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首页
时事追踪
观点探索
外交亲历
国际视野
热点聚焦
中国周边
研究成果
外国人看中国
/
中国人看世界
非传统安全
一家之言
走出国门
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非传统安全
>
海洋
>
海洋
吴士存:南海持久和平将不再是奢望
2019-11-11 18:30
近年,南海形势总体向好,尽管由于某些域外国家的介入,南海局势虽“偶有波澜”,也出现过一些令人担忧的消极因素,但这些消极因素改变不了南海形势持续和平稳定和向好发展的大趋势,也动摇不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致力于将南海打造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的坚定决心,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南海持久和平将不再是奢望!
吴士存:当前南海形势的几个特点
2019-10-23 19:30
今年以来,南海形势发展有诸多积极有利的因素。但过去三年以来南海形势总体“降温趋稳”的态势虽然尚未根本逆转,但已开始进入动荡期,甚至面临转折点。
陈相秒:中美南海“灰色地带”较量将成常态
2019-08-28 19:17
部署海警预示着美国正在调整其南海政策:一是政策方式转变为软硬兼施、软力量和软对抗占主要地位。二是政策目的转向既要维持力量压倒性优势,又要在南海长期稳定存在。三是政策实践转向双边和多边。伴随美国海警在南海的常态化存在,中美之间围绕海警的“准军事”较量将日趋频繁,两国在南海全面竞争和对抗的态势也将继续恶化。
胡波:美国在南海用六类军事行动压制中国
2019-08-13 19:20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长期在南海进行六大类军事活动。它们相互联系,而且不同军事行动背后的军事价值和军事意义不同。相比美军在南海的整体行动而言,“航行自由行动”是不足道的。这并不是说它不重要,只是我们没有必要过度聚焦于它,而忽视美国其它类型的行动及其所代表的政策取向。
吴士存:“印太战略”背景下的南海形势
2019-07-11 19:37
未来一段时间,南海形势趋稳向好的大方向虽然不大可能发生逆转,但随着消极因素的不断增多,会呈现出“稳中有乱、时有升温、博弈加剧、分歧增多”的特征。其中由于“印太战略”可能迫使南海地区国家在中美日益升级的地缘政治较量中“选边站队”。因此,其将对中国和东盟国家构建基于规则的地区秩序产生负面影响,也可能使南海地区再次成为大国地区政治竞争的主战场。
张锋:美国的印太海洋秩序观
2019-06-28 19:47
印太战略并不是简单地强化美国传统的以五对双边军事同盟为支架的“轴辐”体系,而是要在这一“轴辐”架构的基础之上,加强前沿部署,扩展安全伙伴国,构建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地区安全网络。这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根本所在,也是其印太海洋秩序观的真意所在。
胡波:日益“军事化”的美国南海政策
2019-05-16 18:36
美国南海政策的“军事化”色彩日渐浓厚,必然不断逼近小规模武装冲突甚至战争的门槛。对此,双方亟待提升海上战略对话的质量。目前最应该谈的是军备控制、权力结构和军事行动规则等实质问题,而非主权和航行自由这样的问题。对中方而言,过度重视“航行自由行动”容易给公众和舆论造成错觉,那就是“航行自由行动”是美国唯一挑战中国南海主张和地位的有效方式,而忽视美军不同军事行动背后所指代的不同政策取向。
冰岛前总统:北极的航道、油气影响未来,中国参与开发十分重
2019-05-13 18:35
北极地区为何对人类的未来如此重要,格里姆松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气候变暖,北极海冰逐渐变薄,一些航道的经济性逐渐显现出来,甚至能改变地缘政治版图。其次,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尤其是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天然气资源丰富,这对东亚国家改善能源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最后,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海冰情况对人类意义重大。
陈相秒:中美能否有效管控南海利益冲突
2019-04-30 18:03
现阶段,鉴于中美双方有效管控南海分歧并防止冲突的基础已有所削弱。如何维持可控对峙的局面,考验着两国的外交技巧和军事斗争能力。对双方一线人员而言,他们所要做的,是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避碰规则执行维护本国利益的指令。对两国政策制定者而言,保持战略沟通,避免擦枪走火,是当前处理南海问题比较现实的选择。
陈相秒:中美南中国海利益与诉求冲突可否调和
2019-04-10 18:59
尽管中美对建立基于规则的南中国海地区秩序的大方向和原则不存在分歧的,但对于建立什么样的规则、谁来主导等具体问题,双方的理解不仅冲突,而且不可调和。而且中国在南中国海权力的彰显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因此只要美国维持“世界警察”和地区秩序主导者的自我战略定位,中美在南中国海的“实力碰撞”就不会停止,且将愈演愈烈。
177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18
下一页
推荐文章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李硕:中国气候外交转身悄然撬动世界秩序
钱文荣:朝核向题:为何美国要承担最主要责任?
吴祖荣:特朗普施政百日,美国未见剧变
李家成:韩国大选:"文安对决"由不分伯仲到拉开差距
热门文章
日媒:安倍发誓全力推进修宪 近九成民众支持现行宪法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安倍再次表明任内修宪强烈欲望 称时机已经成熟
民调:安倍支持率稳定 64%日本人批其有所懈怠
特朗普:在适当的情况下愿与金正恩会面
频道编辑
国际网
网址:
WWW.CFISNET.COM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9049794号-1
国际网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须注出处
Copyright©2012 cfis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