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丁原洪:多重危机叠加作用下的欧盟
发表时间:2015-10-22 00:20 来源:国际网
主权国家联合体的欧盟曾经风光一时,但国际形势的重大改变,尤其是欧盟自身内外政策的失当,正在导致它走上日渐衰落的下坡路。尽管这一过程会是漫长的,但它要想重新焕发昔日荣光则是不大可能的。

对欧盟来说,2015年流年不利。屋漏又逢连阴雨,一场危机接着一场危机。乌克兰危机尚未平息,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再度爆发。当希腊债务问题引发欧盟内部关系紧张有所舒缓,前所未有的非法移民潮又强烈冲击欧洲,迄今未见解决。在多重危机叠加作用下,欧盟内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种矛盾激化,成员国之间公开争吵,使一贯以“团结一致”为标榜的欧盟出现明显的裂痕,从而使欧盟的声誉和国际影响力受到损害。欧洲一体化进程陷于十分严重困境。

欧盟遭遇今日的困局,既有外部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其内部,或者更确切地说在于其主权国家联合体的政治体制和“超国家”的治理模式。在如今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快速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下,欧盟这种特有的体制和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各种固有弊端凸显。这一切的导火索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二战以后,欧洲推行罕见的高福利经济制度。这虽对欧洲战后经济迅速恢复起到积极作用,但也为日后的发展埋下祸根。“高福利”带来的后果是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削弱了国际竞争力,给各国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日积月累,一些经济实力基础较差的国家不得不靠举债维持。高福利、高失业、高债务成了这些国家的常态。为了应付2008年一个世纪来最为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欧盟投入了3万多亿欧元的资金,以支撑岌岌可危的金融系统,引发欧洲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其中以希腊最为严峻。

欧盟成员国的“身份”本就不尽一致,一部分参加了欧元区,一部分没有加入。债务危机又使欧元区国家分成“债权国”和“债务国”。由于利益不同,对解决债务问题的主张出现了分歧。18个成员国有时开会都得分着开。有关解决债务国的方案实际上更多的照顾到债权国的利益,特别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德国。欧盟这几年针对债务国制订的救助方案基本上都是根据德国的主张,即“以紧缩换援款”。几年下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总地来看虽有所缓解,但却拖累了欧盟整体的经济复苏,去年它被世界银行视为“拖累全球经济的主要因素”。

欧洲债务危机使欧元区南北分裂为“债务国”和“债权国”,而在解决债务问题主张上又出现“紧缩与增长”之争。德国与法国这两个一体化“火车头”为此争执不下。这次在讨论第三轮解救希腊债务危机方案时,德国坚持实施更为苛刻的紧缩措施,甚至不惜将希腊踢出欧元区,而法国则坚决反对“希腊脱欧”。最终,希腊虽得以留在欧元区,但不得不接受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认为不会解决问题的方案。

欧洲债务危机已经折腾了五年多,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但却增添了成员国之间的利益矛盾,相互间离心离德。

如果说债务危机使欧元区一分为二,形成南北分裂,而且加重了欧元区成员国与非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隔阂和疑虑,而乌克兰危机的演绎则尖锐的反映出东西欧国家或者说“新老欧洲”国家之间难以弥合的固有矛盾。

以波兰为首的中东欧国家虽已加入欧盟,由于与俄罗斯毗邻,怀有历史宿怨,将俄罗斯视为自身安全的主要威胁;而“老欧洲”国家由于经济上的利益和安全上的考量,始终认为与俄罗斯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关乎欧洲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东西欧之间的这种差异,随着俄罗斯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普京总统的执政而越来越明显。为促使乌克兰、格鲁吉亚倒向西方阵营,波兰在西方策动的乌克兰、格鲁吉亚“颜色革命”活动中,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在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交战导致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地区从格鲁吉亚分离出去之后,波兰联合瑞典,不顾法、德等国的反对,倡议召开欧盟伙伴国峰会,试图与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签订“伙伴关系国联系协定”,以准欧盟成员国身份将它们拉入欧盟范畴。这次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就源于西方国家借口亲俄的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签署拟议中的“伙伴关系国联系协定”而再次策动“颜色革命”将其推翻而造成的。

令美欧等西方国家始料未及的是,乌克兰东部俄罗斯族民众居多的顿巴斯地区的德涅斯克和卢甘斯克州趁机自行宣布独立,而克里米亚地区更通过全民公投形式决定回归俄罗斯。为此,在美国主导下,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施加多轮经济制裁,虽给俄经济造成严重困难,但并未能动摇俄罗斯的强硬应对的立场。尽管外有美国压力,内有波兰等东欧国家的敦促,欧盟虽不得不对俄罗斯坚持经济制裁措施,但在俄反制措施影响下,一些欧盟成员国也蒙受不小的损失。欧盟内部在对俄政策上的固有分歧再度显露。不仅越来越多的欧盟成员国反对继续对俄制裁,而且德、法不顾美国、波兰的不悦,出面撮合,建立“诺曼底协商机制”(欧盟、俄罗斯、乌克兰三方),后又签署德、法、俄、乌四方《明斯克协议》。《明斯克协议》实际上将美国撇在一边,而且明确认同俄罗斯一直坚持的它不是乌克兰东部冲突的交战一方;乌克兰中央政府允诺就东部德涅斯克和卢甘斯克地区的自治问题与该地区的武装力量直接商谈;对克里米亚回俄问题也未再提及。乌克兰中央政府对此虽然气恼,但由于内讧,乌克兰内部政治、经济形势危殆,欧盟又自顾不暇,无力救助,而美国也因中东形势日益严峻,亚太地区也不平静,无意也无力直接卷入乌克兰这一既非北约成员国,又非涉及美国核心利益的地区事务。乌克兰无奈之下,只好吞下苦果。在非法移民潮冲击欧洲并促使中东战乱,尤其是叙利亚内战成为国际关注焦点的情况下,乌克兰危机已不在美欧等西方国家的重要议程之上,将会长期拖下去。

东西欧国家之间的利益分歧在乌克兰危机之后,更导致双方在应付非法移民潮问题上公然对立、相互攻击。非法移民潮问题在欧洲非始自今日,之所以演变成如今这种严峻地步,其根源在于美欧等西方国家这些年来在北非、中东地区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以反独裁、促民主的名义推翻一个又一个国家的合法政府,造成空前的人道主义灾难。加之,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范围内的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欧洲高福利的发达国家就成为各种移民趋之若鹜的地方。像德国、瑞典这些国家因为人口老化、劳动力短缺,出于私利,对于有技能的外来移民又持欢迎的态度。这无异于诱导、鼓励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巴尔干地区、北非中东动乱地区,以及南亚一些较贫困国家的民众到欧洲移民。随着移民数量的增多,审核手段又很繁琐,因而就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冒着生命危险,横跨地中海非法进入欧洲。

为了有选择地接纳移民,欧盟订立了《都柏林协议》,确定由移民到达的第一个欧盟国家予以集中收容,甄别合格后再送往其他欧盟成员国安置。这一决定不啻是把沉重负担加在意大利、希腊这些濒临地中海国家。它们本由于债务危机而面临困境,根本无力应对移民潮的涌入。成员国在安置经甄别的移民问题上,出于各自的私利,又相互推诿,不肯承担相应责任。加之,对大批非法进入欧洲的移民,很难区分是因战乱或政治原因申请避难的“难民”,还是出于其他原因而想定居欧洲的“移民”。因为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前者要收留,后者可以遣返原居国,故绝大多数抵达欧洲的人都自称是“难民”,以期留下。在这种情况下等待安置的难民就越来越多。欧盟委员会为了安置业经甄别的16万难民,在德国、法国支持下,试图采取“摊派”的方法,甚至扬言不接受者将予惩罚(罚款国内生产总值的0.02%),但同时又允许英国、爱尔兰、丹麦因特殊理由(实因未参加《申根协定》)不参加“摊派”。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中东欧国家本就不同意“摊派”,对东西欧国家不一视同仁的做法更加恼火,公开表示抗拒摊派;斯洛伐克领导人甚至声称将向欧洲法院投诉。

当前滞留在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一带的非法移民,多来自叙利亚难民营,经土耳其希腊边境,经前南斯拉夫地区,通过匈牙利赴奥地利、德国。由于德国、奥地利先开发边界,后又关闭边界这种变化不定的做法,使这批人“走投无路”。这一事件也反映出欧盟在移民问题上没有从全局出发的协调一致的对策所造成的后果。德国媒体评称,在难民问题上的欧盟已变成一个“利己主义学者俱乐部”,多少有点道理。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10月1日宣布的数字,今明两年将共有140万人到欧洲寻求避难,2017年还会更多。欧盟目前的安置业经甄别的16万难民就已经吵得不可开支,对安置政策、办法达不成一致。面临更加严峻的非法移民潮该怎么办?谁也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非法移民问题正成为撕裂欧盟的一大难题,短时间内无望解决。它正考验着欧盟。

非法移民潮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大大提升了弥漫欧洲的“疑欧”思潮。形形色色的以反移民、反欧洲一体化的政党纷纷崛起,在各国政坛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甚至可能改变欧洲战后各国的政治生态。英国最新民调显示,主张脱离欧盟的人数首次超过主张留在欧盟的人数。已在苏格兰议会59席中占据56席的苏格兰民族党日前宣布将在18个月后举行第二次“独立公投”。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主张独立的党派在9月底的地区选举中赢得绝对多数。这些都表明,在危机叠加作用下的欧洲大环境下,分离主义势力在明显增长,将会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不容小视的消极影响。

主权国家联合体的欧盟曾经风光一时,但国际形势的重大改变,尤其是欧盟自身内外政策的失当,正在导致它走上日渐衰落的下坡路。尽管这一过程会是漫长的,但它要想重新焕发昔日荣光则是不大可能的。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前驻欧盟大使)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