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李亚男:被美国“越打越强”的胡塞武装,将扮演什么地区新角色
发表时间:2025-07-02 16:41 来源:国际网
胡塞武装身处中东地缘格局震荡重组的漩涡中心,但抓住并用好了美国战略收缩、海湾国家经济转型、无人机技术扩散三大有利时机,通过与美协商停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今后,他将凭借军事韧性和政治算计,化身一颗坚硬的“钉子”,钉在各方的敏感神经上。对以色列而言,胡塞对其国家安全的威胁正急速上升。对也门局势而言,胡塞地位进一步稳固,将成为未来也门和平方案中无法绕开的关键方。从地区力量平衡变化的前景来看,胡塞不仅将成为美以对伊朗博弈的关键方,还可能参与美以与沙特的三方互动。

5月6日,美国与也门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双方承诺停止相互攻击,包括不针对经过红海即曼德海峡的美国船只、确保航行自由和国际商贸航运畅通等。这给美国自3月15日以来针对胡塞武装发起的“特朗普第二任期最大规模对外军事行动”画上了休止符,也给美英联军与胡塞武装之间持续500多天的冲突按下了暂停键。停火协议让以色列这个“利益攸关方”惊疑不止,更让外界看到了中东地缘格局震荡重组的新端倪。

假赢家和真赢家

特朗普宣称停火协议是美国的胜利,胡塞武装“投降了”。但从协议内容和军事行动的结果来看,胡塞武装才像是真正的赢家。

美国和胡塞武装因以色列而爆发直接冲突。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军队大举进入加沙地带,胡塞武装随即开始使用导弹和无人机袭扰以色列本土、袭击经行红海的“与以色列相关”船只,以此策应哈马斯的抗以行动。美为保盟友安全、恢复红海航道秩序、维持自身在中东的战略威慑,于2024年1月联手英国发起“波塞冬弓箭手”行动,空袭也门本土胡塞武装的军事目标,但未能有效阻止胡塞武装的行动,反而刺激其扩大了在红海袭扰商船的范围。特朗普再次就任总统后,加大了对胡塞武装的空袭力度,期望速战速决摧毁其军事能力,为美推动加沙停火、伊朗核谈判等地区议程创造利好条件。

但最终事态的发展与美国设定的剧本相去甚远。停火协议虽然达成,可协议没有提及确保以色列的安全,胡塞武装甚至还特意警告称会继续针对以色列目标发动袭击。美英的密集空袭确实使胡塞武装损失了相当一部分武器库,但其领导层和指挥系统并未受损,且仍具备发射导弹和无人机与在近海行动的能力。美空袭期间,胡塞武装曾使用高超音速导弹突破美以防空系统,成功命中以色列特拉维夫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外围目标,并扬言要对以色列实施“全面空中封锁”。与美协商停火后,胡塞武装与以色列的冲突反有升级迹象,红海航运也未得到有效恢复。

美国从拜登到特朗普两届政府针对胡塞武装的“接力”军事行动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是在原地打转。被一些舆论戏称为“拖鞋军”的胡塞武装却在这一过程中展示出惊人的韧性。考虑到本轮巴以冲突升级外溢一年多来,以色列在美支持下日益获得更大军事优势,地区反美反以的“抵抗轴心”力量被逐个击破:哈马斯遭受毁灭性打击;黎巴嫩真主党元气大伤;伊拉克什叶派民兵转入沉寂甚至考虑“解除武装”;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在反对派攻势下遽然垮台;伊朗被迫从地区收缩力量并释放与美和谈信号——胡塞武装成为“抵抗轴心”中唯一仍在与美以正面对抗的“孤勇者”,且在一定程度上迫使美退出红海、减少对地区冲突的干涉,其“赢家”身份就显得更具说服力。

借得“三股东风”

胡塞武装通过与美协商停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看似出人意料,但却并非无迹可寻。其身处中东地缘格局震荡重组的漩涡中心,抓住并用好了三个有利时机。

首先,美国在中东尤其是在地区安全领域继续推行战略收缩,客观上给胡塞武装和地区其他军事组织留出更多活动空间。美自奥巴马第二任期以来,加速将全球战略重心转向亚太,逐步减少在中东的资源投入,尤其是要避免再次卷入大规模地面冲突,防止“伊拉克战争的错误”重演。在这一战略指引下,美在中东由大规模干预转向选择性介入,在地区安全上追求有限目标,主要采取空中打击等“轻足迹”方式发挥影响,以求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和风险。2023年10月以来,本轮巴以冲突不断升级,拜登政府被迫向中东增兵,但明确了“不派遣地面部队”的原则;特朗普再次上台后加码对胡塞武装的军事施压,希望通过“压倒性的致命武力”重建威慑,但也都以增派海空力量为主。这使胡塞武装面对的军事压力有了明确上限,也因此获得机动空间。

其次,海湾阿拉伯国家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迫切,间接改善了胡塞武装的外部战略环境。胡塞武装是在也门内战中逐渐发展壮大的反政府组织,自2015年以来一直与也门政府及其支持者海湾阿拉伯国家处于军事对抗之中,并在沙特领导的多国联军密集轰炸下艰难求生。但近几年来,沙特、阿联酋等国政策重点逐渐转向经济多元化改革,更关注国家间经济和技术竞争而非传统的地缘对抗,开始主动规避地区冲突对自身发展的干扰。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前,阿联酋已率先退出也门战场,沙特也于2022年4月与胡塞武装协商停火;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沙特、阿联酋等国既不愿被阿拉伯“民族大义”裹挟卷入战火,也不满以色列持续开辟新战线,更不打算与胡塞武装重启争端帮助美以转移压力。这使胡塞武装避免了腹背受敌的危险局面,得以集中精力应对美以。

其三,智能化战争技术尤其是无人机技术的扩散,显著放大了胡塞武装的非对称作战优势。胡塞武装长期处于“敌强我弱”的战略态势,惯于以劣耗优、以小换大,以非对称作战方式弥补人员和装备不足。近年来,该组织又依托通讯、网络等相关技术发展,逐渐获取改装、制造低成本弹道导弹和无人机的能力。在与美以对阵期间,其低成本饱和打击的战术手段给对手带来巨大损耗。美军战争成本被不断抬高,针对胡塞武装的空袭日益变为一场反噬美方的“经济绞杀”。举例来说,胡塞武装大量使用的“卡赛夫-1”无人机单价约5000美元,“圣城”系列导弹单发成本也不过五万美元;而美军用于拦截的舰载导弹造价则从200万美元到1200万美元不等,还要叠加燃料、后勤等相关成本。被胡塞武装击落的数十架MQ-9无人机的损失更是天价。据美多名国防部官员透露,自3月美军升级对胡塞武装的行动以来,不到三周军事成本就已超十亿美元。这种近似单方面“放血”的战争消耗,是美不愿与胡塞武装长期纠缠的直接原因。

无法复刻的条件

但上述有利因素并不足以让胡塞武装摆脱“抵抗轴心”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倒下的命运,其自身享有的不可复刻的战略条件,才是支撑其与美以硬刚的重要底气。

一是其在也门国内根基较为稳固,反对势力无法对其形成有效威胁,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其避免重蹈阿萨德政权闪崩的覆辙。胡塞武装是也门内战中实力最强的一方,目前控制着全国约1/3领土和70%以上人口,占据首都萨那和红海重要港口城市荷台达,兵力超过35万。北部萨达省高原地区是胡塞武装的大本营,当地民众对其栽德派(伊斯兰教什叶派分支)意识形态认同度较高。也门国内反胡塞势力如也门政府、南方过渡委员会、前总统萨利赫残部及逊尼派地方部落等,无论单独或联合都很难取得对胡塞武装的绝对优势。近日,有媒体披露反胡塞势力有意与美结盟、借机从胡塞手中夺权,但在其实力有限且外部各方都不愿向也门派出地面部队的情况下,这一计划缺少现实落地途径。

二是拥有靠山近海的地理优势,享有较大转圜空间,能避免像哈马斯一样在逼仄的环境中直面国家级军事力量的全线攻势。胡塞武装控制区覆盖也门境内红海海岸的2/3,其中荷台达等港口居高临下扼守曼德海峡关隘,能确保其在近海行动相对自由。狭长的红海不仅充当了胡塞武装和以色列之间的战略缓冲带,也限制了美航母打击群的操作空间,极大压缩了美军近距离防御的反应时间,放大了胡塞武装无人机和无人舰艇“近身作战”的优势。与此同时,胡塞武装在长期山地作战和反空袭作战的经验基础上,大规模扩建地下工事,包括仓库、隧道、人员安置点甚至兵工厂等。美多次派出B-2“幽灵”轰炸机对这些地下设施进行破坏,但因其数量多、位置分散且情报获取难度大,打击效果远不如预期。胡塞武装因而能借此保存实力、调整部署、恢复元气。

三是能通过袭扰红海和波斯湾撬动美盟友及全球商品与能源市场,牵动美重要利益,这是真主党等其他“抵抗轴心”力量不具备的战略筹码。胡塞武装袭扰红海迫使经此航线往返欧亚的商船改道,推高国际航运成本、干扰全球产供链、带来新的通胀风险,其中欧洲市场受冲击最大。同时,胡塞武装远程火力已能覆盖“波斯湾所有石油设施和美军基地”,2022年前曾多次成功击中沙特、阿联酋境内重要目标,以此向海湾阿拉伯国家施压谈判。若其在极端承压的情况下故技重施,不仅将直接威胁美海湾盟友,还将导致国际能源市场波动。这是美欧和海湾阿拉伯各国都不愿看到的结果。欧洲和海湾阿拉伯国家既反对胡塞武装搅动红海,也不满美以升级红海局势,美顾忌盟友诉求,在打击胡塞武装时难免束手束脚、反复权衡。

“钉子户”钉在哪里

这些内外条件和利益考量纵横交错,为胡塞武装留出了生存空间。其凭借军事韧性和政治算计,化身一颗坚硬的“钉子”,钉在各方的敏感神经上。

对以色列而言,胡塞武装对其国家安全的威胁正急速上升。胡塞武装虽一直标榜反美反以,但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前与以几乎未发生过直接冲突;但在此之后,其不仅将以列为军事打击目标,还持续威胁以本土安全。过去一年,以色列在“七线作战”中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导致其侵吞领土、重建地区安全秩序的野心膨胀。胡塞武装成为其高歌猛进途中唯一一块咽不下也吐不出的“硬骨头”。美与胡塞武装签署的停火协议实际上给予了后者对以自由行动的权限,这让以难以接受,不得不追加军力压制其锋芒。短期内,以色列与胡塞武装的对抗将继续升级;长期看,胡塞武装或成以色列清除地区对手的又一重点目标。

对也门局势而言,胡塞武装地位进一步稳固,将成为未来也门和平方案中无法绕开的关键方。本轮巴以冲突爆发时,胡塞武装正遭遇治理危机,其控制区内物资匮乏、公共服务不足、公务人员工资无法正常发放,引发街头抗议,支持率出现下滑趋势。胡塞武装挺身而出支持哈马斯,疾呼加沙停火、人道救援,既转移了内部危机,也迎合了民众声援巴勒斯坦的强烈诉求,还成功塑造了“为阿拉伯利益而战”的英雄形象,赢得了新一波支持并扩员数十万人。迫使美停火后,胡塞武装又因此成为“抗击外部强权的胜利者”,这些都将在未来转化为其分享甚至主导也门国家权力的有力筹码。

从地区力量平衡变化的前景来看,胡塞武装不仅将成为美以对伊朗博弈的关键方,还可能参与美以与沙特的三方互动。目前,胡塞武装是“抵抗轴心”的仅存硕果,美以想要彻底清除伊朗的“地区代理人”网络,伊朗想要保存地区影响力以求东山再起,均需压服或拉拢胡塞武装。6月13日,以色列发动“狮子的力量”大规模军事行动突袭伊朗核设施,伊誓言报复并退出与美核谈判,地区局势再度升级。若美以与伊朗重回长期对抗轨道,胡塞武装或将成为影响双方力量对比的为数不多的天平砝码。6月17日,胡塞武装政治局成员穆罕默德·布海提表示,该组织将介入支持伊朗抵抗以色列侵略,“就像我们支持在加沙的兄弟一样”。此外,特朗普第二任期仍有意续推沙以关系正常化,但沙以对话因巴勒斯坦问题陷入僵局,胡塞武装因力挺哈马斯而与以色列对抗,沙特与胡塞武装的停火谈判也因加沙冲突而被搁置,未来美以沙的三方互动,除难以绕开巴勒斯坦问题外,或许还需考虑如何处理各方与胡塞武装的关系。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本文截稿于2025年6月19日,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