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美法案》在美国参众两院几经波折后得以通过,凸显特朗普对共和党内的铁腕控制,体现了特朗普经济政策的优先事项。法案为美国经济注入短期强心针,为美国政府信用紧急输血,但本质上是透支未来增长潜力的权宜之计。 |
为美国经济注入短期强心针 该法案无疑体现了特朗普政府的经济优先事项,即对冲部分特朗普贸易和移民政策造成的经济风险。 其一,是要撬动消费潜力。该法案的热门条款反映了特朗普总统的竞选理念:延长2017年个税减免措施,降低小费税和加班费税,立即生效并具有追溯效力。如此通过定向群体激励,推动可支配收入跃升,以重塑消费信心和预期。 其二,是激活企业扩张动力。就硅谷投资者而言,该法案扩大合格小型企业股票(QSBS)的免税范围,允许初创企业投资者提前出售更多持股而无需缴纳资本利得税,同时将每家发行人的合格收益上限从1000万美元提高到1500万美元,并允许投资者在较短的持股期限内获得收益。就芯片制造商而言,该法案把在美国建新厂的半导体制造商税收抵免从25%提高到35%,而项目必须在2026年底前启动,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生产在美国国内落地生根。就制造业而言,法案规定只要工厂2025年1月19日(特朗普就职典礼前一天)之后开工,并在2031年之前投入使用,企业就可以全额报销建厂成本。该法案为设备和研发成本提供了更永久、更快速的抵扣。 其三,是刺激传统能源短期复兴。该法案要求重启阿拉斯加、墨西哥湾及西部多州公共土地和联邦水域的租赁拍卖,恢复较低特许权使用费率,并增加对碳捕获及利用其开采更多石油的项目的补贴,允许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抵扣部分钻井和开发成本。 为美国政府信用紧急输血 该法案通过债务上限提升与财政支出调整,旨在避免爆发系统性风险。法案把美国政府举债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为政府筹集资金提供空间,避免2025年8月可能出现的债务违约,以稳定美国经济运行秩序。实际上,该法案是通过政策预期引导,重塑资产价格逻辑。美国股市因企业盈利预期上升而上涨,标普500指数在法案通过后上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法案通过后从4.2%回落至4.0%,短期流动性危机缓解。特朗普称,“我们会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的增长,把所有损失都弥补回来”。 透支未来增长潜力的权宜之计 虽然该法案通过减税等超常规财政刺激,有可能在短期内提振消费、扩张投资,但其本质上是透支未来增长潜力的权宜之计。 第一,法案涉及的绝大多数政策都是现行政策的延续。法案延长原定12月31日到期的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的条款,但这些延期举措不会像减税措施首次实施时那样改变个人和企业的行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预算模型显示,与2017年减税措施到期的情景相比,到2027年,经通胀调整后的GDP将仅增长1%至1.2%。 第二,减税刺激措施是先期投入,而削减支出带来的拖累则会在后期显现。部分减税措施将在几年后到期,医疗补助和其他削减支出的措施要到明年中期选举后才会生效。负责任联邦预算委员会(The Committee for a Responsible Federal Budget)估计,到2034年底,美国经济规模将比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到期时萎缩0.3%,这种拖累效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剧,30年后GDP将萎缩4.6%,工资将下降约3.5%。 第三,巨额赤字成为美国政府默认模式。在战争或新冠疫情等危机期间,市场或许愿意容忍美国政府的借贷激增,认为这是对经济急剧放缓的“合理且暂时”的反应,但如今在没有紧急需要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仍然疯狂举债。长期看,这种“饮鸩止渴”的政策路径,将加剧美国经济的长期脆弱性和不确定性。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文章转自“中美聚焦”) |