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首页
时事追踪
观点探索
外交亲历
国际视野
热点聚焦
中国周边
研究成果
外国人看中国
/
中国人看世界
非传统安全
一家之言
走出国门
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美国
>
美国
郭锐:"特朗普愿见金正恩",美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2017-05-05 17:59
美国对朝鲜态度没有丝毫改变,美国想要的只是一段暂时对己有利的相对稳定时间罢了,同时也摸一摸相关各方的“底牌”。与此同时美国通过打出对朝鲜言论缓和牌,意在提醒韩国国内各政治派别要首先关注到美方的利益关切及诉求,让其认识到朝鲜半岛局势的掌控大权握在美国手里,韩国不应当越过美国设定的政策底线。
林利民:特朗普“执政百日”的回顾与前瞻
2017-05-04 17:36
目前特朗普和精英开始靠拢,双方都有一些妥协,不过美国精英和建制派向特朗普靠拢更多一些。特朗普并没有美国精英化,如果按照这样的态势和逻辑发展下去,那么特朗普的一些政策得到贯彻的可能性极大。特朗普执政下,中美关系合作空间有可能会增大。尽管双方有一些分歧,但特朗普政府与中国政府在大方向上有不少共识,而且有分歧的地方也持可商谈的态度。所以中美合作空间增大的可能性在上升,在这方面不应过分悲观。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2017-05-02 17:11
特朗普的执政能力及格,特朗普总统表现出的大智若愚,有其特色。而且特朗普以其高频签署各种总统令已经让其执政魅力尽显无遗:亢奋,果断,快捷,直接。不过如果说特朗普政府的“百日新政”有美中不足之处,就在于体制与政策之间的协调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相互适应和调整的过程。
达巍:未来中美互动的四种可能性
2017-04-24 17:19
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是在大框架下出来的,这个框架下就是美国对华政策变得越来越消极与焦虑,整体趋势也越来越强硬。特朗普竞选期间的表述就反应了这种焦虑,他是焦虑里的一个代表,而且是极端、强硬的代表。另一方面,他上台后所的“曲线”其实是中美内生性力量正面力量的反应。未来中美之间互动也存在不确定性。美国对华政策一定是对中国塑造的,不是美国单方面所能决定的。这里面存在四种情况,算计型的对抗、算计型的合作、大国对抗和大国合作。如果未来中美互动比较好,美国对华政策可能会朝着倾向于合作的方向走,这里就有两种可能性:算计型的合作与大国合作。如果中美处理的不好,那中美之间就是算计型的对抗和大国对抗。
约瑟夫·奈:我对我的非美国朋友说什么
2017-04-18 18:00
不要误解2016年大选。与一些评论相反,美国的政治体制并没有被民粹主义浪潮席卷。事实上,我们有很长的反精英历史。但不要指望特朗普按常理行事。照说,一位输掉了普选的总统在政治上会更加趋向中庸,以便博取更多的支持。相反,特朗普宣称是自己赢了普选,而且煞有介事地煽乎他的基本选民。不过也不应低估美国的制度。到目前为止,法院、国会和各州正像麦迪逊所主张的那样,在抑制和制衡政府。此外,行政部门的长期公务员们也是压舱物。
肖河:麦克马斯特重组国安会班农出局,白宫权势排位或将“大
2017-04-13 18:15
无论班农能否平稳度过此次风波,麦克马斯特所领导的国安会机制仍然要面对来自特朗普本人,其民粹主义支持者,以及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库什纳所带来的诸多挑战。此次重组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说是暴风雨中的宁静。作为圈外人的麦克马斯特,是会像里根时期的鲍威尔那样声名鹊起,还是像奥巴马政府的琼斯那样最终黯然离去,还要看他能否在接连不断的政治风暴中措置得宜。显然,这并不会是一个轻松的任务。
李昊:空袭叙利亚背后的美国全球战略:后续效果将影响朝核问
2017-04-13 17:02
通过打击行动特朗普政府取得了一些战术成果,也收获了某种政治成果,但空袭叙利亚政府军的行动与美国的叙利亚政策并不完全一致,空袭行动之后特朗普政府并未提出清晰的叙利亚新战略,世界各国均在困惑而紧张地注视着特朗普的动态。实际上,本轮空袭的背后的政治谋划已经超出了叙利亚问题本身,更多地反映了近期特朗普政府紧迫的全球安全战略需要,可能产生影响叙利亚局势及东亚局势的蝴蝶效应。
金灿荣:习特会时突然炸了叙利亚,特朗普打的什么算盘?
2017-04-11 17:15
中美作为两个世界大国,很多国家盼着我们打架,以便从中渔利。现在两国首脑能坐在一块吃饭,这个姿态本身就很有意义。至于具体的合作内容,以后可以在四大平台里面慢慢讨论。特朗普选择在习主席来访期间轰炸叙利亚,这难保不让普京浮想联翩。在挑拨中俄战略信任这一点上,特朗普还是蛮坏的。当前在朝核问题上,中美走向合作的大方向是可以肯定的,但是细节我们还不清楚,有待继续关注。
刁大明:失衡与分裂:美国难以走出的国家困境
2017-04-06 17:41
2016年美国大选以毫无从政经验的唐纳德·特朗普胜出而告终。透过这场选举,我们看到了美国普通民众长期积蓄的不满情绪和呼吁变革的急迫心态。事实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国内日渐陷入失衡与分裂的困境,普通民众对现状强烈不满,政治精英和社会大众空前撕裂,难以就应对内外挑战的方案达成共识,国家政治制度与治理模式的弊端暴露无遗。
钟伟锋:“特朗普医改”何以夭折,“特朗普新政”又何去何从
2017-04-01 16:59
美国社会自二战结束以来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二是民主、共和两党在政治上两极分化。美国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医疗体系,成为这两大矛盾最集中的体现。既然瑞安医改的失败源于美国社会的深层矛盾,那么对特朗普政府将来政策的判断,也应该从同样的政治视角出发。既然医改是无解的数学题,把重心转移到其他的政策上就是必然的选择。在立法时间表上,税改和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下一步的施政重心。而可以预见的是,特朗普政府届时推出的这些政策,其保守程度很可能会大幅降低。
1118条
上一页
1
..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
112
下一页
推荐文章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李硕:中国气候外交转身悄然撬动世界秩序
钱文荣:朝核向题:为何美国要承担最主要责任?
吴祖荣:特朗普施政百日,美国未见剧变
李家成:韩国大选:"文安对决"由不分伯仲到拉开差距
热门文章
日媒:安倍发誓全力推进修宪 近九成民众支持现行宪法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安倍再次表明任内修宪强烈欲望 称时机已经成熟
民调:安倍支持率稳定 64%日本人批其有所懈怠
特朗普:在适当的情况下愿与金正恩会面
频道编辑
国际网
网址:
WWW.CFISNET.COM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9049794号-1
国际网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须注出处
Copyright©2012 cfis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