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红海局势突显三大新特征:地区非政府武装力量崛起与地区力量愈加多元化;地区安全问题日益军事化;战略通道争夺愈发显性化。对此,我们有必要在发挥传统的国际发展合作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在发展、安全、和平三方面综合发力,从国际关系大局和与地区国家长远合作的角度出发,围绕“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继续促进区域国家间对话协商,与地区国家携手促进红海地区的安全、稳定和繁荣。 |
红海地区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上都很重要,是沟通欧亚大陆与全球贸易航路的关键通道之一。去年加沙冲突爆发后,也门胡塞武装在红海劫持或袭击多艘商船,引发新的红海航运危机,严重影响到区域和全球的贸易,并间接导致非洲之角的经济和安全挑战愈加严峻。红海地区对中国亦兼具多重关键利益:从经济角度看,红海地区是中国全球贸易循环的关键通道;从政治角度看,地区国家对中国的支持在大国博弈中至关重要;从军事角度看,中国军队在红海地区拥有自己的保障基地。面对当前的复杂形势,我们有必要在发挥传统的国际发展合作优势基础之上,进一步在发展、安全、和平三方面综合发力,探索促进红海地区与非洲之角的安全、稳定和繁荣的新路径。 红海局势的新特征 第一,红海地区非政府武装的崛起与地区力量愈加多元化。迄今为止,卷入本轮以色列-哈马斯冲突的主要是非政府力量而非地区国家,例如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人民动员武装、也门胡塞武装等。胡塞武装在也门十年内战中异军突起,目前与英美在红海对峙也已半年有余,这种以弱抗强的局面反映了新时代军事冲突的非对称特点,也反映出美国对中东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现实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更深入地认识此类非政府武装的性质和目标。 第二,红海地区安全问题日益军事化。过去红海安全问题并不突出,加沙冲突向也门和曼德海峡蔓延,同步联动红海东西两岸,其外溢程度超越了非洲之角的范围,形成整个红海地区的安全问题。除了近期航运危机之外,此间的海盗问题、非法移民问题、武器走私问题、生态问题均较前有所凸现。在此背景下,红海沿岸国家和域外国家越来越从安全的视角和战略博弈来看待地区问题,十余个国家在此建立军事基地,红海成为外国军队驻扎集中度最高的地带。中国作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红海安全与中国的贸易利益息息相关,必然需要提升在该地区和平与安全领域的参与度。 第三,红海战略通道的争夺显性化。拜登政府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包括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在内的中东重要战略通道的控制。出于对红海战略通道的争夺,西方国家和印度、土耳其等国家都在本次危机中趁机加强了在本地区的军事存在。随着域外大国和全球性大国都在深度卷入本地区,红海地缘格局将变得更加复杂。近年来,美国加大了对红海地区的投入,如美国牵头的多国“繁荣卫士”护航行动打着“红海航行自由”的旗号,与在南海的主张极为类似,需高度警惕并早谋应对之道。 红海周边国家和平发展的当前挑战 红海周边国家普遍存在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局势不稳定的特点,红海地区外部的安全形势恶化,对红海周边国家和平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第一,埃及、沙特等国经济愿景遭受挫折。红海周边国家在红海航运危机中的经济受损程度远超过域外国家。红海危机导致大量船只绕行好望角,直接波及以苏伊士运河通航收入为重要经济支柱的埃及,以及埃塞俄比亚、苏丹、索马里等红海东岸国家的进出口。另一个受到重要影响的是沙特近年来改善与地区国家关系的努力。加沙冲突不仅打断了沙特与以色列的和解进程,也使沙特与也门胡塞武装的和谈陷入停滞。沙特经济发展计划“2030年愿景”中若干重大项目分布在红海一侧,待红海局势稳定,沙特依然将需要继续推进与胡塞武装的和平进程。 第二,埃塞俄比亚面临内外诸多挑战。首先,埃塞内部治理结构尚未理顺,在联邦体制与民族地区之间“走钢丝”。尽管阿比总理试图组建跨族裔政党主导的多数派政府和改革民族联邦制度,但埃塞缺乏各方面均占优势的主体民族,在调整过程中民族矛盾又以央地矛盾的形式反复爆发,近期主要表现为阿姆哈拉地区武装与政府军的冲突。其次,埃塞的经济环境显著恶化。失去美国《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的支持之后,埃塞的对外出口遇到困难,陷入外汇不足、货币贬值的困境。在货运方面,亚吉铁路的全部经济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最后,埃塞与邻国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近期比较显著的是埃塞与索马里关系恶化,积极寻求出海通道多元化的埃塞与“索马里兰”签订柏培拉港口租借协议,引起索马里强烈不满。从当前阿比总理对于内外问题较为强硬的执政策略来看,埃塞未来能否在非洲之角发挥稳定之锚的作用,存在不确定因素。 第三,苏丹内战出现长期化趋势。苏丹内战爆发已届满一周年,并逐步演变为全国性冲突。快速增援部队与苏丹武装部队的争夺已从重要的城市和战略要地扩大到广大农村和二线城市,目前双方在苏丹中部地区展开激烈争夺,冲突的参与方也不断增多。苏丹冲突双方背后分别有沙特、埃及、伊朗和阿联酋等国的支持,双方目前难分上下,各自皆缺乏谈判意愿,而国际调停的努力乏善可陈,成效甚微。 结语 在百年大变局加速深化、南方国家觉醒意识加强和大国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中国宜从国际关系大局和与地区国家长远合作的角度出发,围绕“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继续促进区域国家间对话协商,与地区国家携手促进红海地区的安全、稳定和繁荣。 (文章根据2024年4月15日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非洲研究中心和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红海与非洲之角局势研讨会”会议发言整理,有删节。转自“非洲研究小组”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