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国际形势
  • 徐若杰:拜登政府《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为美对欧政策定调 2022-12-07 20:21
    拜登政府《国安战略》报告从宏观层面,勾画了一个美国主导下的以亚太地区为基轴,兼顾欧洲安全,覆盖其他地区的全球地缘战略蓝图。这一战略设计试图整合美国在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地区战略,形成一个“亚太+欧洲”地区战略有机联动的地缘政治“棋局”。拜登希借此:一方面,缓解冷战后长期困扰美国的、因持续衰落导致的战略资源无力支撑在亚太和欧洲同时进行战略投入的窘境;另一方面,拉拢调动欧洲盟友配合美国在亚太地区实施各类竞争性对华政策,提升“制衡”中国的能力。拜登政府《国安》报告虽体现了美对欧洲盟友更多倚重,但报告却回避了欧盟战略自主与美国霸权护持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因此前景充满不确定。
  • 赵明昊:凛冬将至,中国需更加重视周边安全 2022-12-06 18:54
    目前,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面临不少突出挑战。在大国竞争、地缘政治冲突、逆全球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维护亚太地区稳定与繁荣的压力越发增大。中国身处亚太地区,如何构建良好的周边战略环境对中国而言至关重要。在乌克兰危机延宕的背景之下,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出现值得关注的负面变化:地缘政治对亚太经济的影响加剧,东北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美国在东南亚的安全布局提速。这些都需要我们切实给予关注。
  • 翟崑:全球治理、亚洲时刻、中国高光 2022-12-05 16:39
    近期一系列峰会在亚洲召开,全球治理迎来“亚洲时刻”,集中表现为亚洲主要国家发挥协调、平衡、沟通的积极作用,推动全球治理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积极推动“峰会外交”,在G20、APEC、东亚合作系列会议上呼吁合作,增进了解,凝聚共识。而中国国家主席的系列讲话更是给世界发展注入活力,提振信心,引领未来发展。
  • 倪峰:从特朗普到拜登,“竞赢”中国如何演变为“系统工程” 2022-11-25 23:03
    拜登政府延续了前任特朗普的对华竞争基本逻辑,同时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对华认知更加负面,更重视科技竞争,更强调意识形态手段,竞争更加体系化。尽管拜登宣称不和中国打冷战,但冷战思维在其“竞赢”战略中清晰可见。与美苏冷战时代不同,中美相互依存度更高,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应进行合作。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才是两国正确的相处之道。
  • 张云: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再起航的机遇与挑战 2022-11-24 19:40
    此次巴厘岛峰会标志着中美关系经过十年试错,重新回到共同探索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正道。当然,这次再启航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首先,中美正视在现实基础上追求增量发展,来共同探索中美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其次,美国国内政治的不确定性对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巨大挑战。第三,美国战后实现国家安全的单一经验,是其朝新型大国关系思维创新转型的重大障碍。中美若充分利用好此次元首外交的契机,抓住机遇,善处挑战,对新型大国关系之路的探索就有可能顺利再启航。
  • 吴莼思:亚太和平与发展要处理好三个问题 2022-11-22 22:34
    当前,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形成的有利于维护和平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正在遭到破坏,亚太国家亟需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应对。笔者认为,克服这些变化及其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有效抵消和管理美国过度战略焦虑的投射。其次,进一步寻找安全合作的契合点和新亮点。再者,继续巩固和加强本地区的区域合作机制。
  • 张勇:卢拉回归:中巴关系面临新机遇 2022-11-16 20:33
    在2022年10月举行的巴西大选中,巴西前总统、劳工党候选人卢拉(左翼)击败自由党候选人、现任总统博索纳罗(右翼),当选新一任巴西总统。这也将是卢拉第三次担任巴西总统。卢拉的回归,标志着拉美地区新一轮左翼执政周期进入高潮,也为深化中巴关系创造了良好条件。
  • 李秉忠等:埃尔多安宣布了一件大事,传递了三个信号 2022-11-16 20:29
    土耳其正准备以“土耳其的世纪”倡议来迎接其建国百年华诞,“土耳其的世纪”中的奋斗目标是:无论在政治、经济、技术、军事还是外交中,土耳其都应该进入世界前十的行列。从埃尔多安的话语逻辑来看,土耳其当下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判断,是土耳其未来展望的基点。需要指出的是,埃尔多安“发达国家”言论有其弦外之音,比如蕴含着对土耳其发展综合实力的自我肯定,更包含了在动荡的世界局势中提振民众士气,以及为2023年大选提早铺垫的用意。毕竟,2023年选举对土耳其而言将具有分水岭意义。不过,未来土耳其依旧面临诸多争议和挑战。
  • 朱锋:精诚团结才能更好发挥“亚洲作用” 2022-11-10 13:46
    就在全球治理迎来“亚洲时刻”的时候,美国仍在加紧打压遏制中国,日韩等国的地区外交也出现消极的“跟风性”变化,亚洲区域秩序正面临少数国家妄图再度推动阵营对立、破坏开放自由合作的区域经贸规则的严峻局面。对此,亚洲国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当前世界的变局和乱局尤其需要“亚洲智慧”带来稳定性,需要亚洲国家抱团前行贡献“亚洲方案”。就此而言,继续团结亚洲国家共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演进、世界政治经济不确定因素显著上升等严峻局面,也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的题中之义。
  • 钮松:以色列与黎巴嫩因何达成海上边界协议 2022-11-08 19:03
    尽管以黎海上划界协议有多重积极意义,但由于协议具有气田利益划分考量,且能源博弈又与大国博弈相交织,因此将产生双面潜在影响。对东地中海地区而言,协议的达成有助于建构以黎两国初步政治互信,但这或促使土耳其提升其在东地中海天然气博弈中的力度。对欧洲而言,该协议有助于部分缓解欧洲国家的能源危机,但会导致化石能源在国际关系中被加速工具化,进而对欧盟价值观和欧洲地区一体化造成冲击。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