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国际形势
  • 傅莹:中国的成长与“秩序之争论” 2015-05-21 18:08
    世界已经发生变化,许多旧的概念失去了意义。首先,在当今世界,不同的秩序像过去那样,在各地区隔绝地共同存在、应对不同的问题,这种可能性已经没有了。今天的秩序需要具有开放性,要逐步调整以适应新的现实和多元的观点。其二,再通过大国之间战争的方式实现“权力转移”,重新决定新的力量平衡,也没有可能了,因为世界各国关系已经如此紧密交织。其三,我们所面对的大量新型问题都是全球性的,超越了主权国家和区域的边界。像埃博拉病毒、ISIS、像试图乘船从非洲前往欧洲的人们。需要新的思维和新型全球框架或者说是全球秩序,去应对新型挑战。
  • 张业遂:共建“一带一路” 谋求合作共赢 2015-05-20 17:53
  • 霍尔迈茨:TPP是亚洲版北约 2015-05-20 17:52
    TPP对于日美两国具有重大意义,这不仅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地缘政治上的利益也极为明显。如果成功签署,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感也将进一步加强。欧洲有北约,但“亚洲版北约”尚未成立。这个地区也需要同样的机构。但这并非意味着要像北约那样专注于防卫,而是指TPP成员国借助这个机制来加强经济联系以及(在全球变暖等方面)建立广泛的合作框架等。TPP对于中国不能成为负面因素。虽然全部成员国均以美国为伙伴,但大家同时也在与中国进行贸易。不应该将TPP视为“围堵中国”的政策。
  • 拉赫曼:美日无法用TPP遏制中国 2015-05-20 17:48
    美日领导人对TPP所作辩解中的焦虑情绪,反映了美日双方担心中国在亚洲崛起的事实。面对目前在亚洲的挫折,奥巴马决心达成TPP,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明显标志。奥巴马已经把向亚洲“重新平衡”作为其外交政策的一项标志性举措。然而,TPP无法真正满足其如今被赋予的战略希望。首先,TPP涉及的12个谈判国能否达成协定并在各国国内获得通过,仍远远不明朗。更重要的是,现在阻止中国成为亚洲经济的核心为时已晚,尽管美国仍然是亚太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军事强国,但中国如今是该地区实力超群的经济强国。一个TPP协定不足以、也来不及改变这一点了。
  • 陈兼:中美关系:有挑战而无危机 2015-05-19 18:19
  • 郑永年:TPP、资本帝国和世界政治的未来 2015-05-19 18:17
  • 杨洁勉:亚洲安全合作的乐观与悲观 2015-05-18 17:34
  • 萨克斯:伊朗和平问题 2015-05-18 17:31
    伊核问题框架协议能让各方受益。这是一个明智、务实且平衡的方针,需要监督和论证。它不要求美国和伊朗政府突然变得互相信任;但它却是提供了构建信心的机会,尽管它允许符合双方各自利益的具体措施。关键是,它是国际法的一部分,处于联合国安理会框架内。尽管协议草案不可能克服一个世纪的不信任和操纵,但它可以开启创造迈向和平和互相尊重的新道路的机会。互利互惠将通过诚实评估共同利益,以及以论证为基础的逐步进展来实现,而不可能通过双方强硬派指责对方是纯粹的恶魔、坚持要获得彻底胜利来实现。
  • 安倍晋三:迈向希望的同盟(参考资料) 2015-05-15 18:09
  • 孙兴杰:日美关系发生冷战后“最深刻调整”,加剧东亚政经分 2015-05-15 18:05
    东亚地区秩序主要特征即破碎性,冷战期间,东亚国家没有真正构建起区域性多边经贸体系,而是与美国建立起排他性的双边贸易关系,与贸易结构相匹配的是,多个东亚国家与美国签署了各种双边军事合作协定,用经贸来换安保。目前的日美同盟是全球性同盟,将安保与经贸绑定在一起,这势必会加剧东亚地区乃至全球政经分离的趋势。中国已经是全球12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新近推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也是要构建亚欧新的开放经济体系。日美关系的“全球化”可能会以安保来掣肘中国推动的经贸合作,转移中国外交的战略重点。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