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国际形势
  •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中俄关系“无上限”,中欧同样如此 2023-04-25 17:43
    中方支持欧洲联合自强,坚决反对搞阵营对抗。乌克兰问题不应成为中欧之间的问题,更不应成为双方交流合作的障碍。对于“无上限”的提法,欧方应正确理解。中国一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各国友谊与合作是无止境的,不应人为设限。中俄合作是“无上限”的,中欧同样如此。沙伊关系重新“破冰”和解,对解决包括乌克兰危机在内的国际问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要坚持政治解决、谈判解决;二要坚持减压降温;三要合作应对外溢效应。下阶段,中欧还有很多重要的积极议程要推进。双方要相向而行,加快落实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全面重启各领域交流对话,稳固中欧友好合作主基调。举办新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是今年中欧双方最重要的政治议程。
  • 刘中民:中东缓和潮中的两个“能否持续”和一种“惰性” 2023-04-24 18:04
    鉴于国际格局变动能否持续对中东地区利好,构成了影响中东地区和解潮流能否持续的重要外部因素。同时,从长期角度看,美国仍将把中东作为其战略优先方向。再加上,中东依附性、冲突性地区格局惰性短期内很难完全改变。因此,对于中东地区和解当前仍只能保持谨慎乐观,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仍有漫长而艰难的路途要走。在此过程中,中国中东外交始终要保持战略信心和战略耐心的统一,并不断提升外交谋略和外交艺术水平,才能对中东地区的和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杨洁勉:当前国际形势挑战和中国外交战略运筹 2023-04-24 17:58
    目前美国遏制打压中国的战略基本落地,中国面临着1971年以来,又一次严峻的挑战。应对危局,中国已进入了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时候。中国最根本的任务,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同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就世界总体形势而言,东升西降是趋势,东弱西强是现实。我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历史性的转变,但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是能够做到的。
  • 张洁:周边安全形势的发展趋势 2023-04-20 18:48
    未来一段时期,中美博弈将是影响周边安全形势的主要因素,鉴于美国及其盟友迄今尚无与中国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意愿,地区安全形势仍将整体可控,但中国面临的体系性压力将持续加大。同时,台海、南海问题仍将保持高温不断,朝鲜半岛正在进入新一轮剑拔弩张的周期。这些热点一旦发生意外摩擦(更不要说重大事变),都将产生“破窗效应”,引发整个地区向阵营对立化发展。此外,地区中小国家的战略自主性提升以及寻求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之外的战略选择,也将对周边地区秩序重构产生一定影响。
  • 牛新春:“和解潮”为中东带来政治、经济、外交新格局 2023-04-20 18:42
    目前美国独霸中东的时代结束了,中东各国在外交上主动出击,在美欧俄中之间寻求新平衡,试图塑造新地区格局。而且,“阿拉伯之春”十年动荡令地区每个国家都深受其害,当前中东各国及时调整外交政策,多交朋友少树敌。同时,中东国家开始都把经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的位置相应后移。而今,中国抓住了中东新变局的机遇,采取积极主动的新中东外交,为中东和平作出贡献。
  • 张洁:新旧问题交织,周边地区“双安全”风险居高不下 2023-04-19 22:13
    当前,中国周边地区除了面临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即“双安全”)问题的严峻挑战外,还存在安全治理合作供给不足的困境。这是因为,大国博弈更多聚焦传统安全议题与地区热点,地区中小国家面临的则主要是各类非传统安全问题,但它们自身治理能力有限,这就导致了地区形势不稳定性的进一步增强。
  • 董冰:苏丹冲突局势严重升级 2023-04-19 22:02
    当前的战火是政治转型期苏丹不同势力间争权夺利、各自为政乱象的一次集中体现。未来一段时期内,苏丹局势恐仍难以企稳,向文官统治过渡的进程亦难以推进。同时,本次战事因深层利益争夺而起,即使未来双方因外界施压、斡旋重回谈判桌,在缺乏有力约束的情况下再次交火的风险依然较大。若双方坚持对抗,甚至有升级为全面内战的可能。苏丹地处战略要地,其安全局势对周边广大地区均有影响,如战事升级,可能引发新的地区冲突。
  • 张洁:地区力量持续战略调整,阵营对立呼之欲出 2023-04-19 11:43
    在中美博弈与乌克兰危机的双重影响下,地区主要力量持续进行战略调整。其中,日韩澳加大与美国的战略协调与联盟合作,成为美国实施“印太战略”的核心力量;俄罗斯近年来推进的“向东看”政策被迫停滞,但此前俄方所下的“先手棋”以及危机升级后与中印的战略协调,确保了俄对周边事务依然具有影响力。印度则以不断增长的国家实力为基础,继续加强与美国的盟友国家的合作并以此抗衡中国,但同时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体现了更多战略自主性。东盟经过短暂的战略焦虑期后,开始加强战略自主,尤其是2022年底的三大主场外交,相当程度上重塑了自身在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
  • 张洁:“规锁”与反“规锁”: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主要矛盾 2023-04-18 10:30
    美国将中国视为“惟一具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和能力的国家”,声称中国正在“胁迫”和“侵略”全球,尤其是“印太”地区”。因此,美国必须“塑造中国所处的战略环境”,在中国周边形成“规锁”中国之势。基于上述认知,拜登政府持续加强对“印太”地区的战略投入,同时重点强化盟友与伙伴体系建设,利用议题炒作把控地区安全议程,从而全方位维护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有效”“持久”的影响力。
  • 张一飞:西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终结 2023-04-14 19:33
    西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是基于自由主义思想的国家间互动模式及其结果。当下,该秩序正在经历新一轮由兴转衰的历史演变过程。如果这一秩序因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固有特征和全球宏观条件的周期性恶化而衰退频发,则终将走向自由主义思想的对立面并彻底终结。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