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首页
时事追踪
观点探索
外交亲历
国际视野
热点聚焦
中国周边
研究成果
外国人看中国
/
中国人看世界
非传统安全
一家之言
走出国门
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外交与战略
李成文:中阿合作向着下一个成功的20年前进
2024-05-31 19:30
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于5月30日在北京举行,巴林、埃及、突尼斯、阿联酋四个阿拉伯国家元首应邀访华并出席会议开幕式。论坛成立20年来,中阿双方秉持共同价值,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实现了关系水平的迅速提升,各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安全合作呈现良好势头。未来20年,通过继续加强双多边合作,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人文交流,中阿关系将发展得更好,更多惠及双方人民。
刘冲: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需要中美合作
2024-05-23 18:26
2024年被普遍视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元年,如何确保人工智能革命公平惠及全人类发展,如何切实防止颠覆性智能风险出现,都是攸关人类前途命运、亟待合作也必须合作的重大课题。作为人工智能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大国,中美必须从对历史负责、对人类负责的战略高度出发,以真诚有效的双边协调,引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智能治理机制建设,才能使人工智能安全、公平、高效地增进人类福祉,创造持久繁荣。
简军波:这件事上美国霸道、欧洲谨慎:背后是中欧间两类结构
2024-05-20 19:28
鉴于中欧关系中的结构性冲突因素与结构性友好因素共存,今后的中欧关系必定是稳定性与冲突性长期同时存在的复杂关系。考虑到欧洲在我国对外战略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尽量维持和推动中欧关系稳定和健康发展符合中国利益。在上述前提下,中国对欧政策在思路上可以考虑如下几点:第一,以双方能接受的方式淡化和管理中欧制度和价值观差异。第二,不针对第三方的、致力于全球稳定与繁荣的双边关系发展。第三,经贸领域的利益互嵌是应对保护主义和恶性竞争的最佳方式。第四,寻求多元主义的中欧关系发展路径。
林民旺:地缘政治剧变下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
2024-05-15 18:46
当前亚洲地区秩序有两个消极趋势值得高度关注:美国正在改变亚洲的安全架构,建立一套美国主导的“印太”架构;同时,东亚地区架构的核心是东盟“中心地位”,但正遭到削弱。在此背景下,东盟和中国的共同利益突显出来:首先,仍要坚定不移地以东盟的集体力量来应对周边形势大变局。坚持东盟在地区的“中心地位”,可以起到牵制和抵制美日印澳“另起炉灶”的四国安全对话机制对本地区安全架构的破坏。其次,东盟国家应大胆说出“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这样的理念,因为,安全、繁荣与稳定是本地区所有国家最大的共同利益。
张沱生:国际秩序走向与中国的战略抉择
2024-05-13 18:16
目前全球、地区及国家治理和国际法规、制度建设未能跟上全球化、多极化及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以至全球摩擦、冲突日益上升。对此,近年来中国领导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三大倡议。它们与中国在冷战结束后做出的国际战略抉择一脉相承,并有所发展,凸显中国是现存国际秩序的受益者、维护者、改革者、建设者。因此,美西方国家若真想维护现存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就应与中国开展积极坦诚的对话与合作。
简军波:中欧关系如何持续“回暖”?
2024-05-09 16:26
目前,中欧官方交流机制已展现出全面恢复的积极态势,中国与欧洲主要国家的重要官方沟通机制也已陆续启动,但相应的是,双方民间交流与经贸发展还需得到更多提升,中欧实质性提升经贸与人文交流的质与量,促进双边关系“由虚向实”,对维持中欧关系整体“回暖”趋势意义重大。另外,双方如何处理好包含中欧贸易逆差问题在内的经贸摩擦,对于改善中欧经济关系和提振整体关系发展都相当关键。此外,为使中欧关系增添新的发展动力,双方应在战略上重视中欧关系,并在努力管理好双方分歧的前提下,积极寻求拓展务实双边合作的新机会。
王强:去除霸权主义才能破解安全困境
2024-04-30 16:10
实际上,2023年全球军费开支的这种激增,本身就是安全困境、发展困境的直接体现,充分说明世界正在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和平发展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个别国家以一己之私,绑架其他国家牺牲经济发展、社会福利与民众福祉,乃至挤占对减贫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公共领域事务的投入,这是不得人心的。只有去除霸权主义带给全球的风险,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才是各国破解困境实现发展的正道。
李形等:“全球南方”争夺战
2024-04-26 18:34
“全球南方”正崛起为一支影响全球治理格局的重要力量。面对中国在“全球南方”的影响力上升以及自身影响力下降,西方国家挑起一场“认知战”,炮制中国“新殖民主义”“债务陷阱”等叙事。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倡议与南南合作原则相契合,致力于互利共赢,但被西方国家以“零和”思维曲解。中国应保持与其他全球南方国家的交流,把握“全球南方”内部的多元性及各层级利益的相互作用,以及由于历史原因所形成的他们与西方国家错综复杂和交织的关系。
钟飞腾: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利的周边安全环境
2024-04-22 19:02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外交的战略性任务必须服务于营造一个对我国有利的国际环境。考虑到近年来,我国周边形势发生了两项较大变化,一是美国在我周边地区组建对抗性阵营,强化对我遏制和打压态势,图谋改变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中国与周边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增强。有鉴于此,在百年变局的大背景下,应进一步增强用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一是进一步把握和平时期、动荡变革期、战争时期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二是进一步增强应对发展阶段跃进后周边安全新态势的综合能力。三是进一步统筹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周边国家对我国的安全需求。
朱锋:中美关系呼唤共同的战略智慧和政治决断
2024-04-19 18:53
去年以来,尤其是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以来,中美关系出现企稳迹象,但美方对华打压战略已经成型,难以出现实质性变化,加之今年大选因素,美国势必继续强硬攻击中国。美国将继续以亚太作为安全战略重点,通过盟友力量加剧“阵营对抗”,同时在高科技等领域加强出口管制,遏制中国发展。对此,中国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开放,走好国内建设与发展之路。
1080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108
下一页
推荐文章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李硕:中国气候外交转身悄然撬动世界秩序
钱文荣:朝核向题:为何美国要承担最主要责任?
吴祖荣:特朗普施政百日,美国未见剧变
李家成:韩国大选:"文安对决"由不分伯仲到拉开差距
热门文章
日媒:安倍发誓全力推进修宪 近九成民众支持现行宪法
魏城:金正恩将会视中国为敌?
郑永年:中国如何回应国际的期待?
孙海潮:法国两大传统政党在总统选举出局开辟“新历史时期”
刘宝莱:“一带一路”正在中东落地生根
陈友骏:特朗普贸易大棒为何挥向加拿大
刘志勤:特朗普“百日新政”,可圏可点
安倍再次表明任内修宪强烈欲望 称时机已经成熟
民调:安倍支持率稳定 64%日本人批其有所懈怠
特朗普:在适当的情况下愿与金正恩会面
频道编辑
国际网
网址:
WWW.CFISNET.COM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9049794号-1
国际网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须注出处
Copyright©2012 cfis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