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美国 >
美国
  • 陶短房:特朗普,会一直“特朗普主义”下去么? 2016-03-30 14:17
    特朗普当然明白,光走常规路线,自己非但毫无胜算,而且可能在党内初选最早阶段就“翻身落马”,惟有剑走偏锋,才有一线生机。目前随着特朗普在党内候选人提名竞争者中的优势日益凸显,这种包装色会渐渐被有意无意弱化、淡化,以免吓跑那些铁杆支持共和党、却并不喜欢“特朗普语言”的选民。党内出线后,接下来面对的将是民主党的对手,寻找共和党内“最大公约数”,才有击败对方、最终入主白宫的可能。因此到了这一阶段,“特朗普语言”将自然而然地有所调整,“奇谈怪论”的比例会减低。当然,“特朗普个人特色”还是会尽可能去保持,但不再会因此轻易冒险了。而倘若将“特朗普语言”的包装色洗掉最“刺眼”部分,剩下的“特朗普主义”如前所述,则实在并没有什么“逾矩”之处。
  • 郑永年:特朗普主义和美国民主的困境 2016-03-22 19:05
    全球化时代,在资本、政治和社会三者中间,政治和社会是不能流动的,这使得三者之间容易失衡。政府如果实行高税收政策,资本就会跑掉;如果减少福利,依靠福利而存在的社会就会不满,政府就没有合法性。如何维持福利制度呢?西方有几个通用的办法,包括向中产阶级征税,债务(向老百姓借钱,向外国借钱),牺牲未来(照顾有选票的老人而牺牲没有选票的年轻人)等。但这些都不是长远之计。这便是今天美国的局面。今天美国所发生的则是美国民主赖以生存的中产阶级的愤怒,是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斗争。这场斗争如何展开,全世界当拭目以待。
  • 张敬伟:阻止特朗普,美国还有两道防火墙? 2016-03-21 18:11
    希望7月份的共和党全国大表大会,能够成功阻击特朗普;否则,就只有靠希拉里(或桑德斯)了。如果这两道防火墙失效,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美国政治将掀开糟糕、令人不安的一页。其实,美国精英和主流舆论,也要有所作为,不要毫无意义地对特朗普进行人身攻击,而是发挥影响美国民众的正能量,让美国民众理性起来。
  • 斯蒂芬斯:特朗普并非美国“特产” 2016-03-16 17:52
    特朗普现象不仅仅关乎特朗普的性格。他是结果,是代表横跨大西洋的政治反叛的一张令人不快的面孔。我们对于蛊惑人心的言论,从来没有一种简单的答案。那些艰难应对现代政府复杂性的人,永远无法在对骂中胜过特朗普。然而,共和党人意识到——欧洲人也应注意——主流政客如果玩弄粗糙的民粹主义,迟早会发现自己失算。特朗普不会入主白宫,勒庞也不会入主爱丽舍宫,但他们将会毒化政坛。
  • 莫里:特朗普的美国:只是一个名叫“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 2016-03-09 18:43
    随着对美国传统价值的认同逐渐弱化,我们自我标榜的自由在几乎我们想做的每一件事上都受到了限制,而且我们还新增加了一个傲慢的上流阶层。无论在实际操作层面还是在意识形态层面,美国的传统价值都在崩溃。尽管我们还没有完全失去国家认同,我本人遇到的移民,无论种族,都具备典型早期美国人的特征,这使保持美利坚民族特质显得不再是个需要担心的问题。即使这些特质深植于美国传统价值之中,但如果对此价值的信仰仅限于部分美国人,我们还是会很快变成另一个国家——一个强大、富裕、仍然名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但我们将不再拥有赋予我们在人类历史上独特性的那种基础性的价值力量。
  • 尹承德:美国大选的反主流倾向 2016-03-07 15:09
    美国大选的“异化”现象是美国政治生态和民情深刻变化的结果。民众对精英统治集团失望,普遍人心思变,甚至萌发了极端思想情绪。特朗普之类政治怪杰遂“应运而生”。如不出意外,此次美国总统选举将是希拉里同特朗普双雄对决。美国没有完美的总统候选人,也没有完美的总统,两利相权取其多,两害相权取其轻。让谁笑到最后,相信美国选民会作出理性明智的选择。
  • 萨默斯:特朗普现象突显民主的迷失 2016-03-03 18:04
    特朗普的崛起不仅是因为他蛊惑人心的感染力。它反映出政治上的沮丧心理——人们认为他回应了他们对当今世界秩序的恐惧,认为他是一个为那些被抛弃的人出头的局外人。如果我们要超越“特朗普主义”,就必须找出应对经济放缓的可行办法。美国一贯受到思想权威(而非权威思想)的治理。相比让所有美国人明白活跃政治辩论和妥协的传统将会继续,没什么其他事情更重要。
  • 赵可金:为何美国人总觉得政府对外软弱 2016-03-01 18:17
    美国领导人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国内观众的关注下发生的,都会产生观众成本,导致国内公众会对领导人的政策给予嘉奖和惩罚。在对外政策问题中,如果领导人对某种外部挑战或者压力选择退缩,那么国内观众会对此进行强烈的抨击,如果领导人选择威慑对方,但又没能兑现这种威慑,那么领导人面临的国内观众成本将是巨大的,他将遭受来自国内民众的惩罚。相反,在面对外部挑战时,越是能够坚持立场不妥协,则越是外交上的胜利,越能得到国内政治观众的褒奖。因此,导致美国对外政策观感不同的根源是美国霸权心态自身,只要美国不放弃霸权主义政策,每当遇到来自国际社会的挑战时,都会面临来自国内潮水般的批评,而此种“美国对外政策软弱”的批评根本就是一种自说自话,最多只能作为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已。
  • 陈积敏:从奥巴马国情咨文看美国政治生态 2016-02-29 17:10
    纵然奥巴马表示那些声称美国衰落的言论只是一个“神话”,但现实的问题与挑战确是真真切切的。在金融危机后,美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便美国已经从金融危机的困境中走出,但金融危机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塑作用已然形成,要想再次回到本世纪初那种独孤求败的状态似不可能。正源于此,奥巴马在本次国情咨文中一方面强调其政绩之所在,一方面着眼于未来,告诫美国下一届政府需要继续按照他所设定的方向走下去,即内修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外联盟国、伙伴,制衡潜在威胁,慎用武力。当然,这只是奥巴马的一种期盼,能否实现,只能让时间来回答。
  • 吴祖荣:美军指挥官的四大战略性误区 2016-02-29 16:57
    美军指挥官因长期独霸世界形成的冷战思维和零和游戏理念根深蒂固。面对中国经济力和防御性军力的持续增长,他们已显露出一种不自量力、霸权心态恶性膨胀的危险倾向。美军指挥官战略判断失误、策略运作失当,在对华态度上与美国其他各界的差异化取向日趋明显,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了防止美军指挥官的错误言行引发中美之间的意外事端,干扰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大方向,美军指挥官急需重新审视以下四大误区,改弦更张。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