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国际形势
  • 赵华胜:中俄关系质变了吗? 2016-07-06 17:16
  • 陶小马:英国脱欧或将终结“旧全球化”,世界会更多极还是乱 2016-07-05 17:10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客观趋势。并且自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就始终在进行。只不过迄今为止,这个过程主要是一种以恶的方式推动的。以脱欧事件为标志,接下来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式一定会发生重大调整。这次英国脱欧最大的损失者是美国。因为脱欧事件的发生,使得美国的既有战略将很难继续推行。从这个角度看,英国脱欧事件反而是有利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的。
  • 刘建飞:准确研判中美在南海冲突的临界点 2016-07-05 17:08
    中国同美国及南海争端国目前虽有利益冲突,但美国及东盟国家也不愿意看到南海爆发战端,中美之间合作仍是主流。目前的危机如果应对得好,会促使各方更清醒地认知其同中国的真正利益关系,进而为合作提供动力。处理南海问题应当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紧密结合起来。与此同时,我们要研究、洞悉对方释放的信息的真实意图,找准冲突的临界点,然后精准发力,化解危机。
  • 蒋旭栋:中日何时重启全面合作? 2016-07-04 17:47
    战略对冲是日本自古历来的一种生存方式,在日本外交主轴为美国的前提下,日本貌似主体性缺失,但仍“小动作”不断。这看似矛盾,实则仍不断权衡自身利益,以求优势的最大化。现阶段唯有稳定的中美关系,才有稳定的中日关系的可能,才会消弭日本战略对冲的负面影响。因为安全困境的构造机理在于中美的竞争性关系之上,这样也日本战略对冲存在的基础。若中美竞争关系得以消弭,则无法建立对冲。日本再想保持自身的存在感,唯有选择与中国合作。
  • 张洵超:留欧派失败拆掉美国影响欧盟外交的杠杆 2016-07-01 17:39
    目前面对欧洲政治压力的俄罗斯,会是英国退欧的最大受益者。要求一个自身难保、经济停滞的欧洲团结起来遏制对抗俄罗斯,将非常困难。即使欧洲不发生多米诺骨牌式的退欧浪潮,英国退欧也不免会动摇世界各国包括乌克兰对欧盟的信心。此外,长期以来欧盟国家并非一群试图通过团结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的仆从国,相反,欧盟在政治、军事、意识形态上都是美国战后建立的西方秩序的一部分。而英国退欧拆掉了美国通过英国影响欧盟外交政策的这一有力杠杆,塑造了一个在外交上更自主独立的欧洲。
  • 尹承德:G20杭州峰会助推中国崛起 2016-06-30 16:32
    G20杭州峰会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及其规则制定的一个重要标志,将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和世界经济秩序朝公正合理非岐视方向发展。这反映在中国提出的如下三个重要议题将成为会议的共识。一是通过改革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重在增加新型经济体在国际经济和金融机构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使之更能反映和适应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现实。二是创新和完善G20机制,加快推进其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变,巩固和加强其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主要平台的地位,以结束西方发达国家通过G7对世界经济及其“游戏规则”的操纵和垄断。三是推动世界经济包容联动式发展,重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 顾正龙:土耳其调整与俄、以关系模式的四大原因 2016-06-30 16:30
    在局势一触即发的中东,土耳其改善与俄、以关系显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地缘战略事件。土总统向俄总统道歉并和六年不和的以色列复交,是土耳其总统找到的一种方法来为其灾难性的外交正名。然而,几十年的好友,秒变“路人”,“冰冻”6年,如今双方关系再回暖,他们的关系还能回到过去吗?土耳其如果不付出代价做出妥协,恐怕关系并不会恢复,长久坚固更谈何容易。
  • 陈凤英:英国脱欧不是我们怀疑全球化的理由 2016-06-29 14:46
    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全球化不是哪个国家愿不愿意的问题,只是各国在不同时期选择路径、参与方式、融入程度不同而已。英国脱欧不是从全球化撤出,它很有可能选择新的方式参与新的全球化进程,对欧洲只是暂时的放弃,当欧盟改革成功、调整到位、经济再显活力时,英国或许会再次选择欧洲。全球化是美国倡议和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很多制度安排、规模与标准制订还是需要美欧进场共商共建共享。当前欧美制度性乱象,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是提升中国等新兴市场话语权的良好机会。
  • 郑永年:英国脱欧和区域主义的未来 2016-06-28 15:22
  • 孙海潮:全面客观地认识国际形势 2016-06-27 16:35
    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严峻,遇到的阻力不容低估。但我们应对危机和处理国际问题的手段及能力都远超出以往,世界各国都必须考虑对华关系逆转的代价。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运筹帷幄,每每把重大的挑战转化为发展的机遇。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八大得出的这个结论并未改变。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