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正文
林宏宇:“一带一路”战略冷思考 ——从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的视角
发表时间:2015-04-29 18:54 来源:国际网

“一带一路”是一个高超的战略设计,它转移了大国博弈的焦点,悄然实现了中国的战略转向。但该战略能否成功实施,还要看它的运作技巧与拿捏的分寸。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不要轻易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及其维护国,否则很可能打乱我们的战略部署。崛起的中国正在进入有所作为和使用实力的时代,我们的问题在于如何使用实力。中国要实现对国际秩序的建设性塑造,不能仅重视物质实力的作用,还应注重规范性秩序的权力作用。中国应多参与国际共享规范和价值的塑造,多强调共赢、多赢、非零和等价值观念,多强调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及其实现方式的包容性特点,即同舟共济、合作共赢。中国要争取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按照责任、权利、能力相一致的原则,力所能及地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体系改革和全球治理,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中国还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发展事业,与各国一道推动世界繁荣进步。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原则的坚守和建设性运用,努力提高世界各国对和平崛起中国的实力和权威的认同度和接受度。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更好地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也才能在未来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构建中有所作为。

近来国关学界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讨论异常火热,虽不乏真知灼见,但多为溢美之词,多阐述该战略的积极作用和正面影响。本着兼听之见,笔者认为不可忽视该战略的负面效应,而且如果从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角度来看,这种负面效应更为明显。如果处理不当,则有可能不利于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

回顾过去30多年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成功首先来自于对国际体系的适应性融入。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改革开放,向国际标准、国际规则看齐。在西方强势的大背景下,努力去适应西方的国际秩序和游戏规则就成为了中国的必然选择。通过适应性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中国成功地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来发展自己的实力,中国的国力有了巨大的增长。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国力发展的高度不平衡性与脆弱的可持续性。我们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就是从另个维度反证了我国在各个方面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打造2.0版中国经济”的提法也是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巨大压力的反证。而且,从中国的国情来看,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与脆弱性的状况将较长时期存在。因此,我们千万不可沾沾自喜。实际上,国力壮大了的中国仍面临着巩固现有优势和建立新优势的艰巨挑战,我们所谓的“战略机遇期”应该是补强和完善自己力量而不是全面扩张力量的时期。

2008年以来,中国崛起的势头进一步“被加快”了,国际体系与中国的关系问题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国际体系与中国关系的“主旋律”依然是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的关系。即使30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挑战霸权的实力,极大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态势,但中国并没有从典型的应战者转变为标准的挑战者。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确开始从“不管他人瓦上霜”的闭门主义者,逐渐变成了地区稳定乃至世界和平的积极介入者和坚定维护者,对东亚和周边地区产生了重大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影响,其与国际体系的关系性质正从适应性融入向建设性塑造转变。但是,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塑造,其间转换难度非常大,涉及目标设定、能力建设以及使用力量的意志、采取的方式方法等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实现“建设性塑造”,务必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否则有可能欲速不达。

应该说“一带一路”是一个高超的战略设计,它巧妙地转移了大国博弈的焦点,悄然实现了中国的战略转向。然而,该战略能否成功实施,还要看它的运作技巧与拿捏的分寸。笔者认为,从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的历史视角来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最好不要轻易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及其维护国,否则很可能招来巨大的体系压力,从而打乱我们的战略部署。目前,我们已有些冒进的迹象,已然产生不少不良的反应。比如,近来美日关系异常走近,美国超高规格接待日本首相安倍的来访;美菲举行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联合军演;西方七国集团(G7)发布针对性很强的海洋安全问题声明,剑指我国南海;美国两大智库“亚洲协会”和“外交学会”都发表内部研究报告,反思中美关系与美国对华政策,表明美国对华政策的友好共识正在瓦解,等等。这些迹象从大战略上讲都对我国的和平崛起非常不利,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崛起的中国正在进入有所作为和使用实力的时代。现在问题的要害不在于是否使用实力,而在于如何使用实力。笔者认为,中国要实现对国际秩序的建设性塑造,不能仅重视物质实力的作用,还应注重规范性秩序的权力作用(NormativePower)。中国应多参与国际共享规范和价值的塑造,多强调共赢、多赢、非零和等价值观念,多强调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及其实现方式的包容性特点,即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要争取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按照责任、权利、能力相一致的原则,力所能及地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体系改革和全球治理,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中国还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发展事业,与各国一道推动世界繁荣进步。

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原则的坚守和建设性运用,努力提高世界各国对和平崛起中国的实力和权威的认同度和接受度。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更好地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也才能在未来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构建中有所作为。

(作者为国际关系学院国政系主任、教授,文章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