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世界经济 > 正文
郑仪:稳定币真的稳定吗?
发表时间:2025-07-01 16:35 来源:国际网
稳定币是一种以特定资产为价值锚定物的加密货币,其作为数字时代金融基础设施的作用越发凸显,但诸多风险令其难言稳定。整体而言,要理性看待稳定币,既重视其在跨境支付等领域的潜在优势,也要意识到这一新兴事物面临诸多尚未解决的风险。长远看,稳定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需平衡审慎监管和鼓励市场创新,优化网络安全技术,打造全面的监管框架,推动国际标准对接和监管协同,不断提升稳定币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稳定币是什么?稳定币是一种以特定资产为价值锚定物的加密货币。随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立法加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稳定币赋予“金融工具”身份,稳定币作为数字时代金融基础设施的作用越发凸显,主要机构纷纷入局,市场大火。2024年全球稳定币转账额近28万亿美元,首次超过维萨和万事达卡总和。截至2025年6月,全球稳定币总市值超过2625亿美元,是五年前的25倍之多。

稳定币真的稳定吗?其实不然,诸多风险令其难言稳定。2025年6月24日,国际清算银行(BIS)提前发布其年度经济报告中“下一代货币和金融体系前景”章节,预警稳定币构成金融稳定风险。

一、储备资产不稳

稳定币通过锚定储备资产保持稳定,然而其储备资产本身并不透明,泰达等头部稳定币发行商未按规划配置或披露储备资产,至今也未提供全面的审计报告。即使合规储备,全球稳定币储备资产“重美元”现状也埋藏风险隐患。

其一,美债信用下滑拖累稳定币。全球稳定币约95%锚定美元资产,诸多头部稳定币企业以美债为储备资产,截至2025年一季度,泰达币和USDC发行商约持有1200亿美元。花旗银行预测,到2030年稳定币发行商将持有超1.2万亿美元美债,超过任何单一国家的持债规模。然而美债规模已突破36万亿美元,“借新还旧”越发难以持续,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也均取消其最高评级,“崩溃”风险加剧。如美债贬值,将直接令对其锚定的稳定币价值贬损,并引发市场震荡。

其二,发行商重仓短期资产增加失稳风险。当前诸多稳定币企业看中高流动性的短期美债,或银行资产。美道富银行预测,全球稳定币发行商储备的短期美债等高流动性资产规模约2000亿美元,约占稳定币总储备资产的80%。然而高流动性也伴随高波动性,2023年硅谷银行遭遇挤兑,稳定币发行商Circle的33亿美元存款被困,“安全资产”一度并不安全。

其三,稳定币规模扩张或难覆盖利差敏感性。稳定币发行商Circle等持续经营依赖规模扩张和美债利差,若稳定币的规模扩张迟于美联储降息,导致无法覆盖降息带来的收益损失,其公司持续经营的能力大打折扣,同样会削弱稳定币的稳定性。

二、监管规则不稳

2025年是稳定币监管规则的“密集出台年”,但监管领域诸多风险依然高企,加剧稳定币不稳定性。

一方面,监管滞后性凸显。目前看,稳定币创新的速度仍远超监管规则的更新周期,现有诸多监管规则存在对消费者保护不足、对市场新模式政策“真空”等问题。欧盟立法先行但风险凸显,意大利央行行长直言欧盟里程碑式的《加密资产市场法》(MiCA)不足以保护消费者免受稳定币波动性风险。美国立法尚未落地但已显现不足,以沃伦为代表的民主党人,质疑美国正在推动稳定币法案难以应对总统腐败;美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声称,美稳定币立法未能充分监管离岸稳定币发行商;美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也认为该法案打击非法融资不力,未能充分防范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监管碎片化严重。当前,全球范围内并未形成针对稳定币监管的跨国协调机制和共识性规则。其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推出的稳定币监管标准出于保护主义等原因,往往各自为政,甚至充满矛盾。美稳定币法案意在“维护美元在数字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其所允许的储备资产基本都以美元计价或与美元直接相关;欧盟的MiCA也对非欧元稳定币的单日交易进行限制。其二,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稳定币监管的“严厉”程度各不相同,部分加密货币企业或优先选择“松监管”地区运营。例如,占全球稳定币市值约60%的泰达币,受欧盟加密货币监管规则影响,退出该地区,并将总部迁至对加密货币监管格外宽松的萨尔瓦多。国际层面缺少监管协同,不同地区存在监管差异,恐引发稳定币市场的监管不稳定,诱发监管套利,风险不容低估。

三、技术机制不稳

随稳定币规模扩大,越发成为网络安全攻击目标,而部分依托算法的稳定币更自带技术风险。

数据安全和漏洞易遭黑客攻击。稳定币发行商掌握大量数据、控制大量资产,其技术漏洞极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Circle等稳定币发行商曾披露其客户数据遭黑客攻击;2023年某加密货币钱包因私钥管理存在漏洞,导致用户持有的泰达币等资产被盗,损失超5000万美元。此外,部分稳定币协议也存在漏洞,易遭攻击。经常被用于稳定币跨链交易的“Nomad跨链桥协议”就曾于2022年被黑客攻击关键漏洞,造成超1.9亿美元损失,直接冲击了依托该协议的泰达币等稳定币。

算法失效或导致“价值归零”。算法稳定币舍弃了传统意义上的储备资产,而是通过算法调节供需从而创造并维持稳定币价值。然而这一设计本身并不稳定。例如,算法稳定币TerraUSD(UST)通过算法机制与Terra区块链的原生代币LUNA挂钩,用户可通过销毁1美元价值的LUNA代币铸造1枚UST,反之亦可销毁UST赎回LUNA。然而2022年随机构大幅抛售UST令其价格大跌,引发LUNA价格走低,恐慌加剧,最终LUNA的价格从峰值跌至近乎为0,算法调节彻底失效,全球投资人损失数百亿美元。

四、市场机制不稳

从市场层面看,稳定币虽是所有加密货币中最为稳定的,但仍面临洗钱等诸多风险,甚至有向传统金融体系传导可能。

金融风险传导。当前稳定币与传统金融机构融合渐深,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富国银行等国际知名投行均有意涉足稳定币领域,摩根大通甚至发行了类似稳定币的“存款代币”。稳定币越发从市值占比有限的“币圈”边缘产品成为重要的金融工具。然而与之相伴的是稳定币的流动性危机、市值动荡风险向传统金融市场传导。美彭博社指出,稳定币市场加速发展,会加速美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美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也认为,泰达和Circle等主要稳定币发行商持有巨量美债及类似产品,稳定币抛售压力会向美债市传导。

成为犯罪温床。随稳定币在跨境交易中作用日显,也越发成为洗钱等金融犯罪首选。据区块链数据分析和合规审查公司Chainanalysis报告,加密货币的网络犯罪已从2021年首选比特币,转向稳定币,2024年稳定币更占所有链上非法交易的63%。BIS也明确指出,稳定币在防止犯罪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未能充分“了解你的客户”(KYC)、提交可疑交易报告、进行支付拦截。

整体而言,要理性看待稳定币,既重视其在跨境支付等领域的潜在优势,也要意识到这一新兴事物面临诸多尚未解决的风险。长远看,稳定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需平衡审慎监管和鼓励市场创新,优化网络安全技术,打造全面的监管框架,推动国际标准对接和监管协同,不断提升稳定币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作者为现代院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人员,文章转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