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外交与战略
  • 高祖贵:论大变局下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 2014-04-24 17:07
    美国只要想继续维护其全球领导地位,就难以不重视中东。近年中东变局对美国极为有害,但美国对中东变局塑造的意愿和能力明显下降。奥巴马政府在应对过程中,采取不同于小布什的单边主义做法,更加注重通过多边机制和借助国际力量,这对地区局势乃至国际格局的演变将造成影响。
  • 吴征宇:大陆高铁战略再思考 2014-04-22 12:25
    “西进”的陆权战略不能“对冲”掉中美海上冲突的可能性,贸然转向“西进”、特别是未经俄罗斯支持或默许的“西进”,对中俄关系是一种危害。为避免海陆失衡,必须约束在大陆方向上的行为,确保与俄罗斯关系的稳定。化解来自周边邻国和主导性海洋强国的双重压力,首先建设有效的区域互动制度,其次缔造和参与一种真正开放性的国际秩序,理解海洋强国对均势的关切,容忍其参与区域性制度的塑造。
  • 裴远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理论核心和实践指南 2014-04-21 16:53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该原则是中国外交理论的基础和不断发展丰富的源泉;她首先运用于我国和邻国的关系中,是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准则,后来发展到适用于一切国家之间;当今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今天仍然适用,但她的精神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 倪世雄、潜旭明: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2014-04-16 13:04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主要表现为:中美关系关键是加强战略互信;中俄关系重点是增强战略互补;中欧关系重点是加强战略互动;中日关系底线是战略互惠;中金关系特点是推进战略互利。
  • 陈向阳:乌克兰危机未改美继续“重返亚太” 2014-04-15 10:54
    不宜高估乌危机对美全球战略调整的影响,毕竟连迄今仍未终止的西亚北非大变局都没能阻止美“重返亚太”。也不宜高估美俄因此而翻脸的程度,更不宜低估美对“重返亚太”的“执着”,以及美同时兼顾多个地区热点的实力。中国周边战略经营,应立足于自身的实力、谋略、勇气,和直面挑战、扎实持久的努力。
  • 李克强:共同开创亚洲发展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 2014-04-11 17:55
    李总理在演讲中提出,实现亚洲共同发展,要形成亚洲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中国发展要向改革要动力,要向调结构要动力,要向改善民生要动力。
  • 吴正龙:美俄关系:“新冷战”还是“冷和平”? 2014-04-10 16:30
    美国西方与俄关系将进入一个“冷和平”时期。西方将全面调整对俄政策,对抗与对立的一面将大幅度上升。为“孤立”俄罗斯,美国将重新“聚焦”欧洲;作为反制措施,俄罗斯必然向东看,借力亚洲。世界地缘政治将出现重大变化。
  • 金灿荣、段皓文:当前中美关系的困境与出路 2014-04-08 17:10
    未来中美之间仍然面临着无法回避的挑战与困难,这对真正具有全球战略意义的双边关系如何摆脱“大国政治悲剧”的怪圈,走出一条国际关系史上具有真正意义的新型大国合作道路,始终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严肃对待的问题。
  • 杨洁勉:站在新起点的中国外交战略调整 2014-03-20 23:27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内政外交的新起点。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下简称“新领导”)在外交战略方面以延续和继承为主,如独立自主的战略思想,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定位,营造现代化建设和平环境的战略目标,以及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途径等。但与此同时,新领导根据内外形势的发展,在对中国外交战略进行特点鲜明和内涵丰富的调整:细化战略定位,更新战略思维,坚持战略定力,加强战略主动、运筹战略布局和发展战略理论等。展望未来10年,中国外交战略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加大理论创新力度和提高执行能力,对中国外交的指导将更加进取、务实和有效,并在应对挑战和克服困难中继续发展。
  • 埃文·埃利斯:“中拉合作论坛”成为中国对拉美的新战略 2014-03-20 17:20
    今年1月,包括所有拉美和加勒比33个国家在内的拉共体(CELAC)第二届首脑会议通过了“关于支持建立中国-拉共体论坛的特别声明”。中拉双方为启动这一论坛决定在近期召开首屆部长级会议。国际舆论称,这将是中拉关系史上一次重大突破。中国-拉共体论坛的建立,标志着中拉关系由已往发展国与国之间一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整体合作的层面。对拉美来说,它将是发展中拉多边关系新的着力点和风向标;对中国来说,同样也是一个极具深远意义的重大外交举措。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