开创友好合作的美好未来。
程永华:中日应作和平发展的伙伴
2015-05-13 18:04
冯玮:安倍为何对二战“深感后悔”?
2015-04-30 16:04
安倍在美国称“深感后悔”而非“深刻反省”,不是措辞的差异,而是日本右翼“反思”二战主流态度的表达,是表示当年日本悔不该偷袭珍珠港,以致使日本沦落为一个“非正常国家”。另外,安倍称“深感后悔”,还有给美国吃“定心丸”的含义。美国对日本政要等参拜靖国神社、否定东京审判的言行“置若罔闻”,主要是乐见“历史问题”成为中日两国难以克服的政治障碍,美国可坐收渔人之利。对中国而言,尽管美日同盟在不断强化,但美日同盟并非铁板一块,两国不仅存在“历史问题”,而且存在现实利益的矛盾。认清这一点,对中国制定理性的、实现民族利益最大化的外交战略,非常关键。
张云:中日历史问题的症结
2015-04-01 18:02
中国在对日外交中看待历史问题的基本逻辑,认为历史问题除了道义和政治问题以外,还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尽管新一届中国政府在对日政策上可能与以往有所不同,但将历史问题看成战略问题的基本逻辑没有变,且更多体现了中国对日外交的连续性,而不是变更性。但日本的保守政治家们对于历史问题的认知,是在国内问题和对美外交的框架下进行。对于历史问题中的具体细节的争论,实际上为了满足冷战后日本国家认同缺失的需求,把本来带有国际性质的问题国内化,与此同时,将历史问题的对外性主要放在对美外交的影响上。中日对于历史问题认知的定位存在着上述基本框架的巨大鸿沟,是历史问题经常性反复的重要原因。从国家关系和解的角度来看,如果不能主要从战略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就不能够翻开新的一页。
张云:日元贬值与东亚国际政治
2015-02-26 15:44
由于日元大幅贬值带来的海外游客大幅攀升,以及外国人对日房地产投资的增加,从国际经济角度来看,这反映了亚洲国家间经济差距正在迅速缩小,亚洲正在变平,一个变平的亚洲会给日本带来更多的未来。本地区国家间经济差距的缩小,民众之间直接交往的可能性增加将会有利于地区国际关系稳定。目前日本经济已过了高峰期,日本经济的未来必然需要拓展新的市场,如果日本能够把亚洲,特别是中国巨大需求的一部分变成日本的内需,将会为日本经济带来强大推力。未来日本同亚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将从原来的单方向朝着双向性转变,这从客观上也会为日本与亚洲国家稳定和改善提供条件。
447条
上一页
1
..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
45
下一页
推荐文章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李硕:中国气候外交转身悄然撬动世界秩序
钱文荣:朝核向题:为何美国要承担最主要责任?
吴祖荣:特朗普施政百日,美国未见剧变
李家成:韩国大选:"文安对决"由不分伯仲到拉开差距
热门文章
日媒:安倍发誓全力推进修宪 近九成民众支持现行宪法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安倍再次表明任内修宪强烈欲望 称时机已经成熟
民调:安倍支持率稳定 64%日本人批其有所懈怠
特朗普:在适当的情况下愿与金正恩会面
频道编辑
国际网
网址:
WWW.CFISNET.COM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9049794号-1
国际网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须注出处
Copyright©2012 cfis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