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欧洲 >
欧洲
  • 原航:中国与欧洲安全,过去、现在和未来 2023-05-18 16:51
    俄乌之间的悲剧,是有历史和现实原因的,根源在于欧洲的安全机制有问题。解决欧洲安全问题的长久之道在于通过谈判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这是中国的基本主张,具体蓝图如何擘画有待战场态势的进一步明朗化,更要看直接相关各方的理念更新、利益勾兑和态度转变。可以预见,有中国积极参与的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进程将开启中国直接、深入影响欧洲安全机制发展演变和战后欧洲乃至国际秩序的新时期,中方一直以来积极倡导的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理念必将在其中得到更多具体反映。
  • 姬文刚:欧洲安全局势,多重挑战与和平愿景 2023-05-17 17:41
    欧洲安全机制的基本架构,是围绕北约、欧盟、欧安组织展开的。欧洲的和平取决于它们。但鉴于它们无法有效应对当前的复杂挑战,其使命需被重新界定。在目前的地缘政治形势下,往旧瓶里装新酒不足以形成稳定持久的秩序。未来欧洲安全秩序无可回避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应对俄罗斯。现在欧洲面临两难,既视俄为敌人,又离不开俄的合作。当务之急,欧洲需要找到符合21世纪时代特征的建设性解决方案。
  • 孔田平:欧洲安全秩序:历史、困境与选择 2023-05-16 18:54
    欧盟和北约的“双扩大”塑造了冷战后的欧洲安全秩序。无论是欧盟还是北约都试图将俄罗斯融入特定的制度框架内,但最终以失败告终。2022年爆发的乌克兰冲突宣告了冷战后欧洲安全秩序的分崩离析,其结局将在很大程度重塑欧洲安全结构。冲突结束后欧洲将呼唤新的安全秩序,需要有超越结盟和均势的新的战略思维,重新思考既有欧洲安全机制的使命,并创建针对原苏联空间的新安全机制。无论冲突结果如何,俄仍将是欧洲无法选择、难以避开的邻国。如果没有其参与,就不可能有一个稳定的欧洲安全架构,而如果俄完全融入新安全架构,欧盟和北约的利益如何与俄的利益实现平衡又将是一大难题。
  • 吴白乙:三重挑战促使欧洲改变对华姿态 2023-05-09 18:46
    欧方对华姿态有所变化,主要是与当前其内外形势的三重挑战有关:一是欧洲经济困难重重,需要抓住中国疫后重启的重要机遇。二是欧洲“战与和”前景尚不可料,需要中国发挥“稳定器”作用。三是国际形势持续剧变,欧美关系需要“再平衡”。
  • 孙榕泽:“欧洲芯片法案”与欧盟“入局” 2023-05-05 17:21
    “欧洲芯片法案”彰显欧盟积极入局“全球芯片竞赛”的决心。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欧洲芯片产业与其“竞争对手”相比相对落后且结构性问题突出,想要全面追赶并非易事。
  • 刘云生:马克龙访非和法国的对非新政策 2023-04-21 15:06
    2月2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爱丽舍宫发表讲话,阐述了法国的新非洲政策。新政一改戴高乐以来历届政府对非强势策略,转而突出在“平衡和负责任”基础上建立“新型合作伙伴”这一定位。随后,马克龙于3月1日至4日访问了与法国交往甚少的中部非洲四国加蓬、安哥拉、刚果(布)和刚果(金)。这一系列外交行动彰显法国修复与非洲国家关系的“洪荒之力”,昭示了法国对非“新攻势”。
  • 慕阳子:法国在动荡世界中寻找新坐标 2023-04-12 18:07
    当今世界秩序分崩离析、挑战与风险加剧,法国试图通过,俄乌冲突的调停者、大国博弈的平衡者、多边主义的维护者,三重身份的构建,继续锚定自身大国地位。三重定位从近、中、远三个阶段,在形势、结构和路径三个维度上勾勒出来未来法国的新坐标,有助于法国摆脱当前内忧外患的困局,在大国间展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国际上牵引未来发展的方向,可谓是新形势下托起法国大国地位的“三脚架”。但法国实现该战略目标的挑战前所未有,进达新坐标的征程阻力重重。
  • 张健:欧盟力量平衡“东倾”只是一个假象 2023-04-04 20:01
    目前中东欧国家的确声势上扬,但这也只是乌克兰危机带来的一个暂时现象,不具可持续性,所谓欧盟内部力量平衡正在向东倾斜只是一个假象。此外,由于东西欧在乌克兰危机上的长期目标并不相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差异还会引发冲突。再加上东西欧在诸多方面本就存在矛盾,只是一定程度上因乌克兰危机被遮盖,预计在“后乌克兰危机”时期,中东欧在欧盟内的处境或更难堪。
  • 赵俊杰:欧洲领导人为何纷纷寻求访华 2023-03-27 19:09
    欧洲领导人看到了中国的强大,也应该看到了中国在促成伊朗与沙特和解、劝和促谈俄乌冲突方面的外交影响力,改善中欧关系、加强中欧在全球重大事务上的对话合作,无疑成为欧洲政要近期接踵访华的一大政治诉求。
  • 张金岭:法国退休制度改革背后的双重危机 2023-03-14 21:11
    2023年伊始,法国政府在时隔三年后再次推出新退休制度改革方案,随即引发民众强烈不满。马克龙政府不畏民众抗议,态度坚决,意在解决法国社会面临的结构性赤字与可持续性,社会团结与不公正的双重危机。鉴于马克龙政府认定此项改革对法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他领导的复兴党又拥有共和党的支持,改革法案在议会通过的可能性较大。即便法案在议会获票不足,政府也可动用宪法条款强行予以通过。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