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国际形势
  • 葛洪亮: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应知止 2015-06-01 17:17
    愤怒的争吵对问题的解决和区域和平的维护无益;以冒着战争的风险去维持“秩序”,只会给南海问题制造更多的复杂因素,只会给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添堵。“香会”后,美国应“知止”,并为6月下旬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做好准备,也更应为9月中美两国元首的再次聚首创造一个合适的氛围。若能如此,中美关系将“不殆”,南海局势亦将“不殆”。
  • 吴祖荣:美国试图抢先获取太空财产权的一个法律步骤 2015-06-01 16:32
    在美国太空商业法符合《外层空间条约》的舆论宣传下,《外层空间条约》的解释和实施必将为美国所左右,各国和平地共同探索和利用太空的意愿将面临空前挑战。首先,美国的立法行动本质上是对《外层空间条约》“不得据为己有原则”的单方面解释和实施。美国这一擅自行动的破坏性作用巨大,后患无穷。其次,美国自私的立法行动将直接导致《月球协定》的修改和谈判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世界各国共同探索和利用太空的愿望很可能成为泡影。第三,各国探索和开发太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
  • 张宇燕:全球治理:共同利益与冲突利益的权衡 2015-05-29 18:05
    考虑到形成全球集体行动极其困难,特别考虑到世界本质上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场,故绝大多数集体行动属于小集团性质。一旦受到特定选择性激励驱动而形成的狭隘利益集团取得支配地位,那么由此产生的全球治理便会是非中性的或偏袒性的,他们甚至不惜牺牲大多数行为体的利益来增进自身利益。在此,激励和公正之间的矛盾,无非是全球治理中的有效性和代表性之争的另一种表述。
  • 薛力:中美并未进入南海军事冲突倒计时 2015-05-27 17:36
    从重要性角度看,美国在南海的三项利益,尚不属于核心国家利益。而且,美菲同盟关系的重要性也不如美日同盟关系,美国与东盟其他国家关系的重要性更弱。加上中美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中国的综合国力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美国不大可能因为南海问题与中国开战。对中国来说,建设一带一路是未来若干年的首要战略目标,为此,有必要在强化与东盟的经济关系的同时,消除东盟声索国的安全疑虑。因此,有必要着手下述事项:加快调整南海政策、清晰化南海主张、提出自己的南海争端解决路线图,作为第一步,可以宣布断续线不是国界线。此外,中国似乎可以适当公开建岛规模、用途等信息,并建议其他声索国采取类似措施。
  • 安惠侯:中东乱中有治,美国进退失据 2015-05-26 16:44
    中东大乱局后,阿拉伯国家总体稳定,局部动乱,乱中有治。同时阿拉伯国家民心思稳,期盼变革。然而中东地区仍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种种不稳定因素,使得中东地区难以完全稳定下来。尽管中东虽乱,但不致崩溃和解体。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执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减少对中东地区的投入,避免再卷入中东地区的战争,以免牵制美战略重心东移。但中东战略地位重要,能源资源丰富,地区许多热点问题与美国渊源深厚,美从保持全球领导地位的霸权战略利益考量,不可能放弃中东。对中东动荡局面,美国不可能无动于衷,对美战略重心东移势必构成牵制。美综合国力呈相对衰减态势,军力收缩,经费减少,经常面临力不从心,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
  • 郭振家: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迟滞性及其原因分析 2015-05-21 18:13
  • 傅莹:中国的成长与“秩序之争论” 2015-05-21 18:08
    世界已经发生变化,许多旧的概念失去了意义。首先,在当今世界,不同的秩序像过去那样,在各地区隔绝地共同存在、应对不同的问题,这种可能性已经没有了。今天的秩序需要具有开放性,要逐步调整以适应新的现实和多元的观点。其二,再通过大国之间战争的方式实现“权力转移”,重新决定新的力量平衡,也没有可能了,因为世界各国关系已经如此紧密交织。其三,我们所面对的大量新型问题都是全球性的,超越了主权国家和区域的边界。像埃博拉病毒、ISIS、像试图乘船从非洲前往欧洲的人们。需要新的思维和新型全球框架或者说是全球秩序,去应对新型挑战。
  • 张业遂:共建“一带一路” 谋求合作共赢 2015-05-20 17:53
  • 霍尔迈茨:TPP是亚洲版北约 2015-05-20 17:52
    TPP对于日美两国具有重大意义,这不仅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地缘政治上的利益也极为明显。如果成功签署,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感也将进一步加强。欧洲有北约,但“亚洲版北约”尚未成立。这个地区也需要同样的机构。但这并非意味着要像北约那样专注于防卫,而是指TPP成员国借助这个机制来加强经济联系以及(在全球变暖等方面)建立广泛的合作框架等。TPP对于中国不能成为负面因素。虽然全部成员国均以美国为伙伴,但大家同时也在与中国进行贸易。不应该将TPP视为“围堵中国”的政策。
  • 拉赫曼:美日无法用TPP遏制中国 2015-05-20 17:48
    美日领导人对TPP所作辩解中的焦虑情绪,反映了美日双方担心中国在亚洲崛起的事实。面对目前在亚洲的挫折,奥巴马决心达成TPP,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明显标志。奥巴马已经把向亚洲“重新平衡”作为其外交政策的一项标志性举措。然而,TPP无法真正满足其如今被赋予的战略希望。首先,TPP涉及的12个谈判国能否达成协定并在各国国内获得通过,仍远远不明朗。更重要的是,现在阻止中国成为亚洲经济的核心为时已晚,尽管美国仍然是亚太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军事强国,但中国如今是该地区实力超群的经济强国。一个TPP协定不足以、也来不及改变这一点了。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