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欧洲 >
欧洲
  • 朱宇方:德国人也开始勒紧裤腰带?最糟糕的状况还没有到来… 2022-08-03 20:22
    就德国最近遭遇的经济问题而言,本质是全球化退潮的过程中,危机逐步叠加、引爆的结果。无怪乎,“摆脱依赖”“战略自主”已成为近年德国和欧洲政界的流行词。但对深度嵌入国际产业链并享受了数十年繁荣果实的德国和欧洲而言,如何在后全球化时代探索一条新的道路,以求“独立而不自我孤立、自主而非自给自足”,是重大而紧迫的挑战。
  • 李超:德国新政府外交政策百日评述 2022-08-02 19:48
    俄乌冲突大背景下,尽管德国外交与安全政策显现出不少新变化,采取了相对强硬的态度和手段,也调整了大国关系,愈发倚重美国,疏远中俄。但务实与平衡仍是德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目前来看,新政府也是在继承默克尔遗产的基础上进行适度调整,而非“彻底颠覆”。同时,鉴于德国的领导作用弱于默克尔时代,未来德国将透过西方联盟和提升自己在联盟内的地位发挥对外影响力,其外交政策的意识形态属性将更为鲜明。
  • 李冠杰:从支持率70%到被70%英国人赶下台,他是怎么做到的…… 2022-07-28 09:05
    当前英国面临全方位危机,这些危机主要由英国的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运动等酿成。而英国政客无法找到恰当解决方案,只能“摆烂”“比差”,看谁撑得更久,所以短期内危机都不会消失。英国打着“全球英国”旗帜重返国际舞台,其行动更多是进行搅局而非建设性领导。有关行径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作用,未来英国可能遇到比此前更大的危机和混乱。
  • 张健:封锁俄飞地加里宁格勒,立陶宛为何不顾欧盟抱怨执意“ 2022-07-12 20:00
    立认为自己能将俄玩弄于股掌之间,却不知可能引发难以估量的灾难性后果。正因如此,欧盟迄今采取了谨慎态度,呼吁克制和外交解决。欧虽在公开场合为立站台,但私下对其多有抱怨,认为会将欧盟拖入对抗和风险之中。预计未来欧俄或达成妥协,加里宁格勒“这把火”暂时烧不起来。但这一事件表明,在西方与俄高度对抗的背景下,一些小国或为迎合美国,或自恃背后有人撑腰,有采取鲁莽单边行动的冲动,欧洲未来形势仍风险极大。
  • 杨芳:约翰逊下台后英国政局及对华政策前景 2022-07-11 19:24
    未来,英国新首相将面临重建信任、拯救经济以及弥合分歧的重任。在对外政策上,新一届英国政府需要更多回应国内政治以及民众实际诉求,继而发挥其对外影响力与全球角色。预计约翰逊下台后,中英关系主要面临两大挑战。一方面,来自英国国内。虽然英国内仍有理智对华声音,但鹰派更为强势,英新政府更容易被其裹挟和道德绑架。另一方面,英国对华决策的自主性下降。
  • 伍慧萍:德国外交正加速转型,动向值得关注 2022-07-04 20:35
    自俄乌冲突以来,德国外交在两个维度上出现重大转向,一是指导原则(新东方政策)的变化,二是外交布局的调整。即发展多元伙伴关系,减少单方面的对外依赖性,包括对俄、对华和对美的单向依赖性。德国外交政策在传统领域外,日益拓展和加强气候外交、能源外交等其他领域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一方面为气候、环境和能源转型以及供应链重塑铺路,另一方面致力于构建多元立体的外交格局。预计,未来中德关系的走向将日渐复杂,德国将进一步强化在价值观和地缘政治上的选边站队,并部分减少对华依赖。
  • 吕蕴谋:欧盟授予乌克兰候选国地位的“理想”与“现实” 2022-07-01 17:39
    乌克兰此时超速获得候选国地位,无非是欧盟在内外压力下“心神不宁”的选择,有其多重政治考量。而且候选国地位仅是乌克兰获得的第一个“批准印章”,乌克兰入盟之路道阻且长。
  • 孙兴杰:反对禁售燃油车,德国戳破欧盟“气候政治”表象 2022-06-24 19:37
    从燃油车到电动车,德国极可能失去在汽车产业中的主导地位。德国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意放弃到手的市场份额,自然就与欧盟的步调不一致。此外,绿色发展是新的发展理念,但任何理念背后都意味着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重构,而欧盟“气候政治”的背后,也绕不开利益和资源的重新分配。而欧盟这项法案落地,需要得到欧盟成员国政府的一致批准。因此,德国政府明确表示反对,相当于给欧盟“气候政治”泼了一瓢冷水。
  • 薛晟:马克龙立法选举折戟,谁将是新政府“造王者” 2022-06-23 17:35
    从马克龙公布的选纲来看,共和党无疑是其合作的首选对象。同时,马克龙的“共和国前进”运动无论从人员构成,还是从总统竞选中其支持者构成来看,共和党无疑有潜力成为法国总理伊丽莎白·博尔内所称的组成“行动多数派”的首选伙伴。而且,从议席来看,共和党所获61个议席已足够成为马克龙获得国民议会多数派所需。不过,面对最佳选择,马克龙及其团队依然存有顾虑。
  • 李超:欧洲加大挺乌力度 2022-06-22 18:32
    2022年6月1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意大利总理德拉吉在罗马尼亚总统约翰尼斯陪同下一起访问乌克兰。这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欧三大国领导人第一次踏上乌克兰的土地。作为欧盟的“新三驾马车”,法、德、意领导人共同承诺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但较之美、英、东欧及波罗的海国家的立场,此三国更希望发挥协调作用。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