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首页
时事追踪
观点探索
外交亲历
国际视野
热点聚焦
中国周边
研究成果
外国人看中国
/
中国人看世界
非传统安全
一家之言
走出国门
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外交与战略
韩方明: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外交2014年回顾
2015-01-05 16:59
对中国外交而言,最重要的问题不再是应对挑战,而是如何主动驾驭挑战。与其被动地应对,不如主动布局谋势,有效驾驭自身变化,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智慧,贡献公共产品,这就要求中国外交在国际事务上主动发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习近平时代外交预测:周边即首要
2015-01-04 16:59
研究中国周边外交,正是抓住了中国崛起背景下整个中国外交的灵魂,周边外交可能是习近平时代中国外交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互联互通”是中国式的一体化或区域一体化,要能体现出中国人在处理大机遇上的智慧。亚投行的作用,就是把钱投在“一带一路”上,激活这个区域的互联互通。金砖行是为促进发展中大国的合作、建立利益共同体而设立。中国的“搭车论”是一种利益共同体,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国家对中国“搭车论”的怀疑抵触,从而放心共赢。“一带一路”,就是中国高速发展列车最好的驶向地区未来的车道。日本教训启示中国,中国需思考如何建构外交理念:从如何超越以经济为推手的发展阶段,走向真正的理念外交和魅力外交。
创新战略开拓新格局 习式外交迈开中国大步
2015-01-04 16:55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台主政短短两年多,即对外交开展多项创新。中国官方对此予以积极评价,并强调中国正在履行它作为世界大国的国际责任,但外界不乏质疑的声音:有批评指中国的系列外交举措是为了与美国主导的现有国际秩序打对台;也有评论质疑中国有意取代美国主导世界秩序;甚至有人悲观预计,中国外交可能回归到毛泽东时代的革命外交,或重现传统的“天朝中心主义”。对此,有中国学者认为“习式外交”的战略日益清晰——中国当前及未来的外交政策,将在保持平稳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并且延续邓小平时期韬光养晦的基本精神,执行“邓时代外交的升级版”。
薛力:“一带一路”折射的中国外交风险
2014-12-31 17:11
中国对外战略正从“韬光养晦”转向“有所作为”,“主动布局、周边开始、聚焦经济、兼顾其余”是行动原则。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性凸显,且可能超过大国外交。但这一战略要获得成功,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以下三个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如何评估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性质:是遏制(或曰围堵)还是两面下注?二,如何获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认可与配合?三,中方如何尽可能规避经济与政治风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风险也不能忽视。如何确定一些政治稳定、经济有潜力、愿意与中国合作的支点国家,从而串起“一带一路”,应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如果处理得好,有可能把“美国的亚太”转化为“中国的周边”。而如果处理不好,“一带一路”或成为“中国的麻烦,美国的机会”。
陈向阳:三大峰会彰显中国引领作用
2014-12-31 17:09
2014年11月上中旬,APEC北京峰会、中美元首会晤、G20澳大利亚峰会接连举行,中国外交高潮迭起,习近平主席准确把脉“大时代”,以“大格局”和“大智慧”从容应对,在国际秩序新旧更替的“多事之秋”展现中国的引领作用。
马小军:201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国际战略轮廓呈现
2014-12-30 17:12
时届年末,马年中国外交大局落子收官。中国特色鲜明的大国外交暨国际战略登台亮相,可谓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尽显。世界外交舞台上,具有鲜明“中国创造”标记的外交和国际公共产品喷涌而出,中国外交更具章法,更有力量,更富于智慧,也更显魅力。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深刻地感受到,经过一年的精心耕耘,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的轮廓已清晰呈现。
崛起中国的外交:以创新应对挑战
2014-12-29 17:52
未来中国需要的仍是外交创新而非外交革命。中国外交需在以下几方面推进创新:1,中国不能再从单一角度界定国家利益,而要全方位地认识自身利益,要认识到国家利益既包括过去的,也包括未来的,制定政策也需要兼顾过去和未来。中国外交不仅要顺势而为、量力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还要学会借力而为。2,有自己的公共产品,是全球性大国的标志之一,而中国目前最缺的就是在更大范围上、可以供多边共同使用的公共产品。3,要慎用武力,在相互依存和全球化的时代,每个国家都可以通过使自己更富裕、更强大,来拥有这个世界,而不是直接派兵去占有这个世界。
王毅:盘点2014:中国外交丰收之年
2014-12-25 10:49
阎学通:"崛起困境"与中国外交新特征
2014-12-23 16:07
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中国外交的变化是一个整体性的转变,它涉及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工作思想、实施方案等领域。中国变大变强之后,采取讲道义的现实主义外交思想应是一个主流趋势。“中国崛起”意味着中国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安全责任。解决崛起带来的“两难”,基本策略有两类,一是向冲突的对方让利,二是给对方造成损失。我们不能只看到“让利”可以解决冲突,而忽视了制造损失也能解决冲突的策略,因此不分析和解与对抗哪种方法更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和平崛起比武力崛起更困难,因此如果连武力崛起的能力都没有就不可能实现和平崛起,和平崛起的基础是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且中国现在的国防建设应以维护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为目标。
郑永年:中国大外交时代的来临
2014-12-23 15:17
中国新的外交思路就是“两条腿走路”的大外交:一方面是与美、欧、俄等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另一方面是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的新丝绸之路;连接这两个方面外交的则是“周边外交”。这个大外交战略的核心话语就是和平与发展,在维持和平的基础上求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争取和平。新形成的大外交战略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其符合“时代精神”。中国的时代精神,是和平、开放、包容式的发展。
1092条
上一页
1
..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
110
下一页
推荐文章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李硕:中国气候外交转身悄然撬动世界秩序
钱文荣:朝核向题:为何美国要承担最主要责任?
吴祖荣:特朗普施政百日,美国未见剧变
李家成:韩国大选:"文安对决"由不分伯仲到拉开差距
热门文章
日媒:安倍发誓全力推进修宪 近九成民众支持现行宪法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安倍再次表明任内修宪强烈欲望 称时机已经成熟
民调:安倍支持率稳定 64%日本人批其有所懈怠
特朗普:在适当的情况下愿与金正恩会面
频道编辑
国际网
网址:
WWW.CFISNET.COM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9049794号-1
国际网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须注出处
Copyright©2012 cfis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