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张洁:地区力量持续战略调整,阵营对立呼之欲出
发表时间:2023-04-19 11:43 来源:国际网
在中美博弈与乌克兰危机的双重影响下,地区主要力量持续进行战略调整。其中,日韩澳加大与美国的战略协调与联盟合作,成为美国实施“印太战略”的核心力量;俄罗斯近年来推进的“向东看”政策被迫停滞,但此前俄方所下的“先手棋”以及危机升级后与中印的战略协调,确保了俄对周边事务依然具有影响力。印度则以不断增长的国家实力为基础,继续加强与美国的盟友国家的合作并以此抗衡中国,但同时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体现了更多战略自主性。东盟经过短暂的战略焦虑期后,开始加强战略自主,尤其是2022年底的三大主场外交,相当程度上重塑了自身在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

日韩澳:加强与美国的全方位合作

乌克兰危机的升级,推动了日本国际秩序观、安全观及大国观的重大转变,日本的安全自主意识空前上升,在修宪、备武、拥核等问题上态度更趋积极。2022年6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提出“岸田和平愿景”,强调要从根本上加强日本的防御能力,加强日美同盟以及与“志同道合国家”开展的安全保障合作。日本明确定位朝鲜、中国、俄罗斯为主要“安全威胁来源”,强调对这些国家采取全面且有差别的安全防范手段。基于此,日本进一步转换防御性国防态势,2022年12月底完成三份重要文件——《国家安全保障战略》《防卫计划大纲》《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的修订,开始大幅扩大防卫开支,发展进攻性武器装备,扩大安全行动范围以及扩张“准同盟”网络。这标志着二战后日本安保政策“转守为攻”的重大转向,这也是今后5~10年日本安保政策的基本方向。

日本高度重视并积极维护美日同盟,围绕朝鲜半岛、台海问题等安全热点,加强对美协调,拟定共同作战计划、共享后勤设施并大幅提升联训频率,增强实战化水平。以美日同盟为核心,日本加强与美国盟友的战略合作。2022年12月,日本与澳大利亚举行外长、防长2+2会谈,发表了写入强化日美澳三边防卫合作的联合声明。日本还与德国、加拿大商签《军事情报保护协定》,试图融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军事情报网络。此外,日本首次参加北约峰会,正式加入北约网络防御中心,双方围绕情报共享、军事演训、装备技术领域的合作正在不断走深走实。

2023年,日本以担任七国集团(G7)轮值主席国为契机,大力开展与德英意等国在外交、防务、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同时计划邀请韩澳印等国参加将于5月在日本举行的G7峰会。此外,日本首相岸田还在3月先后访问印度和乌克兰,试图说服作为2023年G20轮值主席国的印度协助G7,共同建立一个针对俄罗斯的“更广泛、更强大”的联盟。访问乌克兰期间,岸田承诺通过北约成立的基金为乌克兰提供非致命性装备。种种举动表明,日本外交当前空前活跃,在推动“印太”盟伴与北约对接的问题上具有相当的战略主动性。日本以遏制中国为战略目标,认为中国正在成为“前所未有的战略挑战”。这种做法不仅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而且加速了对抗性阵营在中国周边乃至全球的形成。

中美博弈加剧之初,时任韩国总统文在寅坚持战略模糊,避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其外交政策更多聚焦朝鲜半岛。然而,乌克兰危机升级很大程度上改写了2022年韩国大选结果,也改写了韩国的内政外交走向。5月尹锡悦政府执政后,提出要与美国构建“全球全面战略同盟”,美国予以积极回应并表示“如果必要,美国将使用核武器保护韩国”。此外,韩国还在经济、科技、网络安全等领域深度参与美国的地区议程,包括加入美国“芯片四方联盟”机制。对于中韩关系,尹锡悦政府虽然表示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对华关系,在2022年底出台的韩国《自由和平繁荣的印太战略》的最终版本也没有炒作“中国威胁论”,而是将中国定位为“主要合作国家”,同时称要围绕经济、公共卫生、气候变化、雾霾、文化交流等领域扩大和深化中韩合作,但总体上“疏华倚美”态势明显,在涉海、台湾问题上紧跟美国步伐,2022年5月的美韩峰会联合声明中不仅提及南海问题,而且强调“保持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对维护印太地区安全与繁荣至关重要”。

在美国主导下,美日韩三边关系进一步强化。尹锡悦政府上台后,承诺重续《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美日韩在2022年举行了三边防长会议与三边首脑会议,提出重新举行已经中断五年的美日韩联合军演。2023年2月底,美日韩三方举行了首次经济安全对话,讨论内容包括加强量子、生物和太空等新型和核心技术方面的合作,以及有关半导体、电池和核心矿产资源供应链的稳定问题。3月,韩国表示将由韩国企业为日本支付被征劳工赔偿,紧接着尹锡悦受邀访日,实现了近12年来韩国总统首次对日访问,这被认为是“韩日关系在多年的敌对后重回正轨”。双方会谈成果包括全面恢复军事情报共享、韩日共同应对朝核危机、日本解除对韩国半导体核心材料出口限制等内容,这将更有利于美日韩三方在军事、科技、经济等领域的紧密合作。

严格来说,澳大利亚并不属于中国周边的范畴。但是,澳大利亚凭借美澳同盟、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以及东盟峰会成员国等多重身份,成为评估中国周边安全事务中应予重视的一支力量。2022年5月阿尔巴尼斯政府上台后,澳大利亚在美澳关系上更多体现了继承性,在中澳关系问题上则出现了一些政策调整,但总体而言,美国军事盟友仍是澳大利亚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首要身份,支持美国的“印太战略”也是其外交与安全战略的优先事项。因此,就职初始,阿尔巴尼斯就马上赴日参加了四边机制峰会,表示澳大利亚的战略重点与四边机制议程高度一致,将在经济、网络、能源、环境与健康等多领域与美国共建“更具韧性的印太地区”。同时,澳政府继续推进与日本、菲律宾等美国盟友的双边安全合作,重视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下的潜艇合作项目,直至在2023年3月确定澳大利亚核动力潜艇建设的具体议程。面对两位前总理的批评,阿尔巴尼斯表示,“中国正在本区域集结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力量,所以澳方应获取最能保护国家的资产,因而采购核潜艇是必要的”。

尽管在安全上澳大利亚仍然把中国作为遏制目标,但是在双边关系上,本届政府又试图回调前任政府的激进政策。2022年7月,阿尔巴尼斯表示希望中国能够取消对澳所有产品的制裁,在双方认同的范围内展开新的经济合作。11月,在G20峰会召开期间,中澳元首实现会晤。12月底,澳外长黄英贤访问中国,在中澳签署建交公报50周年之际,第六轮中澳外交与战略对话得以举行。双方表示,两国关系应符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双方同意保持高层交往,启动或重启双边关系、经贸问题、领事事务、气候变化、防务、地区和国际问题等领域对话沟通。但是中澳关系是否能够得到实质性改善仍有待观察,尤其是澳大利亚主动与美国捆绑,澳方在台海问题、南海问题以及核动力潜艇建造等问题上的决策均有可能成为中澳关系正常化的障碍。

俄罗斯:努力维护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乌克兰危机升级前,俄罗斯就已经加快了“转向东方”的步伐,在亚太地区日益活跃,形成了积极进取、稳步向前的局面。俄罗斯一方面把朝鲜、蒙古国、越南等传统亚洲伙伴作为推行亚太外交的重要支点,另一方面重点保持与中国、印度的协调,此外还加强了与东盟的关系构建。2021年10月第四届俄罗斯—东盟峰会视频会议举行,并通过了一系列加强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文件。12月初,俄罗斯还与东盟十国举行了首次海上联合军演。同月普京访问印度,同期密集举办了首届俄印2+2对话和第21届俄印峰会,在防务、能源等领域达成新的合作。回视可知,这些战略预置对于俄方在乌克兰危机升级后对缓冲欧美的制裁与孤立发挥了一定作用。2022年俄罗斯应邀参加了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G20峰会等各类多边对话,这一方面与俄罗斯自身努力保持对亚太事务的参与有关,另一方面更得益于东盟所坚持的大国平衡立场,尤其是作为G20轮值主席国的印尼为了保证会议顺利召开,其总统佐科还亲自访问了俄罗斯和乌克兰。

但总体来看,受乌克兰危机的影响,俄罗斯“转向东方”的战略意愿与实力投入的差距进一步被拉大,中亚仍将是未来其在中国周边地区首要确保影响力的区域。为此,在乌克兰危机持续的同时,普京在2022年几乎没有缺席任何一场中亚的外交活动,显示了俄方对中亚的战略重视。但是,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中亚国家“离俄倾向”潜滋暗长,它们试图通过多元平衡外交,在不与俄发生正面冲突的情况下,借助各方力量对俄的强势形成制约。这意味着,中亚既有的安全格局开始松动,未来大国在中亚的攻守之势将会加剧。这对于中国维护西部周边稳定来说,利弊共存。

2022年以来,在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继续务实发展,全面战略协作更加成熟坚韧,双边经贸合作显著提升,两国贸易额加速迈向2000亿美元大关。同时,双方在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稳步深化各项合作。12月,中俄“海上联合-2022”军事演习在中国东海海域举行。2023年3月,中国、俄罗斯、伊朗三国海军举行代号“安全纽带-2023”的联合军演。3月下旬,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

印度:“多向结盟”体现选择性战略自主

2022年,印度国内形势整体良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同时联合国预测,2023年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这为印度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资源。政治方面,执政党印度人民党“一党独大”,为莫迪政府继续执行“多向结盟”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大国作用提供了支撑。

2022年,印度明显加强了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战略合作,以期追求自身安全利益最大化,尤其是平衡中国的地区和全球影响力。在双边层面,美国不仅许诺将深化美印防务合作、帮助印度减少对俄罗斯的军备依赖,并且和其他西方国家一起重点扶助印度的基建和传统产业。印度则成为美国“印太经济框架”的创始成员国,参加了该框架下的供应链、绿色低碳和公平经济三个支柱领域的谈判。在南亚次区域层面,印度改变传统思维,默许美国强化与南亚国家的安全合作。而美国也默许了印度在南亚的主导地位,鼓励印度成为地区安全的“净提供者”。就更广泛的“印太”地区而言,四边机制仍然是印度参与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途径,除了确定新的合作领域之外,2022年11月四国再次举行“马拉巴尔”大规模海上联合演习。不过,印度仍然是四边机制中的“短边”。乌克兰危机升级后,印度拒绝加入反俄阵营,并且加大了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往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纷纷与印度开展外交互动,目的是“劝印制俄”,但是最终都未成功。尽管如此,印度仍受到西方国家青睐,被视为影响中美战略博弈走向的关键。

此外,印度在2022年还加强了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参与力度,与东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3年印度担任G20轮值主席国,这将有助于其借助多元化的多边主义平台,坚持其所声称的独立自主外交传统及追求大国地位的雄心。

东盟:重塑战略主动性,应对中美博弈的冲击

面对中美博弈,东盟经历了短暂的战略焦虑期后,开始重塑自身统一性与地区“中心地位”。

首先,通过多途径加强统一性建设。一方面以建设东盟共同体为目标,重点落实《东盟印太展望》的优先议题,针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中的突出性挑战提高韧性能力。2022年11月东盟峰会发表联合声明,重申以海上安全、互联互通、可持续性发展等议题为优先发展方向,并将其内嵌在与对话伙伴的战略对接中。另一方面着手处理缅甸和东帝汶相关事宜。东盟在2021年达成关于缅甸问题的“五点共识”,并以此作为处理缅甸问题的路线图。2022年,柬埔寨以东盟轮值主席国身份多次派政要访问缅甸,尽管成果有限,但缅甸国内危机并未外溢至整个地区。东盟还加快接纳东帝汶“入盟”进程。东盟峰会宣布“原则上同意”接纳东帝汶成为其第11个成员国,授予东帝汶观察员地位并允许其参与所有东盟会议。东盟由十国扩大到11国,将有助于对内提振成员国士气,对外展现东盟的统一性与组织活力。

其次,通过多举措维护东盟中心性。面对中美博弈,东盟在坚持不选边站的同时,加速拓展与各个对话伙伴的关系,通过升级伙伴关系、扩大“朋友圈”,强化东盟在地区架构中的核心地位。继2021年将澳大利亚、中国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东盟在2022年又与美国、印度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年,丹麦、希腊、荷兰、阿曼、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及乌克兰也先后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东盟表示,友好条约成员国的增加标志着东盟主张的多边合作与和平共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这将为所有加入方深化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2022年是东盟国家打造主场外交的高光时刻。作为本年度东盟、G20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轮值主席国的柬埔寨、印尼和泰国,先后成功举办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会议、G20领导人会议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三大主场外交,体现了东盟对地区与国际事务的协调能力,践行了东盟主张的包容、开放的区域主义。尤其是印尼顶住西方国家压力,坚持邀请乌克兰和俄罗斯参加G20领导人会议,印尼总统佐科还亲自出访俄乌两国。最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G20领导人会议发表视频讲话,俄罗斯外交部长出席会议。尽管各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分歧显著,但最终还是形成了联合声明,这被认为是印尼作为轮值主席国的重要胜利,也展示了东盟中心地位在地区乃至国际事务中的独特魅力。

最后,东盟坚持“大国平衡”政策,妥善处理对华、对美关系。一方面,东盟保持与中美双方的对话沟通,呼吁双方保持克制,达成战略包容,并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以及核不扩散领域等全球性问题上加强合作。另一方面,东盟不仅在外交方面同步升级了与中美的对话伙伴关系,而且在经济领域也保持平衡立场,在与中国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实施的同时,东盟主要国家还作为创始成员参加了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对此,东盟认为,多国多方案在东南亚的对接,有利于东盟吸引投资,维护本地区的繁荣发展。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东盟部分国家表达了建立新不结盟运动的意向。2022年11月,新加坡外长表示,中美以外的国家可以在科学、技术和供应链方面加强合作,推动“不结盟运动”,建立一个多级、开放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大环境。虽然新加坡提出的这一“技术不结盟运动”是否能够实现尚不知晓,但其表达了地区中小国家最大限度地拒绝“选边站”的立场。就在G20峰会期间,印尼总统佐科也表示,东盟拒绝成为大国博弈的“代理人”。

2023年印尼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后再次重申,东盟不能成为任何外部势力的代理人、不能陷入大国博弈的漩涡。对此,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在2023年初访问东南亚时强调,中方始终将东盟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全力支持印尼发挥轮值主席国作用。中方支持东盟战略自主、团结自强,维护东盟中心地位和包容性区域架构,反对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文章转自世界知识期刊)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