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日本 > 正文
孙兴杰:安倍“道歉”之难
发表时间:2015-07-29 17:40 来源:国际网
日本对历史问题的认知已经深深地潜入到了当下的国际关系结构之中,换言之,安倍的历史观其实也是其外交战略的思想基础。至少在安倍看来,“道歉”可能违背其关于“正常国家”的定义,日本不愿意再背负侵略者与战败者的身份,而是要尽快与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切割开来。选择性的记忆与遗忘能够帮助一个国家建立自我防御式的认同,但很难建立其可以与昔日对手分享的价值观。“道歉”之难真实反映了日本还没有做好真正融入东亚的准备。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即将来临,日本首相安倍也将发表谈话,安倍是否会用“道歉”这样的字眼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为了拟定这篇谈话,安倍组织了“21世纪构想”恳谈会,而基调是面向未来,而不是历史。“道歉”二字几乎不可能出现在安倍的谈话之中,同时对日本在二战中的历史行为也不可能会以“侵略”等字眼来描述。“不道歉”的安倍通过强推安保法案试图使日本成为“正常”国家,一个没有历史感的国家怎么可能成为正常国家呢?

安倍上台之后,在历史问题上采取了一种“修正主义”的做法,先是慰安妇问题上含糊其辞,在多个场合以“人口贩卖者”来描述被日军掳走的慰安妇,这改变了当年河野谈话的精神。在二战的认识上,安倍则大大修改了1995年村山谈话中关于“侵略”、“殖民统治”、“侵略”等关于战争性质的认知,只是说对过去大战“痛彻反省”。令人不解的是,安倍在美国参众两院的演讲中赞扬了美国士兵,并且对在战争中死去的美国士兵表示哀悼,而最近日本三菱公司对战争期间被掳为劳工的战俘表示“道歉”。日本对历史问题的认知已经深深地潜入到了当下的国际关系结构之中,换言之,安倍的历史观其实也是其外交战略的思想基础。至少在安倍看来,“道歉”可能违背其关于“正常国家”的定义,日本不愿意再背负侵略者与战败者的身份,而是要尽快与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切割开来。

对于70年前的那场战争,安倍是有不同的看法,这不是一场战争,而是好几场战争,战争的性质也不能一概而论。与美国进行的太平洋战争,日本战败,并且被美国占领,这其实也是日美同盟的前提条件。对美国来说,太平洋战争的最大成果就是占领并改造日本,日美军事同盟的强化非但没有破坏太平洋战争的胜利成果,毋宁说是强化了这一成果。安倍4月份访美期间的演讲,也是一次“试水”,拒绝说出“道歉”这样的词汇,如果美国人能够接受甚至满意的话,那安倍在8月份的谈话就可以延续下来。安倍对历史问题一笔带过,而对日本在战后做出的贡献大谈特谈,同时向美国承诺要通过安保法案以落实新修订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以战后日本来置换“战犯”日本,这就是安倍面向未来的根本逻辑所在。

对于在亚洲大陆进行的侵略战争,安倍拒绝说出“殖民”、“侵略”的字眼,说明安倍对那场战争的性质的认知是暧昧的,日本以亚洲“解放者”自居,帮助亚洲国家赶走了西方殖民者,这也是安倍拒绝道歉的深层原因。他更乐意谈到的是日本在战后为和平与繁荣做出的贡献,也愿意谈及日本“积极和平主义”的构想,为拟定谈话稿而组织的恳谈会是以“21世纪构想”为主题的。由此可见,安倍谈话的重心并不是历史,而是日本未来的国家地位。出于一种自我防御的心理机制,安倍不会真正痛彻反省曾经的历史,更不会像德国领导人一样承认罪行、作出道歉。

在没有真正实现历史和解的情况下,日本难以“正常”,今年中国将举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中国已经向安倍发出了邀请,也是中国向安倍抛出的和解的橄榄枝,愿不愿意访华,以及以什么方式对70年前的侵华战争做出“痛彻反省”就成为安倍的一大考验。大战之后的和解的确需要各方的宽容与理解,但是对真相的确认是实现和解的前提。选择性的记忆与遗忘能够帮助一个国家建立自我防御式的认同,但很难建立其可以与昔日对手分享的价值观。二战后欧洲一体化发展一个重要的动力就是对战争的共同认识,尤其是德国对纳粹的批判。在战争结束70年的时候,安倍还是对历史采取消极回避的姿态,势必会引起中国、韩国等受害国的不满,“道歉”之难真实反映了日本还没有做好真正融入东亚的准备。

东亚已经到了一个历史性的拐点,由和解进而和平与合作,还是抱持对峙与制衡的旧观念,是个问题。安倍强化日美同盟关系,解禁集体自卫权引起了民意反弹,支持率大幅度下跌,“下课”的阴影浮现,“不道歉”而强行建立“正常国家”,也未必符合日本民意。

(作者为吉林大学教授,文章转自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