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日本 >
日本
  • 张云:人质事件对日本安全政策的影响 2015-02-12 17:04
    此次人质事件给日本带来的失望,实际上反映了日本在安全问题上的意识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对于战后日本形成经济大国加上日美同盟带来安全保障意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这会促使日本重新考量目前的安全政策,是否适应新的安全威胁的现实问题。首先情报收集方面会有重大变化,由于日本对于恐怖主义方面的情报收集相当弱,如何及时地获得信息非常重要。第二会体现在同美国的关系上,日本会更加突出自我努力。今后,日本的安全政策会扩大同不同国家的合作方向发展,以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但日本的安全政策特别在向海外派出自卫队携带武器解救日本侨民方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还不大可能。
  • 张云:中日关系将趋稳的日本因素 2015-02-03 18:22
    安倍的政治命运不在外交,而在经济,而经济建设不仅需要一个稳定的外交环境,还要让外交为实现这个中心任务服务。按照这个逻辑,安倍在大选胜利后的对华外交上将会采取较之以前不太对抗式样的外交,或者更加积极地寻求合作的姿态。世界上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国际政治,任何政治首先是国内和本地的,对于政治家来说,优先考量的问题就是其国内的政治生存。今后尽管我们还会不时地看到一些保守言行的出现和反复,但如果安倍是一位理性的政治家的话,将不得不选择务实的态度,让外交为内政服务,相应的中日关系走向稳定的概率也在提高。
  • 徐长文:日本也将迎来经济的“新常态” 2015-02-02 17:36
    今后1%左右的增长将成为日本经济的“新常态”。安倍政府执政两年来,持续推动的日元贬值,使贫富差距拉大并拖累经济增长。但若放弃日元贬值,又担心利率上涨,安倍政府已经陷入两难境地。日后“安倍经济学”将难以为继,经济的下行压力大。安倍提出并积极推动的“安倍经济学”,目前看来只有“第一支箭”金融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第二支箭”财政对策,将难以继续。至于“第三支箭”成长战略,如果日元持续贬值至1美元兑115日元以上,对日本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可导致进口价格暴涨、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风险。
  • 顾正龙:安倍中东之行的多重目标 2015-01-21 18:38
    新年伊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高调出访中东,此次中东之行,安倍追求的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其外交政策从战术上看,是为了振兴日本经济。从战略层面看,安倍拓展日本外交空间的做法,除了要遏制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在中东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取得“脱美”而独立的资本。事实上,安倍中东之行也是日本外交拓宽战术层面的例行安排,其目的是为明年竞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非常任理事国和最终入常拉票。
  • 刘华:如何面对安倍长期执政? 2014-12-22 18:06
    面对安倍政权长期化、日本面临诸多国内问题、日本对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中日关系仍很脆弱,以及今后几年可能是中国改革发展“攻坚期”等背景下,面对安倍政权,中国也许可以做以下几件事:一,做好外交战长期化的准备,二,做好国际经贸战长期化的准备,三,做好东海、岛争等热点问题的危机管控和预案准备,四,从长远计,夯实对日关系基础,五,要重视培养“人”。这里一方面是中国对日打交道的人才,另一方面是要在日本社会培养更多了解中国的人。
  • 张云:从日本大选看发达国家民主制困境 2014-12-17 13:52
    “安倍经济学”前面两支箭,使用余地已很小,如果第三支箭射不好,日本的不确定性就会加大。如何向选民说明为什么要减少支出,从原来的利益分配向痛苦分配转变,这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必然结果,但遗憾的是日本的政治仍然处于本地化的状态,这就造成了发达民主主义的一个巨大的困境。解决这个困境一方面当然需要有勇气的政治家,更加重要的是需要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高质量的选民。高效的民主制需要高质的选民人群,才能真正起到积极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作用,同时高素质的选民才会倒逼政治候选人提出高质的政策方案。发达国家民主制能否在经济低增长的情况下,说服选民政治要从原有的利益分配向痛苦分配转变,同时展示将来可能的利益分配蓝图,将关系到这些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持续性。
  • 徐静波:安倍为什么会取得大选胜利? 2014-12-15 16:32
    安倍取得此次大选胜利最大的原因,在于他实施的安倍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让日本经济产生了复苏。第二大原因,是日本在野党四分五裂,没能捏成一团,让选民们找不到支持的力量。第三大原因,是天帮忙,低气温使得许多选民不愿冒雪投票。第四大原因,是日本年轻人懒得投票。如果在明年9月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安倍能够获得连任的话,他可能当4年的首相。这4年中,安倍可能会修改日本宪法。
  • 罗格夫:日本能够重启吗? 2014-12-05 18:28
    光靠需求政策无法防止又一个失去的二十年,更不能保证带来一个黄金二十年。人口减少是导致1992年日本金融危机及其后长期问题的关键因素。日本仍是一个富裕国家,但其真实人均收入已落后于其他许多发达国家——在一些指标上包括英国,更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的经验给欧洲带来了重要教训,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刺激政策尽管对于短期支持需求必不可少,但无法解决长期结构性缺陷。如果安倍经济学2.0不能采取深刻的结构性改革,也不会起到比1.0好的效果。
  • 张望:安倍解散众议院为修宪大业铺路 2014-11-28 17:30
    通过本次突然的解散国会,安倍期望依靠目前既有的优势对尚未完成准备的在野党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挽回正在下挫的支持率,夺回政治主动权,为继续推动尚未完成的修宪大业铺路。然而,日本目前的燃眉之急不是修宪,而是人口减少。日本过去的成功经验是建立在经济处于高速增长,且周边亚洲国家相对弱小的前提下。如今,在中韩崛起,美国收缩的国际背景下,日本要想再度崛起,就必须痛下决心彻底改造本国的经济结构,通过对既得利益集团大刀阔斧地改革,重新打造日本的国际品牌。随着人口不断减少,负债年年增加,日本所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张望:“习安会”背后的中日战略僵局 2014-11-21 14:42
    由于现实的安全利益,过往互动的不快经验和歷史问题的残留,中日双方的战略互疑正与日俱增。最近中国国内的一个民调显示,中国社会精英对中日关係的前景比普通民众更加悲观。两国有识之士有必要尝试多去瞭解对方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多向对方解释己方不安的来源,力图寻求双方认识上的最大公约数,避免不必要的猜疑和对立。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